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5.23KB
约17页
文档ID:489689440
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_第1页
1/17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本章学习思路,把握一条主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比较—— 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所得税费用本章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 —— 所得税》编写,该准则是一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我国首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本教材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计算分析题因此,本章内容非常重要学习框架: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的性质二、所得税会计师的产生与发展(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三)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在 1992 年会计改革前,我国会计以服务于政府为目标,强调会计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求,会计制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要服从于税法等法规依据所得税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一)应付税款法(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 =(期末资产 -期末负债) -(期初资产 - 期初负债)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为:(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三)确定暂时性差异(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五)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 —— 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 → 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中对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规定,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使用或最终处置时, 依据税法规定, 可以作为成本或费用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总金额例如,某台设备原值为 100 万元,折旧 35 万元已在当期和以前期间计税时扣减,折余价值 65 万元将在未来期间通过折旧或处置作为减项从应税利润中抵扣,即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为 65 万元因此,该设备的计税基础就是其账面价值 65 万元①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许税前扣除②在持有期间,其计税基础则为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此余额表示依据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仍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其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 -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二、暂时性差异(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将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如某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 35 万元,其计税基础为 50 万元,表明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存货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 15 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项存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类别如表 2— 1 所示表 2—1金额单位:万元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类别存货35501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 -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如某企业在销售当期预提产品保修费 300 万元,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和销售费用但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即计税基础为 0,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300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减少未来实际发生保修费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类别如表2—2 所示。

表 2-2金额单位:万元负 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类别预计负债 300 0 30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依据上述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计算公式,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意味着其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额,应调增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额,因此,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表 2— 4 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种类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关系 资 产 负 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三)资产、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资产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该时点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变动损益在计算所得税时不予考虑。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样,也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的只是对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前者计入资本公积,后者计入当期损益 3)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当被投资单位因盈利或亏损等引起其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应按所享有的份额凋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在持有期间不变,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按成本计量因此,当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投资企业按税率差额计算应补交的所得税时,便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对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似 5)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①因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既可以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也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快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而税法多数情况下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额。

税法对于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都作出了规定,而会计则依据会计准则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当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确定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不同时,便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而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出现差异②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减少;而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这样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6)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①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的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税法上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研究开发实行税收优惠,规定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实行 150%的加计扣除,即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不仅可以全额税前扣除,而且可以加成 50%的比例扣除例 2- 5】甲公司 20×8 年研究开发支出 1 200 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 280 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 350 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 570 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 150%加计扣除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年末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 答疑编号11020201]本例甲公司 20×8 年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 630 万元( 280+350)依据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无形资产的成本,则 20×8 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570 万元570 万元形成依据税法规定,甲公司 20×8 年可税前扣除的研究开发支出为 1 800 万元( 1 200+600),当年的研究开发支出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 0,则 20×8 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计算如下:账面价值 =570(万元)计税基础 =0暂时性差异 =570- 0=570 (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 570 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后,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将无形资产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应计提减值准备。

而税法上没有界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取得的所有无形资产成本均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