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67177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敬老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建设敬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榆林晚霞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拟建地点:占地100亩。建设年限:20072009年1.2 编制依据及主要资料1.2.1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福利服务中心立项的报告。1.2.2榆林市敬老院现状及改造规划资料。1.3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3.1 项目背景2005年末,榆林市总人口为35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7,出生率为9.41,比“九五”末相比,分别下降了和0.54和0.59个千分点。榆林城区总面积为70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3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近30000名,65岁以上孤

2、寡老人5960人,全市共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的无依无靠五保对象3345名,其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入院集中供养的鳏寡孤独人员约2860人,老年人口较多,榆林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支持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员 9.61万人,比上年增长6.5%;参加医疗保险人员16.31万人,增长6.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52万人,增长1.4%。目前,榆林市有2家敬老院,虽然榆林市敬老服务中心有了相当的发展,但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城市市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及人口老龄化,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比较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制约着榆林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好的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榆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榆林市福利事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榆林经济开发区新建1所集收养、收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福利服务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养 “无法定抚养人和

4、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显著、环境优美的示范型社会福利事业窗口单位。使中心成为榆林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

5、.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敬老服务机构的出现是人口老龄人发展的结果,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市场即是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又是需求与消费的桥梁,作为老龄产业中主要的消费群体老年人,从需求到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这个桥梁才能完成。老年人数的增加,从而引起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6、,呈现出老年市场需求扩大的趋势。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榆林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榆林”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榆林经济开发区福利服务中心,将为榆林市弱势老人、孤儿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也为孤儿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快榆林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榆林晚霞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后,将彻底

7、改变原有的敬老院设备陈旧、环境较差等这一现状,将扩大收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榆林市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作为榆林市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将在自治区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敬老院建成后,我们决心积极进取、科学管理、精心经营,力争把本敬老院变成市、省乃至全国先进典型,为镇政府争光。敬老院这项工作由民政部门的领导扶持,并受到社会的鼎立相助,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基础。再就是传统家庭赡养老人已不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敬老院的落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它的前景是广阔、乐观的。 1.

8、4 建设规模及内容 榆林晚霞福利服务中心是一所集收养、收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服务中心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洗衣房、浴室、锅炉房、医疗办公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等。榆林晚霞福利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1.5 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3年版)GBJl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994年版)GBJl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994年版)GBJl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1992年版)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

9、0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3年版)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l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38979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JGJ408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100亩)。1.6.2 床位1200张。1.6.3 其它指标总建筑面积: 7238 道路面积: 2160 容积率: 0.17建筑密度: 12%绿化率: 50%用水量: 20m3/h用电量: 300KW耗热量: 1327.4KW主要

10、经济指标表:1总用地面积M266700合100亩2建筑系数%123道路及活动场面积M221604总建筑面积M272385绿化面积M2108016绿地率%507容积率%0.17 第二章 总平面布置2.1 选址 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周边征地方便,利于扩大规模。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目前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已选定。项目区有关气象资料:榆林市地处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冬、夏受蒙古寒流影响,雨水稀少,气候干燥寒冷,西北季风盛行,是主要风沙期;夏、秋两季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多东南风。 年平均气温 8.50C绝对最高气温 38.90C绝对最低气温

11、-28.10C年平均降雨天数 66.5d年平均降雨量 436.7mm日最大降雨量 141.7mm年平均降雪天数 10.6d年平均积雪天数 24d最大积雪厚度 16mm常年主导风向及频率 SSE(11%)、NNW(10%)、C(32%)年平均风速 2.2m/s最大风速 19m/s平均气压 9096Pa极端最高气压 9336Pa极端最低气压 8908Pa年平均降雹 12次年最多降雹 4次每次降雹 一般时间 5lOmin每次降雹 最长时间 27min年平均雷暴天数 29.9d工程及水文地质1、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属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中北部偏东,地层平缓,大部地区为中生代沉积岩系,第四系黄土及松散堆积

12、广泛出露,地质活动相对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皱褶和断裂。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建筑物、构筑物宜适当考虑抗震设防。2、地质概况:工程区为沙漠滩地,地形平坦,沙层较厚,基岩埋藏较深,地质构造简单,地基承载力较强。3、水文地质:榆林市主要河流为榆溪河,该河全长130m,属黄河水系,纵贯榆林市区中部。榆溪河多年平均流量11.77m3/s,最大年平均流量15.60m3/s,最小年平均流量8.09m3/s,平均年流量3.711x108 m3。该河上游有多座中小型水库,起到调洪截流作用。距厂址最近的水库库容1500万m3,水质良好。榆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区内9处水源地面积2

13、232.2km2,天然补给量95.74x104m3/d,可开采量53.43 x104m3/d,剩余量较大。总的来看,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好。2.2 总平面布置2.2.1 总平面布置原则1)结合选址现状,合理布局;2)根据福利服务中心的功能特点,按功能分区;3)满足工作生活要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4)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5)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坏境的目的;6)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福利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2.2.2 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区东西长250米,南北长400米,用地面积100亩;北部为附属区,布置有锅炉房、洗衣房、变电所、泵房等;南部为生活区,布置有公寓楼、康复中心、门诊部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便于管理。2.3 竖向规划2.3.1 竖向布置原则1)与总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4)满足各区间的便利联系;5)保护生态环境。2.3.2 竖向布置 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县城排水管网。场地地形控制标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自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