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68461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一、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是指个体由于突然遭遇严重灾难、重大精神应激或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用通常解决问题的办法难以克服困难,因而产生高度紧张、绝望、焦虑或极度痛苦,以及伴有情绪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等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一旦这种应激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这种失衡状态称为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失衡状态的个体及进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防止精神崩溃,使之尽快摆脱困境。二、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天灾:山崩、泥石流、洪水、海啸、火山、地震等人祸:战争、种族灭绝暴行、集中营、战俘营等 凶杀、抢劫、车祸、空难、沉船、性骚扰、性虐待、躯体虐待、严重的

2、分离与客体丧失、身体损伤等。三、心理危机的特征1、危机的临时性: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危机都是短暂的、临时的、一过性的。但是,对部分人来讲,某种临时性事件却会导致长期的混乱,形成一种慢性的创伤后应激,甚至成为他们生活方式。另一些人,他们似乎对某些“危险性”刺激特别敏感。对他们来讲,生活中不存在单个的危机,而是一系列的局部战争,令其疲于应付。2、个体对危机反应的混乱性: 这种混乱可以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不同的层面,从常见的焦虑、抑郁,到较严重的解决问题能力下降,甚至精神病性症状。既往的应对措施失灵了,无法利用所拥有的资源。在危机期,个体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愿意接受外界的帮助和干预;预后取决于

3、个体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四、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目的原则:1)心理危机干预+整体救灾工作,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2)避免再次创伤。3)个体化帮助。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不是“万能钥匙”。目的: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五、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1、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五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五级人群。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

4、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2、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一)普通人群: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没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采用心理危机管理技术开展心理危机管理。 (1)对灾难中的普通人群进行妥善安置,避免过于集中。 (

5、2)依靠各方力量参与。 (3)利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 (4)心理救援协调组应该积极与救灾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协调好与各个救灾部门的关系,保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二)重点人群: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稳定情绪” “放松训练” “心理辅导”1.“稳定情绪”技术要点 (1)倾听与理解。(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2)增强安全感。 (3)适度的情绪释放。 (4)释疑解惑。 (5)实际协助。 (6)重建支持系统。 (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8)联系其他服务部门2.“放松训练”要点 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

6、。但是,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传授简单的放松技巧:放松训练,每天12次,每次约20分钟(初),熟练后几分钟可达到放松要求,睡前半小时进行放松训练,对睡眠非常有益。放松训练前准备,环境安静、宽松衣带,取一舒适体位(躺床上、坐沙发上均可),双眼闭上,缓慢呼吸,注意体验自然呼气时的放松感觉。然后按右手、左手、头肩、胸腹、右足、左足顺序,先紧张并保持10秒钟,再放松,得全身如此紧张放松做完、继续维持放松状态510分钟,以体验轻松舒适的感觉。下列指导语作为练习的入门向导:请坐好,尽

7、量坐舒适些,把眼睛闭起来,慢慢地轻松地做腹式呼吸。好,现在开始做放松练习。把您的右手握起来,拳头握紧(约10秒);好把右手松开;体验前臂放松与握拳紧张时的不同。再来一遍,右手拳头握紧,再握紧好,放松,注意前臂、上臂肌肉放松时的感觉。现在把您左手握紧,左手握成拳头,保持握紧(约10秒)好,把左手松开,完全放松。再来一遍,把左手握拳握紧,再握紧,好,放松,体验前臂、上臂肌肉放松感觉,现在做头部放松练习,把您前额皱起来,张大眼睛向上看好,放松,将前额舒展。继续闭上眼睛,把您嘴巴闭紧,保持面肌紧张好,放松,把嘴巴傲傲张开。把您双肩用力向上抬,再用力向上抬好,把双肩放下,呼气,注意体验轻松感觉;再来一次

8、,把双肩抬起来,用力向上抬好,呼气,放松。现在请您吸一口气,屏住(几秒钟)。好,呼气,注意体验呼气时的轻松感觉。把您腹肌收紧,再收紧好,放松。现在做下肢放松,先将右足足尖用力向下,收紧小腿后部肌肉好,放松,体验肌肉放松时的感觉,再将右足足尖向上翘起,收紧小腿前面肌肉好,放松。现在将左足足尖向下用力,体验小腿后部肌肉紧张好,放松,再将左足足尖向上翘起,使腿前部肌肉紧张好,放松。现在继续维持全身放松,您体验到放松的舒适,心情宁静,四肢温暖,呼吸轻松,心跳较平稳,继续体验呼气时的自然放松。现在您活动活动双腿、双臂、活动一下头部、张开眼睛、起来。如睡前做可省略活动四肢、头部、张眼,静静地体验放松的舒适

9、感,很快您就会睡着了。3心理辅导 首先,是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在能与患者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促膝交谈,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建立起自我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发挥个人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伤害。在与患者进行心理会谈时,不要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而要因人而异,与患者会谈交流事件的经过,包括患者的所见所闻和所作所为。这样的讨论将有助于减少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的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要告诉患者,人们在遭受天灾人祸之后,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朋友,或者目睹了他人的伤亡之后,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有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

10、应包括恐慌,忧虑,情绪低落,失眠,频繁做恶梦。有的人会烦躁易怒。他们也会心神恍惚,难以集中注意力。但是,这些反应都是人类正常的应激机能。很多人的症状都会有所缓解。虽然很多症状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不会严重到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步。要对患者强调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灾难会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

11、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

12、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六、心理危机干预中常用的技术(一)危机事件集体减压(CISD)危机事件集体减压(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也称为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是一种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通常由受过训练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指导者必需对小组帮助/或小组治疗这种方式有广泛的了解,同时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灾难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理论上灾难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参加集体晤谈。CISD

13、的目标是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晤谈过程:正规分6期,非常场合操作时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并进行。第一期介绍期: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集体晤谈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同时,要了解小组每个成员的个性特点,目前心理状态,在小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内在成员的资源力量做准备,当然切忌用刻板僵硬的方式进行这些工作第二期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地震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14、第三期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第四期症状描述期: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地震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自我识别症状,将应激反应常态化,动员自身和团队资源互相支持,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供有关进

15、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出现的并存问题(如过度饮酒);根据各自情况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在辅导期,由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这个阶段是让人区分哪些反应是正常的、合理的,哪些反应是过度的。突发事件后一月内出现的对事件的敏感反应,被动的回忆,情绪变得烦躁或者抑郁,和人疏远等,属于突发事件后的一般反应。但如果说一月后这些反应没有减弱,则是过度了。对于这些心理反应,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计划自己一天的工作,和亲人沟通自己的感觉,或者求助心理医生,都是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如果通过喝酒等方式来对付心理反应,或者强制压抑就不是好的应对方式。第六期恢复期:拾遗收尾;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整个过程需2小时左右完成全部过程。严重事件后数周或数月内进行随访。紧急事件晤谈注意事项:(1)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或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2)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建议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3)对于急性悲伤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