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85069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所指的哮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哮喘包括由心脏、肺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喘息症 状,即中医的“喘证”狭义的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也即中医的“哮证”。哮和喘相类,但 哮乃喉及肺中有呷呀之音(哮鸣音),“哮证”通常以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闷 气粗、喘息不能平卧为证。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 痰内伏于病人肺内,再由外邪入侵、饮食失调、冷暖不当或情志不畅等外因而诱发,也有困 久居寒湿之地而成者或由积热熏蒸、痰火内郁而成者。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通常以标实为主, 而哮喘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久病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肾、睥的虚证,表现为虚实夹杂、 本虚标实的特征。哮喘的辨证施

2、治应遵循“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表”的原则。第一节病因病机一、哮喘的内因(宿根)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停聚于病人的肺经,痰湿或痰热伏于病人肺内, 而成为哮喘的宿根。这是病人易感受外邪,诱发哮喘的内在原因。哮喘发作时,邪盛于肺, 但疾病的根源则与肾和脾有关,这是因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但气的根本在肾,肾虚则不能纳 气,致使上下之气交接失常,类证治裁所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 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说明了“肺主气,肾纳气,气出 于肺而根于肾”的肺肾之间的密切关系,哮喘病人的辨证也可常见肾气虚者。肺是“贮痰之 器”,而脾是“生痰之源”,如果脾失健

3、运,则聚液成痰,上阻于肺而引发哮喘,(证治心得) 云:“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淇中尤以肾 气的盛衰,对于本病的进退更有重要作用。痰也是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病之所以反复发作,多因有伏痰而遇诱因所触发。 痰的来源主要有三,一因睥虚,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水湿停聚成痰;二因肾阳虚衰,水气 不化,上泛为痰;三因肺气不足,肃降失职,也可以生痰。因有痰湿停聚,所以一旦受诱因 触发,就气动痰升,痰气相搏,气道不畅,呼吸受阻,出现胸隔胀闷,喉中有哮鸣音、喘咳 不能平卧等气道壅塞的症状。有些病人自幼即发哮喘,这种哮喘与病儿的内伏痰饮(宿根)关系密切,临床上称之为 “

4、天哮”。二、哮喘的外因外因也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因素。在肺经有宿痰停聚的病人,感受外邪时可引起气动痰升, 阻塞肺络,而致痰鸣喘逆。哮喘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感受风寒外邪哮喘的外因以风寒之邪居多,尤其是与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如气温转冷,感受风寒 而引发。风寒之外邪缠绵日久,邪伏于里,留于肺俞而致病。(二)饮食不当许多食物可以引发哮病,如鱼虾蟹类、蛤类、蚌类和贝类海产品、牛奶、鸡蛋、肉制品、 豆制品、芝麻、花生、扁豆、芸豆、桃子、香蕉、苹果、巧克力以及辛辣食物、过咸过甜食 物等均可引发或加剧病势。(三)久居寒湿之地久居寒湿之地而成者是因素体本亏,而成哮病,久居寒冷潮湿之地而加剧,遇温热而瘥 者

5、。(四)感受火邪每遇暑天热盛时而发,恶热不恶寒,痰吼喘急,烦躁口干。感受火邪引发哮病者通常在 夏季发病或病势加剧。(五)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的七情变化可以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许多哮 喘病人可以因为这些精神、情绪因素的改变而引发喘息发作,这在成年病人较为明显。(六)过度劳累身体的过度疲劳,肺劳、肾劳、脾劳以及心劳、肝劳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脏腑的功能, 是引发哮喘的外因之一。第二节辨证施治一、支气管哮喘的辨证安、两唇青紫、哮喘声重等,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 较为常见,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1.寒喘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畏寒无汗、背冷、喷嚏、

6、流清涕,肢体不温, 面色苍白,痰液清稀而带泡沫,口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腻, 脉弦细或浮滑。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现代医 学通常是指寒喘为无呼吸道感染的单纯哮喘发作。2热喘主要表现为怕热烦躁,面唇较红,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 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伴见发热自汗者 为兼有风热表证。现代医学通常认为热喘是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二)虚喘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动则气急,虽喘而声微,咳嗽痰多等,主要与肺虚、脾虚或肾虚有关,应仔细进行辨证,分

7、别给以益肺、健睥、补肾等法。1肺虚多由外感病后气阴二伤所致。由于肺为气之主,因此主要表现畏寒自汗,咳嗽气 短,痰多清稀,语音低弱,懒言,面色神疲,稍感风寒,容易诱发哮喘,发病前打喷嚏、鼻 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濡缓无力的属肺气虚;若气短咳嗽,少痰或无痰,口干咽燥, 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潮热,舌质红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的属肺阴虚。2脾虚多因外邪入侵或多食生冷或辣而致脾不健运,痰浊内生上行于肺而致。主要表现 为咳嗽痰多,面黄少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食油腻则易腹泄或见 浮肿。舌淡苔白润,脉缓或细无力。3.肾虚肾气不足在哮喘患者是最为常见的,肾虚往往可以贯穿于哮喘的整个发生发

8、展 过程。是久病伤肾、肾元亏损、肾气失纳而致。表现为气短息促,呼多吸少,活动尤甚,心 悸,吐泡沫痰,腰酸腿软。肾阳虚表现为久病体虚,畏寒,动则息促,腰酸耳鸣,自汗,手 足不温,面色苍白,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无力;肾阴虚表现为头晕耳 鸣,五心烦热,痰少粘稠,口干咽燥,尿黄大便干,消瘦,盗汗,舌质红,脉细数。若两者 症状兼有,如畏寒肢冷,夜尿多,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肾阴阳两二、哮喘发作期的辨证施治哮喘发作期多为实证,急则治标,以攻邪平喘为主,并可选用西药和针灸疗法,务求迅 速缓解控制症状。应首先分清寒热,偏寒的应温化宣肺;偏热的应清化宣肺,临床上以偏寒 较为

9、多见。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往往是骤然起病,亦可先有鼻喉作痒、鼻塞、胸闷、打喷嚏 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则均以呼吸困难、喉中痰鸣、痰粘量少、咳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目 涨睛突、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面唇青紫等为特征。病人因个体素质、发作季节、诱发因素 以及兼证等不同,使哮喘病人的痰有寒化和热化之分,哮喘发作期有冷哮、热哮之分,寒喘 和热喘之别。(一)寒喘治法:温肺散寒,祛痰平喘。方药:方拟小青龙汤或苏子降气汤加减。小青龙汤来自伤寒论,其组成是麻黄5g,桂枝5g,白芍6g,干姜Sg,细辛3g.五 味子3g,半夏log,炙干草3g,此方是治疗“冷哮”的著名古方,适用于兼有风寒表证的哮喘 发作。临床应用时可随

10、证加减,如咳甚加杏仁、喘重加地龙,痰多加款冬花等。现代药理研 究表明,此方的主药麻黄所含的主要成份一麻黄素是一种卩受体激动剂,而桂枝细辛等皆 有抗过敏作用。近年来对此方的应用研究有所发展,其中麻黄的日用量日趋增加,然而此药 用量太大,易产生心悸等副作用,故加量应慎重,同时加重五味子的用量,可以收敛肺气。 也有学者认为加赤芍与白芍同用,可以气血同治,不但能减少麻黄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高 平喘效果。苏子降气汤的组成是半夏lOg,苏子6g,肉桂3g,前胡6g,陈皮6g,甘草2g,厚朴 5g,当归10g,生姜10g,有温阳补虚,化痰降气,定喘之功效,特别适用于素体虚弱的哮 喘发作者。若里寒不甚的可去肉

11、桂加沉香;血虚不甚的可去当归;睥气虚的可加党参12g、 五味子210g。射干麻黄汤又可用于寒喘,以解表散寒,祛痰平喘。其组成是射干,麻黄,生姜等等。(二)热喘治法:清肺泻热,化痰定喘。方药:方以定喘汤加减。定喘汤来自摄生众妙方,是治疗哮喘的传统方剂。其组成是麻黄10g.苏子6g,杏 仁l0g,白果6g,款冬花l0g,桑白皮l0g,黄芩l0g,半夏l0g,甘草3g。临床应用时可随 症加减。若发热的加金银花、连翘各15g; 口渴的加天花粉12g;痰粘不易咳出的加海浮石、 海蛤壳各15g;气憋痰多的加葶苈子、川贝母各l0g,如痰黄加鱼腥草20g,喘重加地龙15g 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此方中麻黄含麻

12、黄素,能解除支气管痉挛;白果中含有银杏苦内酯 (如BN52021),可以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黄芩、桑白皮、杏仁等药有抗炎、止咳、化痰 之功效,故临床应用十分有效。伴风热表证宜用麻杏石甘汤加金银花、连翘各12g,射干、川贝母各l0g;或加大青叶12g、 石苇10g。哮喘发作缓解和症状减轻后,往往咳嗽加剧,痰涎壅盛,此时应以除痰降气为主, 方用二陈汤;若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脉滑数的加桑白皮、前胡、苦杏仁各10g。三、哮喘缓解期辨证施治通过哮喘缓解期的辨证施治,扶正固本是预防哮喘发作次数,延长哮喘缓解期的要措施。 哮喘发作后其正气必虚,因此缓解期病人多属虚证,临床医生应辨清肺、脾、肾三脏的虚实 情况

13、,以补肺、健脾和补肾之法分别治之。(一)肺虚型治法:补肺固表,益气定喘。方药:方以玉屏风散加减。玉屏风散的组方是黄芪20g、白术12g、防风6g。本方可补肺气、固表益气。加海 浮石。苏子各l0g可定喘祛痰。肺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015g、五味子lOg;肺阴虚的可用生 脉散,加沙参l0g、玉竹6g、贝母10g。由于肺虚病人多数哮喘病史不长,发作程度较轻,平素怕寒自汗,外邪易侵,每遇气候 变化而哮喘发作,发作前喷嚏、鼻痒、流清涕,属肺虚之证,治拟补肺益气固表,故方选玉 屏风散,久服能改善体质,增加免疫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哮喘发作。肺虚病人还可伴有其他脏器的虚证如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可分别给以补肺

14、益脾法和滋 肾益肺法治之。(二)脾虚型治法:补睥益气,或温中健脾。方药:补脾益气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六君子汤的组成是党参15g,白术log,黄芪15g,茯苓l0g,半夏10g,陈皮6g,山药 15g;若腹胀较甚的可加枳壳10g,木香10g;食欲不振的可加麦芽、谷芽、神曲各10g。脾阳 虚较重的应温中健脾,可用附桂理中汤加减。缓解期可常服参苓白术散(丸)每服10g,每 天2次,可以健脾益气,补肺之虚。睥虚型的病人多数哮喘病史较长,平素中气不足,健运无权,水湿不化,成为痰浊,经 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倦怠乏力,大便不爽,或食油腻、海腥等易腹泻或腹痛,也可因饮 食不当而诱发哮喘,此为脾虚之证,故选健脾

15、化痰的代表方六君子汤。脾胃乃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健脾可以补肺,此乃培土生金之理,健脾又可化痰利气。脾虚的哮喘病人也可伴有其他脏器的虚证如肺脾气虚,脾肾阳虚等证。可分别给以补肺 益脾法和滋补脾肾法治之。(三)肾虚型治法:温肾纳气,滋阴补肾,或阴阳并补。方药:肾阳虚者治拟温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组方是附予6g肉桂9g,熟地20g, 山药12g,茯苓l0g,泽泻10g,山萸肉12g,丹皮12g,五味子5g。也可以用右归丸加减: 熟地20g, 山萸肉12g,山药12g,杞子9g,菟丝子9g,当归12g,肉桂9g,附子6g,鹿角 胶9g;或用河车大造丸(紫河车30g,麦冬30g,黄柏45g,

16、天冬30g,熟地黄60g,牛膝30g, 杜仲45g,制龟板60g),每服12g,每天2次;如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宜用黑锡丹,每服3g, 每天2次。肾阴虚者宜滋阴补肾,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方是熟地20g.山药20g,茯苓L0g, 泽泻log, 山萸肉12g,丹皮12g,五味子Sg,天冬6g。或用左归丸加减,组方是熟地20g, 山药12g,甘草6g,杜仲9g,山萸肉12g,杞子9g,麦冬12g,龟板9g。肾阴阳两虚的要 阴阳并补,河车大造丸内服。金匮肾气丸虽补肾阳,但属阴阳并补,河车大造丸统补虚损, 但偏重于补肾阴。肾虚型病人多属哮喘病史很长,且经反复发作,久病及肾,故致肾气亏乏,摄纳失常。 即使在哮喘缓解期也常常动则息促,腰酸腿软,怯寒神疲,或盗汗,或手足心热,一派肾虚 表现。因其有寒热之别,临床上有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