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65650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现代文专项训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技巧+训练)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四、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九、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

2、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一、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三、 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十四、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十五、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六、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十九、 景物描写的

3、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二十、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二十二、 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十三、 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七、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4、)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二十八、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九、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十、 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三十一、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十二、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三十三、 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三十四、 破折号用法:1 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

5、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三十六、 其他:(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

6、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五)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

7、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一)莫扎特的力

8、量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 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 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 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流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

9、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流起到纠正的效果。他接 着解释说,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 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三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 鼠快得多。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 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

10、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 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 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 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 坚定的信仰,像虔诚的教徒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

11、,安慰别人。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见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 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摘自傅雷独一无二的莫扎特)1、文章第段说:“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这里的“神奇的疗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 分)_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_,文章第段中加点的“此中疗法”在文中_ (2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1)而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_(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_4、“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交

12、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2分)5、文章第段中,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说:“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加以回答。(4分)_(二)孩子和书(1)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2)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 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_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 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

13、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会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3)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4)“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5)“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6)她()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 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 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14、7)“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8)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9)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她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10)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 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 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