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64305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第二课时学习爱莲说学法指导二:文言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3借物寓意4虚实结合5动静结合6正反映衬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字形蕃(fn)出淤泥(y)濯(zhu)亵(xi)噫(y) 隐逸者(y) 鲜有闻(xin) 不蔓不枝(mn)2一词多义远香远益清(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距离地)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

2、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显得清幽)4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5文体知识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停顿的语气读;“可爱

3、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内容。(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2)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其他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步骤三精读课文品读语句1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交流点拨】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

4、”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2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交流点拨】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写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的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莲”深刻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小结】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步骤四品读课文学习写法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

5、】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之意更加鲜明。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小结】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以莲为

6、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之意十分明显,表达了对世俗委婉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爱莲说,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虽然周敦颐写的这篇短文距我们已有千年左右了,但他所赞颂的莲花品质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写莲的古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兴尽晚回舟,误

7、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对联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乐府民歌江南曲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板书设计爱莲说菊陶渊明隐逸者(孤傲避世)(鲜)正衬牡丹世人富贵者(庸俗逐利)(众)反衬莲予君子者(清高坚守)(独)托物言志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精读课文,品读语句。步骤四品读课文,学习写法。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最新精品语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