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67882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害程度分级评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使用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为:三、有毒作业分级1、高毒物品卫生部2003年颁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是: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品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二硝基(甲)苯、二氧化(一)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

2、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四)羰基镍、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非高原)。 高毒物质的特点:毒性大;危害大;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及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易发生癌变;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2、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

3、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1)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D) 取值列于下表。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D)的取值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权重数(WD)轻度危害1中度危害2重度危害4极度危害8注1:化学物危害程度级别按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执行。注2:高毒物品目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列入的化学物,其危害程度级别权重系数按8 计算。注3:以上不同分级指标所得的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有差异时,以最严重的高等级计算。注4:工作场所同时接触多个毒物时,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取最严重的一种毒物计算。2)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的权重数(WB)取值列

4、于下表。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的权重数(WB)取值职业接触比值(B)权重数(WB)B10B1B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计算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可按式(1)-(3)计算:(1)职业接触限值以PC-TWA 表示的:B =CTWA /(PC-TWA). . . . . . . . . . . . . (1)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CTWA-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其取值按GBZ2.1 执行。(2)职业按触限值以PC-STEL 表示的:B =CSTEL /(PC-STEL). . . . . . . . .

5、. . (2)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CSTEL-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短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其取值按GBZ2.1 执行。(3)职业接触限值以最高容许浓度表示的:B = CMAC/MAC. . (3)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CMAC-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瞬( 短) 时浓度MAC-指最高容许浓度,其取值按GBZ2.1执行。4)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L) 取值列于下表。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L)的取值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权重数(WL)(轻)1.0(中)1.5(重)2.0(极重)2.5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按GBZ/T189.10

6、执行。5)分级及分级方法(1)有毒作业按危害程度分为四级:相对无害作业(0 级) 、轻度危害作业(级)、中度危害作业(级)和重度危害作业(级)。分级指数(G)作业级别G10级(相对无害作业)1G6级(轻度危害作业)6G24级(中度危害作业)G24级(重度危害作业)(2)有毒作业的分级基础是计算分级指数G,见下表。分级指数G按式(4) 计算:G = WDWBWL. . . . . . . . . . . . . . . . (4)式中:G-分级指数WD -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有毒作业分级表危害程度体力劳动

7、强度职业接触比值(B)1-2-4-6-8-2424轻度0000中度0000重度0000严重00006)分级管理0级(相对无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应继续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一旦作业方式和防护效果发生变化,应重新分级。级(轻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存在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设置警告及防护标识,强化劳动者的安全操作及职业卫生培训,采取定期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行动。级(中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损害。应及时采取纠正和管理行动,限期完成整改措施。劳动者必须使用个

8、人防护用品,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级(重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极有可能引起劳动者严重的健康损害的作业。应在作业点明确标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劳动者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整改完成后,应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四、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列于下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权重数(W

9、M)M10110M50250M804M806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分级和权重数(WB)取值列于下表。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分级和取值接触比值(B)权重数(WB)B101B21B2B3)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权重数(WL)取值列于下表。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权重数(WL)(轻)1.0(中)1.5(重)2.0(极重)2.5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按GBZ/T189.10执行。4)分级及分级方法(1)生产性粉尘作业按危害程度分为四级:相对无害作业(0 级) 、轻度危害作业(级)、中度危害作业(级)和重度危害作业(级)。分级指数(G)作业级别00级(相对无害作

10、业)0G6级(轻度危害作业)6G16级(中度危害作业)G16级(重度危害作业)(2)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基础是计算分级指数G,见下表。分级指数G按式(4) 计算:G = WMWBWL. . . . . . . . . . . . . . . . (1)式中:G-分级指数W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体力劳动强度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权重数(WB)1-2-4-6-8-1616M1000-0-0-10M500-0-00-50M8000-00M800-0005)分级管理0级

11、(相对无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应继续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级(轻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存在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并设置粉尘危害及防护标识,强化劳动者的安全操作及职业卫生培训,采取定期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行动。级(中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损害。应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及时采取纠正和管理行动,降低劳动者实际粉尘接触水平。级(重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极有可能引起劳动者严重的健康损害的作业。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作业点设置粉尘危害和防护的明确标识,

12、劳动者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整改完成后,应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1)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查表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工种,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事件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查表确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2)噪声作业分级评价法(指数分级法):根据各作业场所噪声的测试值及各岗位噪声接触时间,计算出各作业工种的等效A声级,利用噪声作业分级级别指数表查表进行噪声作业分级。3)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法(指数分级法):根据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及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求出分级指数,查表法确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级别。4)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WBGT指数法):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查表确定高温作业危害程度级别,并进一步评价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