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67239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有感“中小企业实务”乍听之下. . 我也不知道课程会学些什么,估计或许又是一些从金融管理类的课程 吧,内心暗自吐槽自己即将开启神游模式。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来的老师 格外的高大伟岸!好吧,我知道听起来有些肉麻,你也许会觉得我是为了让老师开心,为了更高的分数在吹捧。但是,如果你这么 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刘洋老师怎么可能是这么肤浅的人呢!老师决计不会因为一两句虚伪的赞扬而 开心,我们老师只会因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推崇,感受到师生之间精神上的共鸣,感受到学生例如本人满满 的诚意。犹记得第一次见面时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下马威点名,并借此表明态度。师生间的第一次 交锋刘洋老师就

2、讲明了游戏规则,并且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次严肃批判现如今大学老师得过且过不作为的消 极心态。这样的开头的确让我们耳目一新,有种隐约的预感,这将是一门与众不同的课程,而老师接下的 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猜想。没错,正在打瞌睡的同学被叫醒了,正在玩手机的同学被训斥了,多么令人怀 念的一幕啊。从小学到高中 12 年好不容易练出来的专注和集中就在和大学老师一次次的试探中渐渐磨灭, 大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反而不如一个初中生,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被训斥的同学们恐怕也是和我一样 的想法,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只是低头讪讪一笑,默默收起手机或是揉揉双眼,很快便抬起头, 目光也专注起来。我不清楚别人是怎么想的,但

3、在我看来,这样的一幕着实让我感动万分。其实既然我们 的同学们能够考上温大,即使温州大学算不得什么名牌大学,但来到这里的我们在过去的中学生涯里也是 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怀抱着对于未来的憧憬才愿意才能够站在这里,我相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心中 怀有梦想,只是在这样一条漫长的道路难免懈怠,这时老师的警醒犹如当头棒喝,摸摸头上的包,提提神继 续前行。除此之外,不同于学术型老师的纯理论课程,刘洋老师的实践型课程让我更容易理解。我觉得可能是 因为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注定了老师的课程内容多姿多彩,处处透露出对职场规则的熟稔以及过来人对后 辈的肺腑之言。这样的老师也是最为让我敬爱的老师,比起始终在校园埋首理论研

4、究,我相信走下高台, 在世俗中摸爬滚打一番所得出来的结合实际的理论更让人信服。世间创业者无数,大致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一般来说,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 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而生存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所有的其他选择不是没有就 是不满意,创业者必须依靠创业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谋求出路。对于创业者来说,老师总结了一个“三常 学说”,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关键时刻和平常时刻,而决定你这一生走向如何的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有的人 会失常,而通常这类人就像俗话说的煮饺子的水壶,有货倒不出;一般人可以正常发挥;而有些人则会超 常发挥,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因为上天的眷顾,一部分是因为平

5、常时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才能抓住时机。一般 情况下,最容易成功的是那些能够做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他们虽志向远大,却脚踏实地,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所以在关键时刻才能够淡然处之。在老师看来,无论是创业抑或是就业,做到入耳不忘,过目不忘是必须修炼的法则。粗听之下,惶恐 甚矣,如此这般要求未免太过强人所难。可细想便觉有理可循,试想如果你的上司或是合作对象和你讨论 一些重要的问题,转眼间便被你忘得一干二净,确实很不适合。我中华大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问题先人早已有了答案。老师也是沉迷于此,将略显晦涩深奥的国学 文化深植课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出自

6、老 子道德经三十五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 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 是说: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相信它和怀疑他的存在 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不足以为道”全句的意思是说: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 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为“道”论理高深,本来就难以理解。如果人人都 那么轻易的能够理解的话,那就不

7、足以称之为“道”了。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只是年龄、文化、修 养、兴趣、爱好、悟性的不同,对“道”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已。也不足为奇,实属正常。 简单来说就是,上等人听说“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去做。次等人听说“道”,偶尔想起,偶尔实行。 一般人听说“道”,心想,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或,这道理我早就知道!于是大笑之。行之若素!如果不大 笑的话,这个“道”就不是真的“道”了。后面是“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 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

8、贷且成。”意思是说上等人上等人听说“道”以后,就会 努力脚踏实地去按道的要求做;中等觉悟的人听说“道”后,将信将疑;一般人听说“道”后,大笑表示 不屑。如果他们不笑的话,这个“道”就不是真的“道”了。所以哲理告诉我们,明亮的道看起来很昏暗, 前进的似乎像后退,平坦的道路看起来很崎岖, 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 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 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 万物善始善终。这样的辩证法在如今社会同样适用。人生就是抢占先机,正如道德

9、经里所说,当别人不明白、不理解你做什么时,你明白、理解,当别人 明白、理解了,他们早已富有了、成功了。当年享誉世界的中国首富李嘉诚就是如此。不论是撤资大陆策 略,进军英国接盘还是上海楼市抄底,李嘉诚可能永远不会告诉我们,他撤资的真实动机到底是什么,以 及他是否看到了中国面临的种种风险。但这不等于说,我们在一阵热闹过后,就也可以“渲染归于平淡”, 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人们对于这类人的行为进行着无尽的猜测,却绞尽脑汁也无法看透,这也就是 上士与中士的区别所在。至于下士嘛,则依旧无动于衷,抱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浑浑噩噩。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境界说: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10、尽天涯路;其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境界 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 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 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 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 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 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 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 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就像老师总结的一样,不管是对于人生还是创业,优秀的人永远有三种境界,独特、刻苦、恍然大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