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6902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作者: 日期:1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毕 业 设 计(论文)(说 明 书)题 目: XXXXXX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5月20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设 计 (论文) 任 务 书姓名 XXX 专业班级 XXXXXXX 任 务 下 达 日 期 2013 年 3 月 4 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2013 年 3 月 10 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20 日设计(论文)题目: XX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XXX 系(部) 主 任 郭宗跃 2013 年5

2、月20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电力工程 学院 XXXXX专业,学生 XXX 于 2013 年 6 月 10 日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设计题目: XXXXXXXXXXXX 专题(论文)题目: XXXXXXXXXX 指导老师: XXX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 XXX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 人,出席 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委员: , , , , ,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第 页共 页学生姓名: XXX 专业

3、班级 XXXXX 年级 2010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XXXXXXXXXXXX 评 阅 人: 指导教师: XXXX (签字) XXX 年XXX 月 XXX 日成 绩: 系(科)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摘 要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供应电能的质量,与其自动化系统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系统由两个系统构成,信息就地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和信息集中处理的自动化系统。信息就地处理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能对电力系统的情况作出快速的反应,如高压输电线上发生短路故障时,要求继电保护要在20ms左右动作,以便快速切除故障,而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

4、正常运行时,可以保证系统的电压质量和无功出力的分配,在故障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水平,有功功率自动调节装置,能跟踪系统负荷的随机波动,保证电能的频率质量,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能在系统事故情况,电力系统出现严重的有功缺额时,快速的切除一些较为次要的负荷,以免造成系统的频率崩溃,以上这些信息就地处理装置,其重要的优点是能对系统中的情况作出快速的反应,尤其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其作用更为明显,但由于其获得的信息有局限性,因而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例如通过自动频率调节,虽然可以跟踪负荷的变化,但总还存在与额定频率的偏差,更不能实现出力的经济分配。另外,信息就地处理自动装置,只能“事后”的处理出现的

5、事件,而不能“事先”的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因而有其局限性。信息集中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设置在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远动终端(RTU)采集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通过信道传输到主站,主站根据全网的信息,随着微机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两个信息处理系统之间互相渗透,更重要的是这些微机装置,如打破原来的二次设备柜框架.关键词:变电所,防爆型,矿用变压器,采区供电,保护装置目 录4第一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成为电力系统新的工作重点,而依靠科技的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

6、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出发点,实现电网自动化则是重要手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实现将常规变电站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计量、安全自动装置、远动等功能整合于一体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这项技术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依据大电网会议WG34。03工作组的分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较为严格的

7、定义为心:(1)远动功能(四遥功能);(2)自动控制功能(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的综合控制(voc).电力系统低频减载、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配网系统故障分段隔离非故障段恢复供电与网络重组等);(3)测量表计功能(如三相智能式电子电费计量表等);(4)继电保护功能;(5)与继电保护有关的功能(如故障录波、故障测距、小电流接地选线等):(6)接口功能(如与微机五防、继电保护、电能计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IED的接口);(7)系统功能(与主站通信,当地SCADA等)。所有能实现这些功能的设备,目前统称为智能式电子仪表(IED)。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就是实现这些IED的信息共享,

8、由此可减少变电站使用的电缆数量和造价,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和安全可靠性,并减少维护工作量和提高维护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内涵还在不断的丰富之中.据2001年统计,全国快走丝线切割机总保有量约65万台,其中分立元件占11.5%,PC机占1315,大部分为单扳机,占85左右,是行业的主战机型. 至今快走丝线切割机仍是我国特有的,结构简单廉价低耗高可靠,运行成本低,50100mm/分的速度,0。010。02mm的精度,尚能满足绝大多场合的需求。如果有高水平的维护和精细操作,

9、再多花一倍时间,精度到0.0050。01mm之间,光洁度接近慢走丝效果,也是可能的直到1969年,晶体管被广泛应用,开关逻辑电路也成熟了许多。复旦大学的几位老师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成果的方式推出了“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分立元件,四十多块印刷板,数码管和氖灯显示,常州以手工下线的70步进电机,双V钢球导轨,丝杠加导轨排丝,F形丝架,。.。直到今天,用钼丝、丝杠加导轨排丝、F形丝架、直径150左右的丝筒、行程开关换向等仍在延用。 1.1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及应用状况国际上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早在七十年代末,日本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综合数字

10、式保护和控制系统SDCSI。此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在此领域内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在八十年代初,美国一家电力公司研制了IMPAC模块化保护和控制系统。PRI联合研制出了SPC美国西屋公司和ES变电站保护和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到1984年,瑞士的BBC公司首次推出了他们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985年,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又推出了他们研制的第一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LSA67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目前在国外已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例如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他们所属的某些电力公司里,大多数的变电站都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及无人值班方式.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起步于50年代。1954年,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RTU技术,东北安装了16套遥测遥信装置。此后,国内开始了系列远动产品的研制工作。到七十年代初,便先后研制出了电气集中控制装置和集保护、控制及信号为一体的”四合一”装置。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