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种群群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64565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种群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种群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种群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种群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种群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种群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种群群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和群落、种群的概念:在 内占据 的 生物的 个体。种群是 的基本单位。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X/,不是的打X。1)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2)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x )二、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_ 出生率和死亡率i r数量特征 利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概念: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 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a. 取样法:在

2、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五点取样法b. 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 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等距取样法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特别提示】(1) 样方应 选取(2) 样方大小:一般草本植物:1 m x Im ;灌木:4 m x 4m ;乔木:10m x 10m 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 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3) 样方数目:总体面积大要

3、,总体面积小可 o(4) 样本统计:取上,取左,及其夹角例1:在调查某种植物的密度时,共选取了 k个样方,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分别为n, n, n-n株,12 3k每个样方的面积均为S平方米,则该种群的密度为 株血。例2:在某地块中选取了 4个边长为2m的样方,样方中的某植物如右图,则该地块中该植物种群密度为 O3、动物种群密度样方法一一标记(志)重捕法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后, 再在原地将其放回,并记录个体数量(M ) 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数量S)及其中被标记的个 体数(m

4、 ),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计算种群密度:特另U提示】(1) 前提: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 相等。(2) 标记技术: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等;标记符号必须能,但又不能 O例: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 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则(1) 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头。(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微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显微

5、计数法或血细胞计数法)趋光性昆虫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指种群在 时间内 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指种群在 时间内 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三)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时间 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时间 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四) 年龄结构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2、类型:皂人类*符年端徇的3 羹质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老年个体,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在一段时间内 O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而老

6、年个体,死亡率出生率,种群密度会。(五)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在 ()和充裕、气候适宜和 等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代),而且每代的久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2)建立模型:(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没有最大值);A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界的和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特点:增长率六、【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研究目的:通过建立

7、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 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2、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胃菌,应该遵循“”的原则计数。(2)取样前需将试管轻轻 几次,目的是。(3)培养后期的样液要 后再计数。(4)每天计数酵胃菌数量的时间要 。(6)计算酵胃菌数量时要注意、过。3、深入研究分析环境因素(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中某养分的浓度等)对酵胃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影响。附: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一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所、配偶等而发生斗争。第

8、二节生物群落一、 生物群落的概念:在 内、占据 的相互之间有 联系的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 和种群组成。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 (昼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或不变),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逐渐;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 ;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如右图) 思考:“s”型曲线种群增长率(1)右图中t1是对应种群数量为时,t2是对应种群数量为值.(2)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K72 种量 幻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

9、K值变小,因此,建 立,改善栖息环境,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其K值。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般(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 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可以猎捕一定数量该生物资源,且获得量最大。过度猎取时,种群增长速度虽 然较快,但资源总量减少。2、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五、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动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三、生物群落的结构: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

10、种群在过程中通过 形成的。2、类型: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 现象。(2)原因: 植物的分层与对 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动物分层主要是和。水平结构:(1) 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 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 差异,它们常呈分布。【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 高山草甸

11、、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 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 结构。3、意义:。商、实验一五、群落的演替1、概念:餐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代替 的演变现象。2、特点:群落的演替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或 o3、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 ()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六、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称原生演替)(1) 定义:在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遣区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2) 过程(裸岩):、-草本植物阶段一阶段一森林阶段(3) 举例:如在、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1) 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皿重破坏所形成的裸 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 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一灌木一乔木林思考:任何群落都能演替到乔木林或森林阶段吗?(3) 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 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2. 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产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 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