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64353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情测报方案08-26-两个断面测流工程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编号: 密级:柬埔寨甘再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程方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柬埔寨甘再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审 定:审 核: 校 核:编写人员:目 录一 概述51.1 概况51.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6二 指导思想与建设任务82.1 指导思想82.2 建设任务9三 建设目标、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103.1 建设目标103.2 设计原则103.3 设计依据10四 系统技术方案124.1 系统站网分布12站网布设原则124.1.2 遥测站网布设124.2系统组成144.3 系统配置164.3.1 雨量测量站164.3.2 水位测量站17气象测量站

2、184.3.4 传输变换设备194.3.5 监控室20五 洪水预报软件开发235.1 洪水预报设计235.2 洪水预报235.2.1 SSARR模型的基本原理235.2.2 数学模型参数选定265.2.3 实际洪峰率定27六 系统的土建设计286.1 雨量测量站土建要求286.2 水位测量站土建要求286.3 气象测量站土建要求306.4 监控室设备要求30七 计划项目工期31八 概算328.1 概算编制依据328.2 编制说明328.3 总投资3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简介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公

3、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兼作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水闸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历经80年的发展,南京水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水利科研机构。现设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河流海岸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材料结构研究所、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农村水利科学研

4、究推广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海洋资源利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建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交通、能源行业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并定期公开出版8种学术期刊(包含英文期刊)。建有院本部科研及科技创新基地、铁心桥水科学与水工程实验基地、滁州水文实验基地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防洪演练基地、杭州农村电气化与再生能源研发基地、当涂科学试验及科技开发基地、无锡河湖治理研究基地。南京水科院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坚持“科学、规范、诚信、卓越”的质量方针,组织开展重大

5、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以黄文熙院士、严恺院士、窦国仁院士、沈珠江院士、张建云院士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水利、交通、能源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至2014年底,南京水科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7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6项。出版专著400多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48项。全院现有科研人员1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国家和部省级人才70余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670多人,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南京水科院

6、是国家首批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12个学科硕士点,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600余人。南京水科院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并拥有直接进出口权。一 概述1.1 概况Kamchay河流域位于柬埔寨王国西南部的Kampot省,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发源于Bokor高原附近的山峰。自河源开始的5 km6 km,河流向东,在Popok Vil,河水流经40m45 m高瀑布,然后向北,继续流过20km。当与Veal Tohm 河交汇后,它以90折向东。从那里开始,方向逐渐地朝南改变,约11

7、km后与左支流Malou Trieng汇合,从汇合处向下约30km处,Kamchay河与Kraphit河汇合,然后改变名称,叫Kampong Bay河,在该河段,水流缓慢向南,经过下游的Kampot镇,在那里形成一个三角洲,流入泰国湾。从源头到与Kampong Bay 河汇合口处,河流总长约为77 km,流域面积822km2,河流的平均比降约为2% 。工程坝址位于Kamchay河与Kraphit河汇合处上游8.4km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09km2。流域内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密集的热带雨林,在地势较低地区雨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现在库区的植被主要由次级植被竹子组成。从Kampot 镇到坝址下游约4.

8、5km的Tuk Chhur水文站处有一条公路相通,从Tuk Chhur水文站到坝址的道路为碎石路面。甘再工程位于Kamchay河上。Kamchay河(也称作Perk Toek Chhu)位于Elephant山脉南端,在Kampot省境内、Phnom Penh的西南。河流流域大约位于纬度10401105和经度1035010410之间。Kamchay河与Kraphit河汇流后,称做Kampong Bay河(Prek Kampot),直接流入Siam湾。已经在Kampong Bay河上开发了一个重要的地区性游览区,位于反调节堰以下、Kampot以北约15km、工程区以南下游约2km处的山脚处。离甘再

9、电站工程最近的城镇是省会城市Kampot。Kampot的人口大约有3.3万人。Kampot市的居民用水从Kampong Bay河抽取,取水口位于游览区的下游即反调节堰以下。甘再工程由甘再首部枢纽碾压混凝土大坝、电站引水进水口、引水隧洞及调压井、地面厂房、下游反调节堰枢纽及电站和首部枢纽坝后小电站等几部分组成。反调节堰电站利用PH1电站厂房下游的反调节堰所聚集的水头发电,是PH1电站的反调节电站,枢纽布置格局为河床式电站。甘再水电站首部枢纽水库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甘再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骨干电站,其运行以调峰运行为主,日内发电流量很不均匀,在一年当中来水最枯的月份里,发电机组每天仅运行4小时,如果

10、对水轮机出流没有反调节措施的话,那么,在一天中其余的20小时里,反调节堰以下河段就会出现断流,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Toek Chuu娱乐区,反调节堰至河流入海口仅十几公里,因此断流会引起海水倒灌,含盐海水渗入地下水中,影响当地居民,特别是省会城市贡布市居民饮用水。反调节堰是为PH1电站的发电流量进行反调节,以满足下游河道用水要求而设立的,因此反调节堰的主要任务是对PH1电站的发电流量进行反调节,保证反调节堰以下河段每天24小时内保持相对均匀的水流。同时利用反调节堰所聚集的水头发电。反调节堰以下河道两岸有大片农田和果园,可利用反调节堰水库引水灌溉。因此,反调节堰的任务除对PH1电站的发电流量进行

11、反调节和发电外,还兼顾灌溉。综上所述,甘再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城市供水及灌溉。其中城市供水及灌溉任务由反调节堰承担,甘再电站(PH1)和坝后小电站(PH3)的任务是发电。1.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甘再水电站是当地电力系统中的骨干电站,承担着电力系统调峰的重要任务,同时其下游有ToekChuu娱乐区,并且电站下游的反调节堰至河流入海口仅十余公里,若反调节堰下断流会引起海水倒灌,将导致含盐海水渗入地下水中,会影响当地居民,特别是省会城市贡布市居民饮用水保障。因此,各兴利目标和利益攸关方均对甘再水电站调度运行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甘再水电站位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12、域,雨季降水量十分丰富,故在雨季水库枢纽大坝及附属设施易遭遇暴雨洪水。为保障水库枢纽自身以及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水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在汛期,特别是在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管理人员对水库进行现场巡视,以掌握水库重点位置的即时汛情,制定防洪应急措施。但长期水电建设管理实践早已证明,完全依靠人工进行管理,无法即时准确的获取水电站枢纽相关的水雨情信息,故很难有效保证防洪、发电调度决策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人身安全的巨大隐患。为了及时有效掌握水电站枢纽相关的水雨情信息,动态监控了解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合理调配和使用水量水力资源,提高防洪、兴利综合调度能力,充

13、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应,必须要有先进、实用、可靠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众多实践已经证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开发建设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不仅可以增加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的科技含量、有效降低日常管理中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消耗,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必备基础。因此为进一步保障甘再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同时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发电、城市供水和灌溉的作用,提高水库和水电站综合运行效益,建设甘再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该工程控制流域,建立一个可靠、准确、实用、先进、开放、安全、易于维护管理的水情自动测预报系

14、统,可以在准确监测获取水电枢纽控制流域主要河流实时的气象水文信息的基础上,并实现对入库水量等重要水文信息的预报,不仅可为水库的安全渡汛和下游防洪提供保证,而且是优化该工程调度管理,更好地发挥工程的发电、供水及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前提。二 指导思想与建设任务2.1 指导思想根据水库洪水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规则的要求,为保障系统设计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甘再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成后,将会是一套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系统。具有以下特性。(1)可靠性: *选用经国际ISO9000标准质检认证的厂家设备和技术成熟,市场占有量大,信誉好的产品。 *软、硬件与多重保护设计。 *冗余设计。 *

15、电磁兼容设计。 *完善的故障保护功能。 *良好的技术支持。(2)实用性: *友好的人机界面:清晰、实用、易于操作。 *兼容性:能与“大坝安全自动化系统”、“水库办公自动化系统”连接,能与公用电话网连接,能与各级防汛指挥系统连接。 *扩展性: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包括扩展雨量水位遥测站点,建立分中心等。 *可以不断进行应用开发,完善补充系统功能。(3)经济性:*实行水库优化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力。(4)先进性: *先进的系统设计。 *采用市场上最先进,最可靠的设备。 *采用具有发展潜力的软件平台。 *采用便于操作,技术先进的开发工具。以上措施可以确保本系统实现现场无人值守,监控室少人值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满足水库防汛、预报和调度的需要。2.2 建设任务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如下:1、新建甘再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水雨情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存储管理,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