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6546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一个命题。在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中,“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了出来。那么为什么把“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纳入荣辱观的重要范畴呢?我们知道,劳动是这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根本的推动力量。那么人们对于劳动的态度、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到我们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发展。在中国古代,我们已经有这样的一句话:“仓癝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就说明什么呢?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恰恰是达成知荣辱知礼节的基本途径。因此把“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纳入“八荣八

2、耻”也就势在必然。我们要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它有什么样的基础。那么这个基础就是我刚刚前面讲到的,就是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迁,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劳动模式,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劳动观念。这时候需要我们去解读“辛勤劳动”这样的概念。第二点就是物质化条件改变了人们的荣辱观的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简单的把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唯一标准,把满足物质需要的行为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只要目标能够实现,所有的手段我们都可以不计。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导致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来获取个人的社会

3、财富,而倾向于要好逸恶劳、坑蒙拐骗甚至巧取豪夺,那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诚信体系的衰弱或者说崩溃。当然,我们没有走到那么严重的地步。因此,这样一个情况就导致了整个社会诚信体系遭致了严重的冲击。第三点,在劳动观上,市场经济并没有消除人们贱视体力劳动的错误,相反它进一步维护了人们在劳动观上持有的贵贱差别。这个贵贱差别,我们知道,是我们5000年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痼疾。技术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但是对劳动差别的这一个认知却好象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文化传统所遗留给我们的那个层面上面。而在另外一方面呢,物质财富的增加和技术力量的进步,使得很多人开始把追求享受作为一种荣耀,耻于谈论劳动或者

4、不屑于去参与劳动。所以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一种价值观无疑不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也不利于我们在改革关键的一个历史时期去更好地实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这样一个目标。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构建新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符合我们现在的道德标准要求的劳动观是什么样的劳动观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劳动观,就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态度跟基本观点,也就是说人们从事劳动的动机以及他在劳动中的行为的价值,人们是不是乐于参加劳动、是怎样看待为个人劳动和为社会劳动的关系、是否愿意辛勤劳动,直接涉及到社会生产活动当中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倡辛

5、勤劳动为荣,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一点对我们处在变迁中的社会来讲显得尤为迫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存在着一些人跟劳动人民的感情疏远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一些同志忽视了。比如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农民工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对他们的歧视问题?除了城市户口给我们带来的那点自豪感外,恐怕更多的还是源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对于体力劳动的贱视,否则在过去我们就不会把农民工称之为盲流”。这也反映了我们思想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也是封建社会轻视劳动的这样一个剥削思想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扭曲的体现。好了,讲到这边的时候我们再来谈一谈这一个问

6、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辛勤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需要。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这个时候我们来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既然是提倡,那就说明我们存在着好逸恶劳的倾向,并且我们存在着不愿意去辛勤劳动的这样的一个倾向,那么你要他们去做,要我们大家去热爱劳动、去辛勤劳动,那么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理由,这个基本的理由就是它要成为我们的需要。那么成为我们的需要,它有两种前提,第一个是满足了我们的价值需要,在价值上我们认可它,它是一个高尚的东西,是一个值得我们去信守的,并且是值得社会去称赞的这样一个价值倾向。第二个,在利益上能够满足我的需要,就是它有一个利益诉求的问题,它能够实现我们对于自身利益的满足,而

7、这种利益可以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利益,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形态的利益,是精神形态的利益的时候就是满足了我们的价值需求。因此我们在讲说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样的一个基本观点的时候,那么就要使得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他要把它认为说这是我的一个需要,那么我们就从需要来谈谈辛勤劳动对我们所具有的意义。劳动的概念我想我们都很清楚,就是人们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人类特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人本身。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人的自我产生的活动

8、,另一方面它是人的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也就是说,人不仅在理论上把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可以消化和享用的精神食粮,而且在实践上把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人的本质力量的提高,同时也就意味着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不是狭隘的局限在私有观念的范围内。在马克思的观点里,这种劳动使人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价值概念,就是通过人的劳动,人对他人的态度和对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劳动使自我从狭隘的利己主义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使自己和他人之间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方式。我们对于劳动的界定,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劳动是人们用以谋生的基本

9、手段,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从古到今我们要生存,我们要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第二,劳动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这一点在我们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谈到了。第三,劳动是人们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这里我们就结合劳动的价值,探讨为什么说辛勤劳动是人类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第第一,劳动满足并发展了人的需要。我们首先来看劳动是怎么满足人的需要的。人的需要是人们对自己生存和发展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有了需要才有人的实践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需要的活动,任何需要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满足,而满足任何需要的实践方式和途径归根到底就是人的劳动。吃、穿、住、喝也好,或者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

10、动也好,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劳动是实现一切需要的前提,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因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也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劳动创造了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的各种形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从而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人生活在需要之中,因而人也生活在劳动创造之中,需要在劳动创造中得到满足,而劳动也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这一点我们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举出来。第二点就是,劳动发展了人的需要。通过劳动来满足人的需要,这是劳动的一般意义。由于需要常常高于现实的水平,必须经过进一步的劳动实践才能得到满足,而劳动实践在

11、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也拓展了人的视野,使其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马克思说过,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使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作为劳动更内在更积极的成果的劳动工具的发明使用和不断改进,使得人类拥有了与自然界抗衡并最终更好地按人类的需要来改造自然的新的自然力。于是我们知道,人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蒸汽机,人们发明了其他的各种技术,人们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来为自己获得更大的物质的精神上的满足。而我们精神上的满足反过来又促发了我们对于新的技术、更高的技术的探求,而这一个探求的过程当然也带来了相应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在等会儿我们会探讨的一个问题。但不管怎么说

12、,正是这样的一个劳动过程,它激发了我们对社会的新的需要,对自身发展的新的需要。而这一个需要也就随着人对自身力量的增长,使得人们有能力开始从各个方面去认识世界,形成了把握世界的多种形式,理论的,实践的,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第三,人的最高需要体现为人的创造性劳动。这一点在这几年来被我们的理论界跟学术界反复地提起,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古老而长新的命题创新,创新在我们劳动技能上面就要表现为创造性的劳动。那么我说它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这种最高需要其实就是我们自身的素质要求。随着人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上的成熟,人们就不再满足于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

13、式,而追求较为广阔而深刻的最终目的,并按照这一个最终目的而独立自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自己生命活动的社会性的需要。满足人的最高需要的根本途径就是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知道,劳动最终将从各个方面丰富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们从事各种生产的技能,克服因社会分工所带来的片面性,使人成为体能和智能相统一的劳动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我们人的创造性劳动,它应该是包括劳动态度、意志品质、劳动价值等在内的产生出符合某种目标,形成新的境界或解决问题的观念,或是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的能力,以及以此为人格特征的劳动,我们称之为创造性劳动。这个劳动的拥有使得我们能够不满足于旧有的

14、物质条件和技术力量,而体现出对社会新的更加深刻的探讨,创造性劳动也就成为了我们满足最高需要的途径,并且在满足这种需要的过程中形成了本身成为了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最高需要,因为我需要一个技术,我需要这样一个技术来实现我对于社会、对于他人来讲的比较优势,所以这个创造性的劳动就成为我们辛勤劳动对人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第二点,劳动提高人的素质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劳动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呢?一千零一夜中有一个故事,叫做三个苹果的故事。这个故事用很诗化的语言对劳动的意义做了如下的描述,它说:劳动吧,在劳动中可以尝到生活的滋味,安逸的人不见得尊贵,不能如愿地达到目的,反而会养成颓废和下流。”这也就是我们

15、通常说的,从劳动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那检验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做一件事情,即便是最简单的劳动,也需要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实践积累才能完成。因此,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就成为人们基本的素质要求。我们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在这里,他把劳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邓小平同志还强调,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这对于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是必要的。劳动实践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实践在提高人们综合素质方面它有着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就是

16、说,我们为什么要去劳动,你干嘛让我去劳动,这个劳动对我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告诉我们自己,或者告诉大家,劳动它本身具有这样的一个功能。第一个就是德育功能。也就是说,劳动跟劳动观教育可以使人们发展智能,增长才干,扩大眼界,锻炼身心的灵活性。第二个就是体育功能。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就是它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和体能。第三个美育功能。也就是提高人们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那么这一点,就从劳动的本质上我们可以很深切地体会到。大家都知道的,舞蹈,就是起源于我们田间地头的劳动。当然有其它的起源学说。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川江号子,都很熟悉的瑟江船舞曲,就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发出的这种吼声。这种由体能接受极限挑战,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面发出来的这个呼声,成了什么?成了我们对于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的一个符号,劳动就因此获得了一种审美的功能。那么从这些功能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劳动对个体发展所具有的基本意义。首先,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人们适应竞争的心理承受力,为人们准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克服人们容易长懒、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