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84536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标: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抒发的忧国忧民情思2重点词句的背诵与理解教学重点:重点词句的背诵与理解教学难点:创作背景教学过程: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 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 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 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

2、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 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 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不朽的诗篇。2、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1)、听一听录音,教师强调“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 字的正确读音。(2)、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3)、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4)、学生齐读3、让学生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4、学生质疑、讨论,疏通句子含义。5、再读诗歌,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

3、的主要内容6思考:诗歌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最后一段与前三段叙事 有什么样的联系?7、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结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8、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9、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板书设计:秋风破屋茅草乱飞群童抱茅倚杖自叹叙事夜雨湿屋长夜无眠推己及人祈求广厦忧国忧民抒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课前作业、内容概括本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通过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 ,表现了自己要让天下的寒士得到安乐的博大胸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二、解释加点的词。(1)八月秋高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3)忍能对面为盗

4、贼()(4)归来倚杖自叹息()(5)俄顷风定云墨色()(6)秋天漠漠向昏.黑.()、读书、质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优美语句摘抄、鉴赏鉴赏 课后作业一、积累运用(1) 茅飞渡江洒江郊,。(2) ,娇儿恶卧踏里裂。(3) 、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4) 安得广厦千万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3)俄顷风定云墨色

5、,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3、 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话的?4、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三、名著1、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 ,善良乐观的 ,自私残暴的 ,贪婪恶毒的 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 好事

6、情”2、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作者创作 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答案:课前作业二、(1)深(2)几层(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 会儿(6)黑下来三、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 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 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 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课后作业二、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 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

7、即可)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 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是唐由盛 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 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 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 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4、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 “唇焦口燥”“公然” “叹息”“冷似铁” “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 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 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1、“我”(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们、2、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