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67266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的开发与治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阿城区新华一中张丽华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读】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在中国河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条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在地图上找出长江;2.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和水文特征,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及划分点;3.通过学习,知道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二、【教材分析】(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水资源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2、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从代表性河流的角度,还是河流与人类互动关系的角度,长江都是河流部分必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长江的知识属于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长江的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等与在前面所学过的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关系密切,而且与后面要学的交通、区域地理等知识点关系密切;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开发利用的学习,将进一步提升学生读图、绘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

3、应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的迁移、巩固。(二)本节课的内容分析本节课教材将学习内容主要指向“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一、在大致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的基础上,明确长江的上、中、下游划分;二,从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从巨大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和生态和环境问题治理方面,理解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河流众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和最重要的河流。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之后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一定的河流知识基础。对于长江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

4、长江的概况了解。对于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教材运用地图、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八年级学生对于落差、势能这些物理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对于长江生态和环境问题治理,教材采用了图文资料和活动式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利用地图、图片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相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保护。四、【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长江源流概况(发源地、长度、支流、主要湖泊、流经地形区、省区等)和主要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

5、等)。2、能说出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存在的巨大水利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从而认识长江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形成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江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长江主要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和视频,以及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比较法等方法。教学方法是多样的,针对不同课堂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除了保留传统的讲述法等方法外,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自学和小

6、组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七、【学法指导分析】通过学习,学生要在本节课掌握以下学习方法:读图自学、讨论分析、探究学习等方法。要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对未知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会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有关学习资料3.学案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大中国片段,之后出示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学生听歌曲,看漫画,提出问题:长江怎么了?为什么也要成黄河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长江,看一看长江怎么了。(二)自主学习源流概况学生活动

7、一:活动目标:学生结合课本45页的“长江水系图”和地图册10页“中国地形图”完成导学案,从而了解长江发源地、流经地形区、流域面积、主要支流、汛期、流量上中下游划分点和最终注入海洋。学习方式: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导学案,疑难问题,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学习要求:明确分工,全力投入,积极参与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手绘长江干流简图学生自学后,由学生到黑板上填注出长江的发源地、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划分点和最终、注入海洋和全长。提问:长江的长度、水量、流域面积、汛期等水文特点。(三)群学探究开发与治理承转:通过前面的自学,我们了解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千百年来长江这条中国第一大河就以她壮美的身躯养育

8、了中华民族,中华儿女也从未停止对他的开发与利用,那么我们是怎样开发利用长江的呢?在开发利用长江过程中又给长江带来了什么呢?环节一:开发水能提问: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什么水电站吗?它在哪条河上?为什么这条河上能修建这么大的水电站?学生思考、回答。(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它建在长江上。因为长江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教师肯定:对,三峡水电站之所以建在长江上,是因为长江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2/3,

9、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提问:如果你是水利专家,你认为该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的什么位置,才能更充分的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呢?学生猜测。出示长江流域水系图,学生观察三峡、葛洲坝两个水利枢纽和其他水电站在长江上的位置,集中在哪一个河段,验证猜测。归纳: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段。质疑:滚滚长江,全长有6300千米,为什么水利专家们要把这些水利枢纽和水电站都集中建在上游河段呢?长江上游河段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二:活动目标: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认识长江上游河道特点。出示“中国地形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1、算一算,比一比:长江的源头至入海口长约多少米?落差多少米?长江的源头

10、至宜宾长约多少米?落差多少米?通过比较你发现上游河段有什么特点?2、想一想:为什么上游河段落差这么大?3、出示长江上游河段图片,提问:长江的上游多穿山越岭(横断山区和巫山)会有什么特征?你知道这里有哪些著名峡谷?归纳:长江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多峡谷。教师联系实际举例,使学生明白河流落差与水能的关系:河流落差越大,蕴藏的水能资源越大。质疑:长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水能资源,目前我们开发利用的怎么样呢?你认为影响长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在哪里?环节二:开发水利承转:上游地区水能丰富,中下游地区我们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呢?出示:地形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问题引领:1、长江支流有多少?水量大还是小?有

11、无结冰期?2、长江中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河流有什么特点?归纳:长江中下游特点:水量大,支流多、终年不冻,地势平坦,水流较缓。提问:这样的特点适合从哪方面来开发利用?出示长江航运图,及长江航运相关资料。学生阅读了解长江航运发展状况。出示旧长江航运图,荆江治理图和川江河道图问题引领:1、过去长江航运量骤减的瓶颈点在哪里?2、观察荆江河道有什么特点?如何治理?3、观察川江河道有什么特点?已建什么工程?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后,教师概括:长江流域航道情况复杂,某些河段,曲流发达,河道多浅滩和沙洲;部分天然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川江水位最大变化幅度超过60米;某些地方船舶载重量小,抗风能力差,有些水坝等建筑物阻碍

12、了船队航行;内河港口装卸水平低,码头等设施维修费用不足;这些对发展航运十分不利。经过治理,长江航运能力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目前长江的航运开发程度仍然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长江将会发挥其更大的作用。环节三:治理水患承转:我们在不断的向母亲河索取的同时,我们又给母亲河留下了什么呢?展示课件:长江各河段主要生态问题。质疑: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以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综合治理长江的重要性。(四)总结提升1、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收获2、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结尾: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它用她的身躯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时至今天,他仍然在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回报给他什么呢?关注她、关爱她,在开发的同时注意合理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十、【板书设计】长江和开发与治理嘉治理:问题:开发:全流域综合考虑,分河段治理协同作战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 水污染水土流失库湖口宜昌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东海唐古拉山下游中游上游陵湘江赣江江汉乌江江江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