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湿空气物理性质:湿空气的定义:干空气+水蒸气,即湿空气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一般较少且处于过热状态, 可视为理想气体公式P9V=mR9T道尔顿定律:B二Pg+Pq包含以下几方面:1湿空气密度②湿空气含湿量d二622Pq/(B-Pq)占同温度下饱和湿蒸汽中水含量的比例3相对湿度(P④湿空气的恰:显热+潜热即h二(2500+cMt) d(d以g/kg计算)2•焙湿图的结构与应用〔I)等温线② 等相对湿度线③ 等含湿量线3)等熔线S热湿比线(等热湿比线的求法:确定6d,再根据热湿比求得恰变化量,连接两个交点即可)3.室内设计空气参数: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常用两组指标来确定,温度湿度基数和空调精度给定温湿度范 围,±6)舒适性空调:为满足人体对冷热感、舒适感的需求,需要考虑的因素: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围护结构及其他物体表面温度、人体附近空气流速、人体的衣着情况(衣服存在热阻,用clo 表示)影响因素:① 室外空气的日变化、②气温的结节性变化、③:室外空气湿度的变化具体: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历年平均不保证50h,每天4次每次6小时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曰平均温度和逐时温度。
平均温度采用不保证5天③冬季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不考虑室外气温的波动(围护结构传热量按照稳态传热方法计 算),给定一个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作为新风负荷和计算围护结构传热之用相对湿度采 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5.围护结构得热及其形成的冷负荷lx得热量:组成:①显热:辐射热(非瞬时热-蓄热)、对流热② 潜热:进入室内的湿量带入的热量瞬时得热:对流热和潜热(形成当时刻的冷负荷)2、 冷负荷:为维持室温恒定而在单位时间向房间供应的冷量(应从房间除去的热量)3、 得热量与冷负荷关系:得热量X冷负荷相等的条件:①只有对流热或潜热,无辐射热;②围护结构、家具无蓄热能力;得热形成冷负荷方块图:潜热Qq二室内空气冷负荷除热量对流热Qd辐射热QF T蓄热体亠温升负荷间歇运行时(稳定后为°)6•室内热源散热、散湿形成的热湿负荷 室内热源①工艺设备(电动设备、电热设备)② 照明灯(白炽灯、荧光灯)③ 人体室内热源散热量 显热 ① 对流热(瞬时冷负荷)②辐射热潜热(瞬时冷负荷)①人体散湿室內湿源②工艺设备散湿:敞开水槽表面、食物7.空调房间热负荷的确定8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热平衡:Gho^Q = GhN<7① 确定N点;② 过N点画£线;③ 选择△!:()④ 1+算 tO =tN - AtO⑤ 过to等温线与过程线8的交点为O点;6确定ho,计算GQ _ w 饥-心一(必-心)/10009. 建筑物空调系统计算总负荷的计算与确定① Z传递函数法扰量以逐时离散值给出;将连续函数变为脉冲序列函数G(Z)二Q(Z)/tZ(Z);② 冷负荷系数法基于传递函数法,将传热不稳定因素归并为与时刻有关的参数冷负荷温度tlT :针对定型围护结构,根据典型条件,计算出冷负荷逐时值CLQt,再除以该结构的传热系数 和面积,得到一组计算冷负荷的相当的逐时温度值;事先计算成表格查用;冷负荷系数CLQ :类似于负荷强度;®用稳定传热公式计算形成的冷负荷:窗户因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10.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与特征接触式特点: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直接与空气接触;如:喷水室、蒸汽加湿器、局部补充加湿装置、使用液体吸湿剂的装置; 表面式特点: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不与空气接触.两者之间通过分割壁面进行; 如:光管式和肋管式空气加热器及空气冷却器;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集中式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都设在一个集中的空调机房内。
如:单风管、双风管、变风量系统半集中系统:除了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被调房间内的二次设备(又称末端装置); 如:末端再热式、风盘系统、诱导式(半分散式)系统 全分散系统(局部空调系统):冷、热源和空气处理、输送设备(风机)集中设置在一个箱 体内,形成一个紧凑的空调系统如:单元式、窗式、分体式空调器、半导体空调器12.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次回风系统特征:新、回风混合;冬、夏季冷热风合用一风道;低风速(<8m/s);大截面 夏季处理过程机器露点;新风百分比:m %二Gw/GW \混合 干燥冷却 加热 「5—» NN (喷淋、表逾) (吸余热、湿)夏季W\龄小绽热血显T力嗪…匚一 N冬季N—° 一丫订盘13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二次回风系统14. 定风量与变风量系统的特点与对比定风量:送风量全年固定不变,按房间最大热湿负荷确定送风量(设计计算送风量); 室内负荷减少时,靠调节再热量以提高送风温度来维持室温变风量:送风参数不变,用改变风量办法,适应不同室内负荷,维持室温恒定; 节省再热量、风量减少、风机电耗和供冷量减少15. 新风量确定原则确定依据卫生要求:采用全面通风量方程计算;规范:一般:《 30 m3/h-A ;人员密集场所:775 m3/h A ;补充局部排风量:不使产生负压保持房间“正压”要求:推荐△ P二5-10 Pa ;16. 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与集中空调系统的比较:仅集中输送新鲜空气,风道小,室内分散设置换热装置;使用场合:大型建筑的宾馆、医院、办公楼:—、分类空气一水系统:风机+水盘管;诱导器;辐射板;空气一冷剂系统:风机+冷剂盘管;空气处理方案:① 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恰值•不承担室内负荷.② 新风处理后的恰值低于室内恰值,承扌日部分室内负荷。
17. 送风射流分类:① 流态不同:层流射流;紊流射流 取决于Re数② 送风温差不同:等温射流(To = Tn);非等温射流(To XTn)③ 空间不同:自由射流;受限射流;④ 喷嘴形式不同:集中射流(圆形、方形、矩形);扁射流(边长比大于10);扇形射流(扇 形导流径向扩散);空调中均属于:紊流非等温受限(或自由)射流18. (回)排风气流流动规律汇流:距汇点不同距离的各等速球面上流量相等;实际排(回)风口:速度衰减极快;作用范围有限;研究空间气流分布时主要考虑风口出流射流的作用;0 0.5x/ do19. 一般气流分布的计算方法不同送风气流分布方式使用不同计算方法考虑三个系数,射流受限系数K1.考虑射流重 合修正系数K2、考虑非等温影响的修正系数K3O20. 气流性能分布的评价一、 不均匀系数算术平均值:均方根偏差:评定各个值围绕算术平均值分散的程度;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不均匀系数:Kt, ku趣小,气流分布均匀性越好二、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定义: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三、 换气效率示踪气体测试技术计算空气龄;四、 能量利用系数名词解释:1. 水蒸气分压力:指水蒸气独占湿空气的容积,并具有与湿空气相同的温度时所产生的压力, 用Pq表示。
道尔顿定律2•湿空气含湿量:指对应于一千克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量,用d表示3.相对湿度: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之比d = 0.622—^-d =0.622-^-£ 3-巧) 石(UxlOO%4•湿空气的焰:(1+d)千克湿空气的焰为:= 1.0^ + 6/(2500 + 1.84r) kJ/kg 干空毛5. 湿球温度和霍点温度:湿球温度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 称热力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是指在水蒸汽分压力P q (或含湿量d)不变情况下,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 度6. 空调基数和精度温湿度基数:空调区域保持设计所要求的空气基准温度和基准相对湿度空调精度/允许波动幅度:空调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要求的持续时间内偏离室内 温湿度基数的最大差值如:tn 二 2O±1C°,
如无空 调,只供暖,则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不保证5天);12.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外墙外表面受室外空气温度传热和太阳辐射的综合作用计算出 的传热温度一个建筑物的屋顶和各朝向的外墙表面有不同的匚13. 得热量和冷负荷:lx得热量:组成:①显热:辐射热(非瞬时热-蓄热)、对流热②潜热:进入室内的湿量带入的热量★瞬时得热:对流热和潜热(形成当时刻的冷负荷)2、 冷负荷:为维持室温恒定而在单位时间向房间供应的冷量(应从房间除去的热量)3、 得热量与冷负荷关系:得热量#冷负荷相等的条件:①只有对流热或潜热,无辐射热;②围护结构、家具无蓄热能力;14. 送风温差与换气次数:送风温差= tn - to换气次数二LTV15•新风百分比:送入室内的风量中新风的占比16•自由射流与贴附射流:根据是否受周边界面限制进行区分贴附射流按两倍Fo出口射流 的一半考虑,轴心速度的衰减比自由射流慢;(达到同样轴心速度的衰减程度需要更长的距离)17•阿基米德数:流体力学无因次数,可用来判别因密度差异造成的流体运动18•换气效率:换气效率定义为空气最短的滞留时间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之比19•能量利用系数:20•室外气象包络线:全年干湿球温度状态点焙频图边界线21 :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压级:某声压P与基准声压P0之比得常用对数乘以20声功率级:某声源声功率W与基准声功率W0之比得常用对数乘以1022•响度级:又称音量。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