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68880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练精析]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第一专题 季氏将伐颛臾【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以下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过与 过:过错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相矣 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解析】选B。A.过:责备。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解析】选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3.以下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有事于颛臾 有事:用兵以为东蒙

2、主 以为:让作为就列 就列:担任职务国有家者 国:与今天“国家同义【解析】选D。国:古代诸侯国的封地。今指国家。4.以下各句括号中补充出来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之也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选D。“守后省略的是“之,代指前面的“邦。5.以下六句话中,全都表达孔子治国安邦原那么的一组是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 C. D.【解析】选

3、B。是批评冉有的话,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说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穿,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解析】选D。文中并无“心

4、态、表情、动作的刻画。7.翻译以下句子。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_2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译文:_答案:1试问老虎、独角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龟甲、玉器在木匣中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2现在那颛臾,城郭巩固而又靠近费邑,现在如果不攻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二、8.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有什么用,小华想请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答:_【解析】所谓“忠言逆耳,怎样做到言之有理?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尝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情理相生;矛盾激化之时可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不妨

5、先退一步,待找到恰当的时机再进行劝说。答案:名著是书中的精华,从名著中可以了解历史、社会,掌握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老师还鼓励我们多读名著呢!【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拜见B.既来之,那么安之 使来;使安定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快速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辅佐【解析】选C。疾:痛恨、讨厌。“从、介词“在“何组成固定句式“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后者为动词,“成为。C.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目的连词,“来。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B.项伯杀人,臣活之止不内D.籍吏

6、民,封府库【解析】选D。籍,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A、B、C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4.以下各句在句式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解析】选D。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尔是过的正确语序是“过尔,“是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词。5.按原文填空。1周任有言曰:“_,_。危而不持,_,_?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盖_,_,_。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答案:1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2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摄相事 摄:代理B.粥羔豚者弗饰贾 粥:通

7、“鬻,卖周道游 周:环绕D.送冉求,因诫曰 诫:勉励【解析】选D。诫:叮嘱。【解析】选A。两个“为字都表示被动关系。B项,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项,二者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项,前者为代词,相当于“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相当于“的。8.以下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孔子为政鲁必霸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C.今又用之,即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D.假设即用,以孔子为招【解析】选C。这里应该表示假设关系,应补出“如果。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达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齐人闻而惧孔子遂行 相

8、鲁,必召仲尼归乎!归乎! 即用,以孔子为招A. B. C. D.【解析】选B。孔子政绩的威力,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子赣对孔子的理解。10.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成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解析】选C。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译文:_2沮之而不可那么致地,庸迟乎?译文:_答案:1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2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