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67531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壶口瀑布》名师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名师教案设计思路:壶口瀑布 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 , “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 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 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 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 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 悟得作者的情感。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 强调自主感受, 学会合作, 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感

2、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能力目标: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情感目标: 3. 学会联想和引申,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 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2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教学准备:1. 请学生课前到图书馆、网上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及资料。2. 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3.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

3、读。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2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 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 浩淼的黄河水由 500 多米宽突然收缩到 40 多米 , 从 30 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 , 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

4、口,只见激浪滔天, 水气弥漫, 真有惊涛拍岸 , 浊浪排空 , 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 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 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 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二、整体感知请同学自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 文章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的段落。三、研读课文(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1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

5、” ,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惊心动魄、气势磅礴2作者是如何将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运用比喻, 将涛声比作雷声, 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 气势磅礴的特点。(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1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画出能够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小组交流讨论)上游: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 通过比喻、 拟

6、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龙槽壶口: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 一大川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 ”运用比喻、 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 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

7、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 或 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眼前的河水: “ 脚下的石 被水凿得窟窟窍窍, 如蜂窝杂陈 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三) 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 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第一次是远观, 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四)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

8、什么?想到了人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 眼前这小小的壶口, 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 河、 泉、 雾所有水的形态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 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这因为如此, 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 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 排比的修辞手法, 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 雄浑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

9、厚, 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 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五) 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教师指导朗读, 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四、课堂小结黄河的美不在终点, 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 作者从威武雄壮、 奔腾雄壮的黄河水中不仅看到了祖国锦绣的山河, 更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民族精神。五、板书设计第一次: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第二次:上游:波澜壮阔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龙槽壶口:碎成点,碎成雾瀑布泉、溪眼前的河水:石一一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河一一人一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忍刚强、勇于反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