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66018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品人品相映红屈陶诗歌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高一教学形式授课教 师穆琳单 位深圳市沙头角中学课题名称花品人品相映红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待语文学科难免沿用初中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但高中学习需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对学生综合运用、探讨交流的要求也更高。且传统诗歌教学单篇解析的做法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固然在某种程度上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个个拆分的方式,割裂了诗歌意象传承中呈现出的美感,弱化了意象的普遍意义,以学生的年龄层次、接受心理,尚无法明确地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所以本课在粤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篇目的基础上,尝试以特定意象(香草)整合屈原、陶渊明两大诗

2、人的代表作,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串起学习和总结的线索,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首先通过导入环节和诵读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再次感受全文,之后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两位巨匠的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完成探究与研讨。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拟用分组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两种方式,辅之以教师的穿插、引导和讲解。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相互的对话,深入感知诗歌的象喻传统,把握诗歌的写作艺术,并通过有效的争鸣与质疑,进一步理解作者的人生选择、处世态度与沉潜的文心。所谈内容只一点突破,不及其余,各个层面的推进上更关注对人格的有力升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屈、陶二公诗作中的香草意象,深入把握引类譬喻的写作手

3、法。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入世、出世的不同选择,感受作者坚守自我、坚持理想的人格魅力。能力目标:学习诗歌比兴象征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把握香草的象喻传统,领略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对于作者写作意图的体味与揣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怎样形容一个人漂亮?如果用比喻的方式我们会说这个人美得像一朵花。如果将这个句子转变成诗歌的语言要怎样表述呢?白居易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更流芳百世。我国自古就有以花比人的写作传统,翻开典籍,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花花草草的篇目特别多。那么这种写作手法究竟发轫于何处呢?请看屈原的离骚(节选)第二、三段。

4、 二、一味:同爱香草1、共同诵读:齐读离骚第二、三段,进行诵读指导。2、分组探究:自主阅读屈原离骚第二、三段,陶渊明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说说你对文中所描写的花草的看法,就其作用谈谈你的心得。过程中引导:(1)为什么作者一定要写这些花草?它们共同的属性是什么?(2)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这种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明确:文中提及的香草表面上看有作者用来装饰自我的,有作者忙于采摘的,还有上古时代的“众芳”和现实世界中的“荃”。从用途上来说,香草本为楚国盛产,有避疫保健的功效,也是祭祀中可以通灵悦神的圣物。从本质上来说,作者在此用香草比喻英才君子,引类譬喻,象征着自我美好的才能、高洁的品

5、性、理想的人物。提供辅助理解资料:王逸离骚经序中对“香草”等比兴手法的分析。(3)如果请你给陶渊明画一幅写意肖像图,你会选择诗中提及的哪种花草做他的陪衬?(4)菊花有什么特性?为什么同学们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印象深刻?明确:陶诗中的“榆柳”、“桃李”,描绘出幽雅美丽、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作者满足、欣慰的心情。而诗中的“菊”,具有凌霜盛开的自然属性,卓尔不群的文化品格,可谓“花之隐逸者”,十分切合陶渊明的审美倾向;“采菊”一举,更充分展现了作者自我精神与宇宙万物的契合,营造了宁静高远的艺术境界。由此,“菊”成为作者隐逸生活的象征符号,菊就是陶,陶也就是菊,人品与花品融合为一,

6、密不可分。提供辅助理解资料:杨万里赏菊四首其三3、同类拓展:分享中国古代文学中花品与人品合一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如周敦颐爱莲说、唐寅桃花庵歌、林逋山园小梅等。 三、二味:不同选择合作研讨:有人醉卧花间,有人苦吟花下,同样面对花草,不同的诗人拥有不同的处世态度与人生选择。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入世和出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诗人们。请大家再读三诗,谈谈你如何评价屈、陶二公的入世与出世?四、三味:同样坚守集体探究:同为惜花人,屈原的入世和陶渊明的出世完全矛盾吗?他们的选择之中有没有相通之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认识。过程中引导:诗句中说陶之归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本性上看,他的理想世界在哪里?屈原努力

7、内修外饰,最终目的又是什么?明确:原来,香草也好菊花也罢,都不仅仅是作者高洁品质的象征,更是身处乱世间的他们理想人格与理想世界的映射。浊流遍地污秽满眼,他们隐、仕、出、处,始终坚守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全力追求着自己理想的世界,指九天为证,与自然融一,他们将身姿站成了不朽,亦将花枝舞成了永恒!五、总结升华:从香草秋菊的象喻手法入手总结本课,让学生领略同爱香草、不同选择的诗人,于乱世中同样坚持、坚守所带来的美丽与震撼。升华:“香草簇拥着你,我飞翔的诗人;菊花绽放为你,这恬淡的灵魂。愿做你带上的秋兰,永寄你美政的芬芳;愿做你手中的黄菊,演绎你归去的志向远俗避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8、。而胸中那理想之火在燃烧啊,它烛照人生明亮世界,让你们矢志不改!春风老尽了韶华,江水流逝了成败,千年一瞬,星空中你们笑傲在你们的花海,尘世里我们焚一瓣心香,把这些美丽和坚持,传向未来”板书设计一味:同爱香草 花品(比兴象征)二味:不同选择入世与出世 人品(隐/仕坚守)三味:同样坚守理想世界、理想人格 花品的意义、人格的追求作业或预习查找本课中提及的周敦颐、唐寅、林逋等人关于香草意象的诗篇,选取其中一首,由诗歌意象与人格追求角度切入,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自我评价 本课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作法基于教材单篇讲授的束缚,试图以意象整合的尝试,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为学生鉴赏诗歌打开一扇窗。其优点在于设计的新颖和构思的条理性,指向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的双向提升。 本课的缺点首先在于由于时间和学生积累的限制,只能些许举例,未能充分拓展同类资源;其次,本课归为对诗人精神世界即价值观的强调,相对弱化了对意象方法的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因此体现不强,这是日后应加以注意的。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本课体现了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及时思考和大胆实践,为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尝试的范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思维较为活跃,师生互动过程丰富,效果较好。 评议单位:沙头角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