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85166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程 表 周节一二三四五123456781教 学 进 度 表六年数学学科周时 间教学内容备注备 课 要 点一、学期教学计划1.课程标准总目标2.课本标准(具体目标或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3.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4.所教班级概貌分析(学生学习品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形成)5.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题二、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目标导航)3.教学重点、难点4.课时比例5.教学途径三、课时教学计划1.课题2.课型3.教学目标(目的要求)4.重点、难点、关键5.教具学具6.教学方法(学习方法)7.教学过程8.板书设计9.教学反思 六年数学学科学期教学计划课程

2、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本标准:具体目标或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

3、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

4、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单元课时比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所教班级概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题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

5、合课计划 学科 数学 六年 班 任课教师 课题信息技术整合内容整合时间备注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数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会解答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画线段图,观察演示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课时比例分数乘法.(5课时)教学方法关注相关知识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

6、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课题 分数乘以整数课型新课授课时间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陈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以整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探究迁移,

7、自主操作。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片、卡片。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设疑激学。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二、互学探究。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

8、。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2)观察引学: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9、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

10、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评学互练:(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2)口答列算式:=( )( ) 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三)全课小结(

11、引导互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四)作业。练习一第1、2题。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用加法算:=(块)用乘法算:(块)答:3人一共吃了(块)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心得反思课题 一个数乘分数课型新课授课时间教学课时第二 课时备课教师陈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情

12、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探究迁移,自主操作。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片、卡片。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导学(激发兴趣)二、新课(导学为主)1分数的意义(教学例2)例:一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升?桶有多少L?桶有多少L? 3桶共多少升? 123 代表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桶有多少L? 12 代表个12L,也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桶有多少L? 12 代表个12L,也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a. 自主完成。b. 合作交流。c.讲评,先是学生,后是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教学例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