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42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65712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风筝42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想的风筝42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想的风筝42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想的风筝42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想的风筝4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4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和运用基本的行楷书写方法,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生词的用法。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梗概,通过阅读感悟,学习自然景色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读准确“转”在不同语境的读音;感悟借景抒情、外貌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物,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很特别的老师(出示描写刘老师的一段外貌描写,教师范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自由说,适当提炼:慈祥、忠厚。腿有残疾) 【预设】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生:刘老师慈善忠厚,和蔼可亲。 师:哪里让你觉得他和善可亲? 生:

2、微微发胖,让我们感觉到他给人一种踏实感,花白的短发是岁月的痕迹,对他有依赖感。再加上慈祥的眼睛,感觉可亲近、可信赖。 师:貌由心生,善良的人让人看了就踏实。 生:我觉得刘老师还很可怜,值得同情。因为他只有一条腿。 师:残疾人的确令人心生怜悯,在作者眼里,刘老师更让他同情。哪里可以感受到? 生:从“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尤其是“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难以想象刘老师失去这条腿会是多么惨痛的经历,而且从“用得油亮的”,说明刘老师天天要拄着这根拐杖,行动不便,令人同情。 【这句不要引到“同情上”,而是是的,他是一位残疾人,找到有关的句子了吗?指名读】 师:你是多么

3、善良的孩子。作者通过四个“一”,引读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和蔼可亲、忠厚善良、却身患残疾的老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走近这位和善可亲、令人同情的刘老师。 2.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刘老师,却给作者苏叔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了一篇(板书课题)文章来表达他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示范书写“筝” 。(“筝”竹字头,下面放一个“争先恐后”的“争”,后鼻音,第一声,和风连词读轻声。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风筝”的“筝”。齐读2遍。) 3.质疑入文:读了课题,再看看这位刘老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音,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请你多读几遍。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4、。1.学生自由读文章。 2检查自读情况。 读准字音、适当理解词义、生字描红:这些生词,你都读准音了吗? (屏幕出示本课词语) 连翘花 蜈蚣 倘若 眯起来 酸涩 撒脱 旋转 天穹 女娲造人 功德无量【出示连翘花图片】这个 “翘”是多音字,还读“qio”,向上翘起的翘,在这里念第二声,qiao,齐读两遍,问:见过连翘花吗?(出示图片)连翘花和迎春花十分相似,但连翘花的花瓣只有四片,迎春花的比它多三片。再描红。这连翘花给你什么印象?生:黄色的,开得很旺盛。 生:很有生命力的感觉。 师:那就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出示: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生:个读句子。 师:这蓬蓬勃勃,充

5、满生机与活力的连翘花不就是那生命力的象征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师:要是我们不仅能把句子读正确,还能读出它的意思和韵味来,那就更棒了。(指导读出味道) 学生练读。 (出示课件)】 出示: 转zhun 改变方向 zhun 以一个圆心为轴心,360度旋转。 你能根据意思,读准字音吗?自己先读读看。zhun zhun zhun zhun zhun 急速地一转 转向黑板 转向讲台 跳跃旋转 每转一次(这些动作是在写什么?刘老师写板书,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撒脱 的“撒”读第一声,意思是放开。理解:倘若 功德无量师:生字会读了,还得会写才行。让我们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的描红练习。你可以边读边默读记忆。

6、 (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习字。) 师:生字会读会写了,课文读流利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请你认真倾听,他读得好的地方你要向他学习,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替他指正。 (学生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1.师:刘老师到底给作者留下了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30年过去了,还是记忆犹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说说刘老师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几件事。 (学生浏览课文)2.交流并板书生:第一件事是说刘老师腿有残疾,我们不知道他的腿是怎么被截去的,有一次他说女娲造人的故事给我们听,笑着说他的腿是被女娲娘娘甩掉的。 师:残疾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一般人不愿触及的伤痛,可刘老师

7、却是笑着用一个幽默的小故事来说自己那条残疾的腿,怎能不给作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呢?(板书:笑谈腿疾)课文哪几小节是写这件事的? 生: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回忆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生:刘老师上课时写板书很困难,他的一次次跳跃旋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尽管如此艰难,可他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站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给我们上课,怎能不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呢?课文哪几小节是写这件事的?你能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这件事吗?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是写这件事的。可以用“艰难板书”来概括这件事。(师板书:艰难板书) 师: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课文哪几节是写这件事的? 生: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

8、件事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课文6-9自然段是写这件事的。 师:请你也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一下作者浓墨重彩写的这件事。 生:放飞风筝。(师板书:放飞风筝) 师:那课文1-3小节是写什么的? 生:写作者由天空中的风筝想到刘老师,想到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板书:忆起老师) 师:那课文10-11小节呢? 生:写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师板书:思念老师) 小结:课文开头和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念之情。师: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刘老师很乐观。 生:刘老师很幽默。 生:刘老师很坚强。 生:刘老师是生活的强者。 生:刘老师热爱生活。 四、精读描写片段,感悟写法(一)品读1至3节

9、师:初读课文,刘老师就给大家留下了这么多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却是由写景来导入,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轻声读读1-3节,想想这3小节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轻声读文) 生:我觉得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很美。他写了柳枝、连翘花和风筝,把他们当成人来写了。 师:请你读出它的美。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怎样的春天? 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生再读第二节) 师:春天最值得称道的不就是它生命的强壮与力量吗?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除了景美,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从“每逢这时”“不由自主”这些词语中体会出的。 师:读出这

10、深深地思念。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节)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思念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无法抑制的。老师还从第一自然段的“又”字中也品出了味道,请你读读看。去掉“又”那就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加一个“又”字,情感全出来了。自己试着读读,“又”字让你体会出什么? 生:我体会到作者的喜悦。 生:我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思念。 师:是呀,春天又到了,又能看到天空的风筝,就像又能看到刘老师一样,多叫人欣喜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读语文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语文的眼睛。 这三小节的描写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写人的文章我习惯从人物外貌入手写,作者却是由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让我很受启

11、发。 师:你有一双慧眼,你的作文水平也一定很棒吧!是的,“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师:那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是闲笔吗?它与下文有内在的联系吗?留一个问题给大家。 师:刚才我们品读了1-3节,这3节不仅写得景美、情真,写作手法也很新颖,让我们齐声诵读,把这优美的文字留在脑海中吧! (学生诵读)(二)品读10、11节师:作者苏叔阳说他一生最感激最敬重的人就是老师,特别是刘老师,对他一生影响极大。他在一篇回忆录里说: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文革开始了,他由一名大学教授

12、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 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肾癌切除了左肾,2001年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手术后不久,又发现他脾脏内有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再次想到刘老师那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于是他一次次与癌魔抗争,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4、再请同学读1011节。 5、教师引读: 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我(刘老师) 面对病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我力量(刘老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叔阳把自己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敬意都包含在这深切的呼喊声中(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饱含着苏叔阳对老师无尽的思念。师:刘老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能对作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风筝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理想一直在学生心中翱翔?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追随作者走进文本,从那生动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中去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