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规带注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68871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规带注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父母规带注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父母规带注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父母规带注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父母规带注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父母规带注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规带注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规开篇诵天大地大,父母恩大。山好水好,子女孝好。千教万教莫过家教。身为父母,责任重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上孝长辈,下爱子女。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第一篇:父母重父母重父母者,大人称,为父母,责任重。子不教,父母过,教不严,父母惰。【解释】父母,是“大人”的称号,一方面代表的是责任,另一方面代表的是拥有一定权力的人。在老式中,一般称呼为官者和父母为“大人”。大人,是指可以承当责任并且可以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为使之责任可以更好的完毕,同步赋予其一定权力的人。对父母而言,就是父母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同步也拥有对孩子的监护权。【解释】父母对孩子,生了就要养,

2、养了就要教,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就是父母的过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如果教不严,放松、懈怠、不认真看待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过错。关乎子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及迁。生之根,命之脉,父母造,毕生带。【解释】人在初生的时候,心性是布满了爱、光明与良知的,在成长的过错中,其人性也是向善的,每个人都想做一种好人,不是吗?但是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也会很容易受到恶性的污染而变坏。【解释】父母不光在生育了孩子的身体,还影响了孩子的心智与性情,因此,一种人生命的根脉,都是父母发明的,会影响孩子的毕生。关乎家子女者,亲有别,善恶缘,父母结。结恶缘,一家苦,结善缘,全家

3、福。【解释】人的毕生中,有三种最密切的关系,第一是和自己的父母,第二是和自己的伴侣,第三是和自己的子女。子女是生命中最密切的人之一,父母和子女之间是非常大的缘分,但是缘分有善缘也有恶缘。如果父母可以结识到自己和子女的差别,尊重孩子、慈祥孩子,孩子自然尊敬、孝敬父母,两者的关系解决好了,那就是善缘。反之,如果彼此关系解决不好,那就是恶缘。而这个关系解决的好不好,一方面取决于父母,因此自古都说“父慈子孝”,没有说“子孝父慈”。【解释】如果家人间的关系解决不好,每天吵、日日闹,人们每天都不开心,甚至反目成仇,那就是恶缘,一家人都痛苦。如果家人间关系解决好了,互相尊重,互有关爱,家庭和睦,这就是结善缘

4、,全家都是幸福的。关乎国:小家国,大国家,小家安,大国定。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解释】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庭是国家、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每个家庭细胞都安定了,整个国家、社会才会安定。【解释】一种家庭如何才干安定呢?取决于家庭中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父母。易经中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论语中说:“父父子子”,说的是父母要有个父母的样子,子女就会有个子女的样子,说的就是上位者(父母)对下位者(子女)的影响。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反之就是“上梁正,则下梁正”,说的也是“父母修,子女正”这个道理。父母做好了,子女自然就跟着好了,父母和子女都好了,那整个家就好了,每个家都

5、好了,天下自然就安定和谐了。第二篇:父母责生其身健康身,第一先,妊娠期,保护安。寝不侧,坐不边,立不斜,险不沾。勿染疾,勿疲倦,勿恼怒,勿怨烦。存正心,起正念,听正语,言正言。【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当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解释】怀孕期间,睡觉的时候不能躺在床边上,以免掉落。坐的时候不能坐在侧边上,以免滑落。站立的时候,不能歪斜着身体,危险之地、危险之物,不能去接触,例如近水火处、高处、马路等地,KTV、棋牌室等地,以及毒品、烟酒等都是危险之物,不能沾染。【解释】怀孕期间,睡觉的时候不能躺在床边上,

6、以免掉落。坐的时候不能坐在侧边上,以免滑落。站立的时候,不能歪斜着身体,危险之地、危险之物,不能去接触,例如近水火处、高处、马路等地,KTV、棋牌室等地,以及毒品、烟酒等都是危险之物,不能沾染。【解释】怀孕期间,要注意保护尽量不要生病,也不要过于劳作产生疲倦,心态要调节好,不能气愤发火,也不能怨恨、烦恼,这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解释】怀孕期间,要存正心,起正念,保持乐观的心态,听正面的话,说正面的话,避免接触恶言恶语。爱其心人世间爱最珍爱之源父妈妈真爱者用心陪赏其优无怨悔【解释】一种人,身体的成长需要食物的滋养,心灵的成长则需要爱的滋养,人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后来,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成长

7、,因此,人世间最贵重的是爱,而爱的源头就是父母双亲。【解释】真正的爱,一方面是乐意陪伴,并且用心陪伴;另一方面是可以欣赏到对方的长处,并且可以包容她的缺陷;第三是无条件的爱,对自己的付出无怨也无悔。如果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就不是真正的爱。传其德厚德者能载物明德者能开悟有德者必有得无求得乃真德五堂德恒恒德仁义礼智信也三达德明明德智仁勇最为绝【解释】易经中说:“厚德载物”,有德,方能载物,财色、权力、名利等都是“物”。没有德行的人是承载不了的。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人的光明自性,良知自性,可以“明德”者,就是布满了爱、光明、良知的开悟者。【解释】厚德者

8、,自然可以载物,有德之人,必然有所得。而真正的德,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去想我做了这些事会有多少德,而是以不求所得,不求回报的心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德啊。【解释】五常德,是儒家倡导的五种恒常不变的德,即仁义礼智信。【解释】三达德,是中庸中提出的“智、仁、勇”三达德,即智慧+慈悲+勇气,这真是最绝妙的一种能量组合啊。教其礼不学礼无以立能知书方达礼礼之道和为贵礼之用敬为最【解释】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是指一种人如果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知书达礼,一种人可以好好读书,学习了悟典型中的道理,就自然会达礼。为人父母,要培养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孩子才干在社会上得以立足啊。【解释】礼,不光指

9、礼貌礼节,尚有礼法,最大的礼就是法。礼之道,除了“礼”的形式,最重要的是“礼”的内涵:和。所有的礼都在追求一种“和”字,一种人可以做到“和”,就是最大的礼。在礼的应用中,保持尊敬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体现形式上有礼,而内在不和气,不尊敬,就是最大的失礼。养其志有志者必有义有义者必有气孟夫子养浩然缘何故志义全【解释】一种有志向的人,必然是一种有义的人,一种有义的人,必然是一种布满正气的人。所谓“志气”、“义气”,有志、有义才有气。气,就是精气神的那个气,是一种人的能量所在。【解释】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为什么?由于她志义双全。所觉得人父母,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志与义,孩子自然会布满正气,布

10、满能量。护其智人之智与生具能自觉能自悟揠苗助徒且误定静虑智慧足【解释】人的智慧、发明力,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自我察觉、觉知,可以自己领悟、学习。 【解释】揠苗助长,人们都懂得是错误的。而今天,父母过早的用多种方式所谓“开发智力”,那不就是揠苗助长吗?揠苗助长,一定是徒劳的,并且会耽误小苗苗,也就是孩子的成长。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启动孩子的智慧呢?其实,孩子的智慧是不需要启动的,由于它本来就是具足的,只要保护好这个与生具足的智慧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护其智呢?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种人可以有“定、静、虑”的功夫,自然就会具有充足的智慧。第三篇:父

11、母戒勿失教一年计在于春毕生计在年少幼一染长十效蒙养正圣功道小树苗易扶正养习惯修毛病及长大正则难长欲教子厌烦【解释】一年的收成,核心在于春季的播种基本,毕生的成长,核心在于年少时的培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还真是,你看,一种人,在三岁的时候性情基本就定了,七岁的时候,她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也基本定型了,这会影响她的毕生。【解释】小时候的一点沾染,长大后来都是十倍的效应,易经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说的就是在童蒙时代培养孩子纯正的品性,这是培养圣贤的教育之道啊。【解释】小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很容易扶正。如何扶正呢?第一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第二,如果小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毛病,不

12、端正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给与纠正就可以了。【解释】孩子小的时候,是比较容易被纠正的,等长大后来,习性、习惯等相对比较固定的时候,就很难被纠正了,那时候家长再想要教育孩子,孩子也会厌烦的。勿专制有专制有反造或离经或叛道以己念强加告生其命夺其好民主风新家道父子亲不专教天之道万物耀爱她是非我要【解释】哪里有专制,哪里就会有对抗。家庭中如果父母过于专制,孩子就会叛逆,好赖话都听不进去了,甚至离经叛道,走上歪路。【解释】父母用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就像是把自己的电脑程序,强制性的给孩子装上,让孩子失去自我,完全按照父母的程序运营她的生命,这就是虽然父母生了孩子的命,但却剥夺了孩子的爱好,剥夺了孩子活出自

13、我的权利。这真是心灵入侵啊。【解释】从一百近年前开始的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打破了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国家,民主的风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家道文化,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应当是多讲亲情,而不能专权专制。【解释】就像每一种树叶都不同样,每一种人的手纹也都不同样,上天之道,是使万物都可以光耀她的生命,因此,为人父母,应当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要的样子。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上天之道的遵循。勿伤尊子可爱不可辱伤其尊难弥补苟伤尊怨恨怒加以时亲情无情绪起要解决勿转迁伤孩子怨恼烦代相传今到我誓愿断【解释】孩子要多爱她,而不能侮辱她,特别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伤害的自尊,是很难弥补的。【

14、解释】父母如果伤害的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会怨恨父母,内心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这样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伤害亲情,甚至导致亲情全无。【解释】在生活中,谁都会有烦恼,有情绪,但是作为大人,有了情绪要学会解决,不能转迁给孩子,伤害孩子的心灵啊。【解释】怨恨、恼怒、烦恼,这些负面情绪、负能量,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染,今天到我这里,我可以有幸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发誓要将它们断掉,绝不再传给下一代。勿宠溺宠与溺造安逸安其生丧其力宠与哄患无穷增自我任性重【解释】宠溺孩子,给孩子发明安逸的生活,看起来是在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由于安逸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成长锻炼的机会,长大后来缺少生活能力、发明能

15、力。【解释】宠哄孩子,会助长孩子的自我,任性,如果从小养成自我、任性的习惯,长大后还会按照这样的模式生活,真的是后患无穷啊。勿比她以子短比人长信心亡无能量以子长外张扬增傲慢难成长【解释】父母不要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用孩子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缺少能量。【解释】用孩子的长处,到处张扬、炫耀,则会增长孩子的傲慢心,这样孩子就很难继续成长。勿唠叨往不咎来不忧当下事当下究往复言生厌烦不接受且逆反【解释】我们常说“既往不咎”,对过去的事不要总是提起来,对将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不要去担忧。就事论事,就当下的事论当下的事,用心把当下的事解决好就可以了。【解释】一件事情,如果不断反复的去说,就会招致厌烦,对方不仅不会接受你的信息,并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掌握对的的沟通方式,不能唠叨。那阐明是唠叨呢?“唠”,是口字边上一种“劳”,代表是不断的反复。“叨”,口字边上一把“刀”,代表的是对方不爱听的话。因此,一句对方不爱听的话,反复的说,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