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66667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自然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自然灾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一、选择题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国内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洪水 干旱 台风 泥石流 寒潮 A. B. D.2.对国内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她地区比,地区分布最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4.针对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国内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2、工程 修建“西所东输”管道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 B. C. D.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6.国内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别大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7.旱灾是国内发生范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国内的四大干湿地区中,浮现旱灾至少的是 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下列各图中,对的表达引起泥石流因子的是9.

3、 在灾害强度相似状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限度存在地区差别,如下说法对的的是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限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限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限度低.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限度低10“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重要作用分别是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防治洪涝和滑坡1.有关台风的论述,对的的是 A.台风对国内沿海地区导致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台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国内华北地

4、区伏旱的旱情读世界重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19019年)图(图中“风雹”涉及大风、龙卷风、雹灾等灾种)回答2-3两题。1以上灾害中导致经济损失最大的是A洪涝 B火山爆发 .地震 .干旱3.如下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重要由自然作用导致的是A.地震 B过量采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 C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14.大多数地震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火山活动B.地质构造 C外力作用D褶皱形态.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对的的A.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与破坏植被、不合适地开挖无关B.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一定与地震的发生有关C一种原发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她灾害D人类活动不会诱发

5、地质灾害冬季,黄河乌海段发生决堤现象,回答167题。16黄河乌海段发生决堤的因素是.黄河流域暴雨成灾 B台风过境普降大雨 C.发生凌汛现象 D.大堤近年失修17.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A.飞机轰炸B跨流域调水 C修水库D.加固大堤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别的重要因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平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A. C19多种自然灾害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别,这重要是由于A.各自然灾害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内B不同

6、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环境不同.是各自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D重要取决于发生区域内自然环境因素0.下列虫灾对国内林业发展导致危害严重的是A粘虫B松毛虫 C蝗虫 D.稻螟21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状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A.始终干旱 B始终多雨 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2.“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指A.森林雷灾B乱砍滥伐 C.森林虫灾 毁林开荒2.有关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论述对的的是( ).遥感重要用于灾害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C遥感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空间分析方

7、面具有优势D.地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又可以对灾害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24.棉铃虫重灾区重要分布于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 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56题。25.有关该地地理环境的论述.也许的是地形崎岖 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地表基岩广布 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B. D26.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水利工程 修建护坡工程 清除河道淤泥AB C. D.7-8月间,国内南方某些地区浮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3题。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洪涝灾害

8、B干旱灾害 C滑坡和泥石流D.蝗灾28.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因素也许有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 拉闸限电,影响生产 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 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AB C.D2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国内北方很也许浮现寒冷干燥天气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 D.晴朗温暖天气30能缓和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气活动有.台风B龙卷风 C.海啸D.寒潮1图13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浮现的状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重要发生在夏季 B重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与月均温有关 D与月均最低气温无关2.某日,上海受台风影响,其风向是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大概位于上海的( )A

9、东部 B西部 C南部 .北部98年6月长江流域发生持续暴雨,干流持续6次浮现了大洪峰和高水位。回答33题。3.导致持续暴雨的自然因素,说法对的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长江流域 锋面活动持续停留在长江流域 台风影响导致持续暴雨 D国内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持续的暴雨很正常34导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人为因素是( ) 流域内普降暴雨 上游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下游围湖造田,行洪区被农田和建筑占据 下游入海口处挖沙、采沙现象严重A B D 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重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

10、是常用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重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分布图。材料三 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记录分析。表 滑坡数与当天降雨量的关系()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国内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重要分布在_(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因素是什么?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_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浙江自选)影响国

11、内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途径,其中转向途径台风常达到国内东部海面或在国内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途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记录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达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达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甲、图乙,完毕下列问题。(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A56月 B6月 C810月 D.111月(2)图乙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接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也许浮现的时段是_。.56月 67月 C.910月 011月(3)图乙中的台风接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重要是通过哪

12、些方式导致的?选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参照答案选择题 ACD DAB CABC CC DB BABB1 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叠加区的分布由图可以读取,成因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及人类诱发有关。第()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暴雨的影响最大,滑坡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成果,降水多是重要条件,因此降水多的地区和时段滑坡发生几率大。答案:(1)E因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互相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限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2)暴 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2.解析: (1)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读图可知8月前后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2)由题干知图乙中台风的移动途径为西北移。再读图甲,知68月台风移动途径为西北移为主。故选择B。(3)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沿海形成巨浪,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