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涂料中区别应用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66691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涂料中区别应用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涂料中区别应用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涂料中区别应用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涂料中区别应用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涂料中区别应用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能够改善涂料流变性能的助剂称为流变改性剂,也称为流变剂。一般的说, 流变剂能够改善涂料的稳定性和涂装性,提高涂膜质量。如:防止涂料贮存过程 中颜、填料的沉淀,避免涂装过程中涂料的溅落、流挂,改善涂膜的流平性能等。从流变学的观点来看,流变剂还分成触变性流变剂和假塑性流变剂,二者之 间的差别在于外加剪切力撤除后体系结构恢复的速度。这一特性是涂料流动和流 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假塑性流变剂由于具有极快的结构恢复速度,在外加剪切力 去除后几乎立即恢复结构粘度,因而有利于涂料的防沉降和防流挂,但用量高时 会对流动和流平产生不利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涂膜质量,如刷痕过重、

2、喷涂时雾 化不良等。典型的假塑性流变剂是气相二氧化硅、可溶性蓖麻油和聚烯烃浆等。触变型流变剂在外加剪切力去除后能够显示实时相关的结构恢复速度,用之 于涂料中即能得到满意的抗流挂性,又不会损失流动和流平性,在涂料中的应用 效果优于假塑性流变剂。这类流变剂主要有有机粘土和氢化蓖麻油基有机蜡等。 触变性与填料的形状有关,粒子纵横比(aspectratio)越大,尺寸越小,触变性效果 就越高。一、气相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是较早使用的流变剂,但现在使用的该产 品在性能上有了较大提高。气相二氧化硅为固体粉末,是球形微粒的集合体,其 分子上含有羟基基团,能够吸附水分子和极性液体。球形颗粒表面有硅醇基。当

3、气相二氧化硅分散于基料溶液中时,相邻球形颗粒之间的硅醇基团因氢键结合而 产生疏松的晶格,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产生凝胶作用和很高的结构黏度。在受到 剪切力作用时,因氢键结合力很弱,网络结构破坏,凝胶作用消失,黏度下降。 剪切力去除后又能恢复原来静止时的形状。气相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用量视最终粘度要求和不加气相二氧化硅前涂料 的粘度情况而定,一般为涂料总量的0.5%3.0%(质量分数)。气相二氧化硅在使用时易受涂料溶剂的影响,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效果最好。 在极性溶剂中液体的分子和二氧化硅颗粒间吸引力增大,很难形成疏松的网络结 构。为此。国外有专门用于极性溶剂的气相二氧化硅,如德国Degussa公司的 A

4、erosil系列产品。在涂料中气相二氧化硅可用于防锈涂料,厚浆涂料和装饰涂料等,以提高粘 度,防止颜料沉降,改善涂膜流挂。气相二氧化硅的缺点是在涂料贮存中粘度和 触变性有下降趋势。二、有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流变剂外观为粉状物质,微观上是附聚的黏土 薄片堆。黏土薄片两面都附聚有大量的有机长链化合物,经分散并活化后,相邻 薄片边缘上的羟基靠水分子连结,从而形成触变性的网络结构,外观则成凝胶状 态。如果没有水分子,则不能形成凝胶结构。有机膨润土在使用时最好先制成凝胶,在涂料的生产过程中在颜料投料阶段 将凝胶投入。有机膨润土的预凝胶原理如所示。即先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使溶剂或 树脂溶液进入毛细孔隙中而将附

5、聚的薄片堆润湿,使附聚的薄片堆解聚,这时体 系的粘度显著增大。在剪切条件下加入活化剂,使薄片间的距离加大。继续剪切 把薄片充分分散,即得到活化的触变结构,即膨润土凝胶。最常用的活化剂是相对分子量低的醇类,例如甲醇和乙醇。相对分子量低的 酮,尤其是丙酮,也可以用作活化剂,但其气味较大,闪点较低,限制了其在工 业涂料中的应用。目前国内有机膨润土生产技术也比较成熟,有许多型号的产品。天津有机陶 土厂生产的TN064,TF4065和浙江临安助剂厂生产的S01,在国内应用较广。 这些产品的使用性能与美国NL公司的BENT0NE34相当。制成预凝胶的使用效 果高于干粉直接添加的效果。三、氢化蓖麻油。氢化蓖

6、麻油是由蓖麻油加氢制得的一种蜡状固体,经过处 理,便可作为涂料的触变剂使用,主要用于增稠、防沉和防流挂。它是12一羟 基硬酯酸三甘油酯,在脂肪酸链上有羟基,因此显示出了某种程度的极性。在非 极性溶剂中能够溶胀凝胶化,溶胀粒子间因氢化蓖麻油分子中的极性基团而产生 微弱的氢键结合,形成有触变性的网络结构,改善颜料悬浮性,控制流挂而不牺 牲流动和流平性,通常不与涂料其它组成起反应,对涂料耐久性无不良影响,在 配方中不泛黄,并赋予贮存稳定性和重现性。氢化蓖麻油在使用时也需要活化处理。活化过程及机理如图52所示。在 活化的第1阶段,先用基料溶液将氢化蓖麻油流变剂粉末分散,活化第2阶段是 在搅拌状况下,将基料溶液-氢化蓖麻油粉末混合物升温至4353C,该过程需 持续2030min,使颗粒溶胀充分。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冷却至常温,得到具有 触变性能稳定的流变结构。在活化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主要的。如果超过最高活化温度,在冷却时 搅拌不够,则氢化蓖麻油就不能形成触变性的凝胶网络而会析出“晶粒”。同样, 活化温度低且活化持续时间不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遇到活化不好起“晶粒” 时,可以按正确的活化方法进行重新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