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64745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模板听!你听到了什么?听到这美妙的音乐,我们陶醉于其中。假如我们是小作者正站在树下,请闭上眼睛感受想象下。一起看看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欢迎查阅!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舍不得这棵树的原因教学难点:感悟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全班齐读课题两遍。刚刚读的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为什么让作者“我”舍不得?(放DVD光碟)(放DVD光碟,看现实生活中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心中有个对梧桐树

2、的模糊印象,再进一步看看课文对梧桐树的描写,这样梧桐树的样子在学生心中有了清晰地印象,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作铺垫)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读。2、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排比句,并点出读起来一句比一句强烈。师范读全班感受齐读。梧桐树在作者心中如此的平凡。过渡句:梧桐树既不高大、娇艳,也不古老,老师心中就有一个疑问:作者是真的舍不得这棵吗?随即在课题旁边板书“?”,请同学们用疑问的语气把课题读一下。(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文的下一节内容,抓住孩童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去课文探索答案。)三、深入课文,探究问题1、快速默读课文36自然段,想想作者真的舍不得这棵树

3、吗?它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找到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指名回答:这是一棵鸟树、这是一棵花树、这是一棵果树、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2、师: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哪些地方?这样有什么好处?生:中心句,都在自然段的开头,可以一看便知道全段的内容。师: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该学习这种中心句的写法。(顺便提下作文的写法,在课文中学习作文,这是很实用的方法。)3、过渡句:你最喜欢它是一棵怎样的树?生随机回答。师相机指导朗读、理解(1)学习第3自然段板书:鸟树指名读,说感受,为什么喜欢这段?老师进一步引导想象,让学生脑海展示一幅树鸟图。看!鸟儿从四面八方飞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

4、有的在扑翅膀。听!你听到了什么?听到这美妙的音乐,我们陶醉于其中。假如我们是小作者正站在树下,请闭上眼睛感受想象下。(其实这段话DVD光碟中,有树,有鸟飞,歌声清脆。但我没有使用,因为那只能是在视觉一下子代替学生的想象,而学生没有真正感觉。我想要学生在我的引导语句下让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感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语气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吧!(2)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谈感受。板书:花树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引导理解:“灌满”一词语。师:看到“灌满”这一词,大家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一个瓶子灌满了满满的水。作者说花香灌满了我家的小屋。也就是说生:小屋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有弥漫了花香。生:

5、梧桐树的花香很浓郁。生:真是一棵花树。(从词语理解为切点分析这一自然段,可真正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花树,学生更有感情朗读。)让女同学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这美丽芬芳的梧桐吧!(3)学习第5自然然师范读,学生谈感受。板书:果树出示课件:果实师:瞧,这串串小汤匙里盛着什么呀?全家人吃得怎样?赏读句子:课件出示:好好把它们摘下来,炒熟了,全家吃得香甜香甜,乐呵乐呵。师:同学们看着流口水了吗?让我们一起品尝果实的香甜,以高兴的语气读这自然段。全班一起读。(4)学习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板书:有灵性的树老师引导想象:听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小作者和小伙伴在梧桐树下,快乐地跳绳、做功课。你呢?谁来接着说?师引

6、导边做动作边朗读。师:现在我们就是这棵梧桐树了。生:夏天来了,我看见这群可爱的孩子顶着烈日,在玩耍,心中很难过,于是撑开自己绿色的大伞,给他们遮荫。生:冬天来了,我看见所喜爱的这群孩子们在树下玩耍,生怕把他们冻坏了。于是我使劲地抖抖身上的树叶,让温暖的阳光照射到他们的身上。师:梧桐树只真的会撑开大伞,抖落树叶吗?生:不是,当作人来写。所以真的是一棵有灵性的树呀!生:梧桐树它懂得作者的心,能为作者撑伞、抖落树叶。生:作者十分喜欢梧桐树。(这一自然段最难理解的是“灵性”这一词语,怎样让学生理解呢?机械地照搬字典的意思,灵性指某些动物经过人的驯养,训练才具有的机灵表现。这样填鸭式硬塞给学生,学生不能

7、真正地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站在梧桐树的角度为切口点,让学生假想自己为梧桐树对作者的喜爱,主动为作者撑伞、抖落树叶。从中也体会到作者对梧桐树的喜爱。于是梧桐树“灵性”这一形象自然而然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四、赏析文中难句(1)学习第七自然段让男同学齐读第七自然段过渡句:梧桐树给“我”花香、歌听、果吃、阴遮它对我非常好,然而它要求我为它做了什么事情吗?想想梧桐树是棵怎样品质的树?板书:不求回报、默默奉献(2)激发学生想象:就要离开了“我”想对梧桐树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师:我们一起来说说作者的心里话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五、拓展升华师: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们舍不得这棵树了,因为这是一颗鸟树,给我们带来音乐

8、所以我舍不得,同学们,你还知道作者还有什么原因舍不得这棵树呢?请用“因为所以”来说。六、课堂小结师:是的,就要分离了作者是多么舍不得这棵树?(板书:将先前的“?”,改为“!”)请大家一起说说作者这句心里话吧!指着可课题,学生齐读。(课堂前后分别用疑问、感叹语气读课题,达到前后呼应。)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体会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方法。教学步骤:

9、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芦苇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芦苇,你们对这种植物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可从生长环境、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2、在大家眼中平淡无奇的芦苇,却给那里生活过的孩子们留下了甜美的回忆,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樊发稼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追忆那份童年的纯真和美好。3、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芦苇蛛网一畦畦熠熠耀目飘拂飘逸缤纷恬静纯真纺织娘魂牵梦绕触须羽翼裹着(1)“一畦畦”是一个数量词,你能找个词来替换它吗?文中“一畦畦”的是什么?能想象出油

10、菜花地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2)“魂牵梦绕”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三、总结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一)学习对家乡梦幻般的回忆部分(2-7自然段)1、故乡有哪些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让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我常常怀念?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片:“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

11、的野花;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2)这个排比句的结尾用了省略号,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2、指导朗读。(1)这一段话应当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向往)(2)指名朗读,生生互评。(二)自由读8、9自然段,欣赏芦苇之美。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2、这一部分中,你最欢哪句话?为什么?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

12、说一、两个比喻句。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魂牵梦绕”。5、(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三)合作学习1013自然段,回忆童年趣事。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要求: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讨讨论;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2、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

13、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呼唤着”(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小伙伴们多么快乐啊!你听,大家吹得多起劲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这快乐的场景,一边配上优美的旋律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折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出示句子:“绿色的船

14、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读出孩子们做船的专注和放船的雀跃。(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资料介绍结合进行学习。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展示纺织娘,配以相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美妙)让我们通过朗读也走入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吧。3、同学们,在本文介绍的三件事中,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呢?(第一件事略,第二、三件事详)4、读写结合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要写几件事时,也应当

15、适当安排详略,使文章内容更为合理。(四)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2、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芦苇?引导学生从芦苇的外形之美谈到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进而升华到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3、你们能把作者对美妙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通过朗读再一次深情表达吗?(齐读)三、总结本文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绪,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

16、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3教学目标:这篇文章突出了语言美和情感美。因此教学中要“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既要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如诗如歌的语言,受到情感的陶冶,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2、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教学准备:图片、歌曲、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听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谈到故乡。师:故乡是人们心中最亲切温馨的字眼,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之地。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樊发稼一起去他的故乡上海崇明去看一看。(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谈。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