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661227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班级分数题号-二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现代文阅读1. 社科文阅读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 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 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 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 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 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从刘邦到吕

2、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武帝 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 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 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每 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 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 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3、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 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 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 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 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 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 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

4、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在 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 3 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上的整合, 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 ,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 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 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1. 下列关于原

5、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 家共有的身份认同。B 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历史上其 他朝代未能做到的。C 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分族群, 而是以文化来定义。D 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功臣集团私有。B 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

6、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C 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制却无意中织成 了全国经济交换网。D 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人 农村。B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进中国文化整合方面功不可没。C .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刘安、董 仲舒、司马迁等人。D 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

7、并蓄,同时 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文后各 题。鸳鸯跳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 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 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 ! 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管你多大来头,瞅 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

8、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 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 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 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 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 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

9、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 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 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 ?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 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 在了岸边。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 唰地就绿了。竟是海爷 !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 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

10、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 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 ”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 个勇字了得 ! 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 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

11、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 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 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 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 大步而去。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

12、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 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B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 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C 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

13、,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特点, 比如:“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D 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 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2. 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请说明原因。3. 小说中多次出现“鸳鸯跳”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文后各 题。黄永玉:这个老头很有趣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14、,靠着 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 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 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 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 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 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 50 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 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

15、生。文革 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 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黄永玉很勤奋。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 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 我天天都在画。”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 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 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 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1948 年,黄永玉的作品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赴上海展出。一对年轻的夫妇买下了黄 永玉的部分作品,男的叫黄苗子,是国民党财政部的要人,女的叫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永玉一直没有收到稿费,他在好友王琦的陪同下,去南京郁风家 上门“收账”,后来两人竟成了好朋友。2004 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