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昆(桃蛀果蛾)简称“桃小”,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果树害虫为害桃、梨、花红、山楂和酸枣等成虫体灰白或灰褐色,雌虫体长5〜8毫米,翅展16〜18毫米,雄虫 略小前翅前缘中部有一蓝黑色三角形大斑,翅基和中部有7簇黄褐或蓝褐色斜立鳞毛后翅灰白色卵椭圆形,深 红色幼虫体长13〜16毫米,桃红色蛹长6.5〜& 6毫米,淡黄褐色越冬茧扁椭圆,质地紧密;蛹化茧纺锤 形,疏松在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树干周围浅土内结茧越冬,3厘米深左右的土中虫 数最多翌春平均气温约16°C、地温约19°C时开始出土,在土块或其他物体下结蛹化茧化蛹6〜 7月间成虫大量羽化,夜间活动,趋光性和趋化性都不明显6月下旬产卵于苹果、梨的萼洼和枣的梗洼处初幼虫 先在果面爬行啃咬果皮,但不吞咽,然后蛀入果肉纵横串食蛀孔周围果皮略下陷,果面有凹陷痕迹7〜8月为第1 代幼虫为害期,8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化蛹,8〜10月初发生第2代年发生1代地区,脱果幼虫随即滞育,结越冬茧 越冬中、晚熟品种采收时仍有部分幼虫在果内,随果带入贮存场所可在树下撒辛硫磷颗粒剂杀死越冬出土幼虫, 在树上喷巴丹或对硫磷杀卵及初幼虫;还可在幼虫化盛期喷洒杀螟松,及时摘除处理虫果,诱杀脱果幼虫等。
桃小食 心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枣区和苹果、桃等产区分布于中国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 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果区;也见于日本、朝鲜和苏联在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除为害枣外,还可为害苹果、 梨、桃、山楂和酸枣等幼虫在枣果内枣核周围蛀食为害,被害果内充满虫粪,提前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枣果的产 量和质量形态特征:前翅前缘中部有一蓝黑色三角形大斑,翅基和中部有7簇黄褐或蓝褐色斜立鳞毛后翅灰白色卵椭圆形, 深红色 幼虫体长13〜16毫米,桃红色卵壳上有许多近似椭圆形的刻纹,顶部环生2-3圈“Y”状毛刺幼虫 成龄幼虫体长13-16毫米,头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体背及其余部分桃红色,无臀栉 蛹长6-8毫米,淡黄 色至褐色越冬茧扁椭圆,质地紧密;蛹化茧纺锤形,疏松 茧分冬茧和夏茧,冬茧,扁圆形,茧丝紧密;夏茧, 纺锤形,质地疏松防治方法预测预报 ⑴越冬幼虫出土期预测在树冠下5--6厘米深处埋入桃小食心虫茧100个或更多,4月上旬罩笼,每天检查出土幼虫数,预测幼虫出土期 ⑵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性诱芯诱集雄蛾的方法每枚诱芯含性外激素500微克,诱蛾的有效距离可达200米远成虫发生期前,在枣园内均匀地选择若干株树,在每株树的树冠阴面外围离 地面1.5米左右的树枝上悬挂1个诱芯,诱芯下吊置1个碗或其他广口器皿,其内加1%洗衣粉溶液,液面距诱芯高1 厘米。
注意及时补充洗衣粉液,维持水面与诱芯1厘米的距离,每5天彻底换水1次,20—25天更换1次诱芯每天 早上检查所诱到的蛾数,逐一记载后捞出,预测成虫发生期 ⑴树下防治当出土幼虫达5%时,开始地面施药,将越冬幼虫毒杀于出土过程中,常用药剂:800倍48%“天剑5号”(毒死蜱),200倍25%辛硫磷微胶囊剂,200倍50%地 亚农乳剂等药液在树冠下距树干1米范围内的地面细致喷雾,喷至地面湿透亦可将药液喷于50千克细土中,混合 均匀,制成毒土,撒于树下亦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3%地亚农颗粒剂,亩用7千克,均匀撒于树盘中无论采用那 种方法,施药后都应浅锄,锄后或盖土、或覆草,以延长药剂残效期,提高杀虫效果 ⑵树上喷药根据测报结果,发现少量成虫时开始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药液,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杀灭虫卵及初孵幼虫 ⑶保护利用天敌中国齿腿姬蜂和甲腹茧峰等是桃小食心虫的寄生性天敌,白僵菌等是其寄生菌在适宜地区自然寄生率可达30%-50%另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新线虫和我国山东发现的泰山1号线虫,对 桃小食虫的寄生能力都很强,杀虫效果分别为91.8%—95%和70.8%。
发挥以上天敌的灭虫效益,对防治桃小作用显 著因此,应注意在枣园中严禁喷洒剧毒农药,以便保护好以上自然天敌 (4)结合秋施基肥,把树盘半径1米 内的表层土壤及落地虫果填入施肥坑底部,可以消灭大量越冬幼虫;4月中旬树盘覆盖地膜,用土压严可阻挡羽化的成 虫飞出产卵 (5)要注意联防,附近枣园和苹枣园等应同时防治,以巩固防治效果桃潜叶蛾中文学名:桃潜叶蛾拉丁学名:Lyonetia clerkella L.目: 鳞翅目界: 动物界纲: 昆虫纲科: 潜叶蛾科地理分布:河南、安徽、山东等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毫米,翅展6毫米,体及前翅银白色前翅狭长,先端尖,附生3条黄白色斜纹,翅先端有黑色斑 纹前后翅都具有灰色长缘毛卵:扁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而软,大小为0.33 0.26毫米幼虫:体长6毫米,胸淡绿色,体稍扁有黑褐色胸足3对茧:扁枣核形,白色,茧两侧有长丝粘于叶上生活史与习'性:每年发生约7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梨树、杨树等树皮缝内及落叶、杂草、石块下过冬 来年4月桃展叶后,成虫羽化,夜间活动产卵于叶下表皮内、幼虫孵化后,在叶组织内潜食为害,串成弯曲隧道,并 将粪粒充塞其中,叶的表皮不破裂,可由叶面透视。
叶受害后枯死脱落幼虫老熟后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5 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代,最后1代发生在11月上旬主要危害作物 危害桃、杏、李、樱桃、苹果、梨等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每年发生约7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梨树、杨树等树皮内,以及杂草、落叶、石块下越冬第2年桃树展叶后成虫羽化,产卵于叶表皮内老熟幼虫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5月上旬发生第1 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次,最后l代发生在11月上旬[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冬季结合清园,扫除落叶烧毁2)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杀螟松 乳剂1000倍液,功夫乳油3000倍液金纹细蛾纲:昆虫纲目:鳞翅目科:细蛾科主要危害作物:寄主植物主要是苹果,其次为梨、李、樱桃和桃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 5mm,体金黄色前翅狭长,黄褐色,翅端前缘及后缘各有 3条白色 和褐色相间的放射状条纹后翅尖细,有长缘毛卵:扁椭圆形,长约0. 3mm,乳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 约6mm,扁纺锤形,黄色,腹足3对蛹:体长约4mm,黄褐色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被害落叶越冬春季越冬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幼嫩叶片背面,幼虫孵化 后潜叶取食,幼虫老熟后即在泡囊内化蛹,春季发生较轻,进入秋季后逐渐严重。
2)成虫发生防治方法(1)清除落叶:果树落叶至第二年春季清除果园落叶,可消灭大量越冬蛹 盛期喷50%敌敌畏15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3000倍液梨木虱[目]同翅目 [科]木虱科 [寄主]梨树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梢汁液进行直接为害,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造 成间接为害、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同时污染果实,影响品质特征描述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2・8〜3.2毫米,体褐至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 夏型 成虫体略小,黄绿色,翅上无斑纹,复眼黑色,胸背有 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卵长圆形,一端尖细,具一细柄若虫扁椭圆形,浅绿色,复眼红色,翅芽淡黄色,突出在身体两侧发生规律 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3〜5代,在冀中南部区一年发生6〜7代以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土石缝隙及树皮缝内越冬冀中南部为例, 在早春2〜3月份出蛰,3月中旬为出其不意出蛰盛期在梨树发芽前即开始产卵十枝叶痕处,发芽展叶期将卵产十幼嫩组织茸毛内叶缘锯齿间、叶 片主脉沟内等处若虫多群集为害,在果园内及树冠间均为聚集型分布若虫有分泌教液的习性, 在就液中生活、取食及为害直接为害盛期为 6〜7月份,因各代重叠交错,全年均可为害到 7〜 8月份,雨季到来,由于梨木虱分泌的教液招致杂菌,在相对湿度大于 65%时,发生霉变。
致使叶片产生褐斑并坏死,造成严重间接为害,引起早期落叶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树的枯枝落叶杂草,刮老树皮、严冬浇冻水,消灭越冬成虫 (2)在3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洒菊酯类药剂 1500〜2000倍液,控制出蛰成虫基数 (3)在梨落花95 %左右,即第——代若虫较集中孵化期,也就是梨木虱防治的最关键时期选用 10 %吡虫啉4000〜6000倍液,1.8 %爱诺虫清(齐螨素)2000〜4000倍液,3.2%阿维菌素(4号)5000-8000 倍等药剂和浓度,发生严重梨园,可在上述药剂及浓度下,加入助杀或消解灵 1000倍液,有机硅等助剂,以提咼药效地理分布 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 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 温度高时虫口密度集中就能形成爆发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别名花叶虫、小臭虫等几遍全国各棉区是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害 棉花的多种熔象的优势种寄主 棉花、桑、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苜蓿、药用植物、花卉、蒿类、十字花科 蔬菜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 破叶疯”。
腋芽、生长点受害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黑点满布, 僵化落铃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mm,宽2. 2mm,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2 /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 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 中央具1浅纵纹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足黄绿色,肠节末端、财节色较深,后足腿 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 3节,末端黑色卵长lmm, 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 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l腹节,2、3、4龄触角端和 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生活习性 北方年生3—5代,运城4代,陕西泾阳、河南安阳5代,江西6—7代,以卵在棉 花枯枝铃壳内或苜蓿、蓖麻茎秆、茬内、果树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翌春 3—4月旬均温高于lO°C或连续5日均温达11°C,相对湿度高于70 %,卵开始孵化。
第1、2代多生活在紫云荚、苜 蓿等绿肥田中成虫寿命长,产卵期30—40天,发生期不整齐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 后6、7天开始产卵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茎、叶柄、叶脉、嫩蕾等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 卵期7—9天6月中旬棉花现蕾后迁入棉田,7月达高峰,8月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至其他 寄主上为害蔬菜或果树果树上以春、秋两季受害重主要天敌有 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在我国棉区为害棉花的盲蝽有 5种: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其中绿盲蝽分布最广,南北均有分布,且具一定数量,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分布于长江流域 以北的省份;而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辽宁斑衣蜡蝉是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这种昆虫在生长中,体色变化很大小若虫时,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最漂亮,通红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很鲜艳成虫、若虫均会跳跃,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最喜臭椿中文学名:斑衣蜡蝉亚纲: 有翅亚纲拉丁学名:Lycorma delicatula别称:椿皮蜡蝉、斑蜡蝉、樗鸡目: 同翅目科: 蜡蝉科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