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675862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 翠屏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万云江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农业抵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我们坚持和谐发展,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坚持以工带农、以城带乡,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基本情况 翠屏区位

2、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和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下辖8镇、6乡、0个街道,259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面积78.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5万人。全区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主要地貌有低山、丘陵、槽谷、河谷、平坝五类形态,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川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是我们的基本区情。 近三年来,翠屏区结合“民生工程”、“重点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一路二水三气四产业”工作思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以水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为主体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以沼气为龙头的农村家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0至2X年,全区完成农田水利基本投资65369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369万元,占51.55%,群众投入2493万元,占38.9,社会投入177万元,占9.46。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5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3.万亩,新增提水控灌设备23台套071千瓦,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完成红层找水954口,解决农村人饮困难1.04万人;推广配方施肥42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7万亩;完成“户办工程”

4、764户;建设通达通畅工程218公里,通乡硬化工程2.4公里,新建和整治乡村机耕道42.77公里;土地整理1.86万亩。目前,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万亩,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678%;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万千瓦;乡(镇)、村公路里程达到21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到820公里,100%的行政村通汽车;通信网络覆盖全部乡镇,0%的行政村通电话;已累计建成沼气池394万口,占全区适宜建池农户的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是,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我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天晴三日有旱情、落雨三天发涝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依然存

5、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发挥。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近年来,虽然我区一些地方时有水旱灾害,但总的来说,灾情不大,大部分地方都能旱涝保收。因此,部分干部对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认为无关一票否决,群众工作难做,只能“就汤下面”,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兴修水利口头喊得多,实际行动少。 (二)资金筹措上投入不足。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但多以兑现政策性补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为主,在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等与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项目上投入相对有限。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

6、施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产权利益关系不明晰,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三)工程建设上主体不明。农村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模式逐渐淡化。加之,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群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也很难实施,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四)工程运行上管理不力。目前,除小 (一)、 (二)型水库外,我区绝大多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管理粗放,经费不落实,重用、轻管,以包代管,甚至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突出

7、。有的电灌站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盗,有的农村公路开始能过小车,后来能过卡车,到现在只能跑摩托车,没有真正形成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管理机制。 (五)工程效益上发挥不显。随着我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过去大一统的麦稻两熟制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经济作物、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的农业生产格局,这样一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这个方面,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结合做的还不够,综合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思考 当前,中央已制定实施积极拉动内需的政策,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8、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电气园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条件,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各级部门协调运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一是要实行目标考核。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纳入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要落实责任。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具体要求明确到各级各部门,任务分解到村社和农户,确保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责任落实。三是要加强督查。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9、,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作制度,成立督查组开展效能监察,严格逗硬奖惩。 (二)科学规划,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准备。一是要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制约农民增收的难点,组织力量对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一次普查,找出原因和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然后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规划的编制要本着“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约束性,充分发挥农建工程的综合效益;三是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

10、受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进度,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坚决杜绝本末倒置、重复建设和政绩工程、花架子工程的出现。 (三)抢抓机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抓住国家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力度的历史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惠农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一是要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到市入省进京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上报工作,不能有了

11、项目后还要临时抱佛脚的去完善前期工作;二是要整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工代赈等项目资源,集中财力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实行“以奖代补”和“民办公助”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安排到班子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发展潜能大、示范效果好的村社实施。 (四)明确主体,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要打破传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部由国家大包大揽建设的旧体制,明确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下大力气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来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制定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12、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在农村形成“治水土、保家园、建水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包括土地审批,信贷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内容的农建配套优惠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 (五)深化改革,建立农建工程管护新机制。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工程资本。一是明确小探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所有权,落实管护责

13、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中、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二是探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收益权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在满足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防汛抗旱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适度开展经营活动,减轻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维护管理上的资金压力,提高以水养水的能力,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三是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流转制度。允许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