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64017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演进可分为“贵族形态”、“世族形态”、“士绅形态”三个阶段,与“士绅形态”形成相关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3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明代小农经济的衰退C精耕细作的日益成熟 D人口剧增与养牛成本高14美国学者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

2、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向“两个极端”的是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5在晚清的筹办夷务始末中,最初五卷“天朝”一词出现约5次;到光绪年间,“天朝”一词几乎不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B清政府建立起近代的外交体系C清政府逐渐形成平等外交的意识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6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以下口号最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7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20世纪5

3、0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A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18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A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 B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C是外邦人与罗马公民斗争的产物 D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19英国人在建设本国民主政治制度时表现出一种原创精神,这体现在A议会制 B选举制 C两党制 D任期制20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联合殖民地正式脱离英国,对这种“脱离”比喻最贴切的是A“逼上梁山”的

4、造反 B“儿大不由娘”的分家C“离家出走”的背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21一位美国学者说:“它们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它们”指的是A美国英国 B美国中国 C中国 日本 D美国苏联221980年,美国里根政府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到“福利社会”,此项倡议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B减少政府开支,缓和经济危机C逐步取消国家的福利制度 D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23“同志”一词由来已久,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范围、交际功能都有较大的变化。其中,与共同

5、政治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是A“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后汉书刘陶传B“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总理遗嘱)C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用“孙爱国同志”、“王同志”、“老李同志”互称D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同志酒吧”、“同志小说”、“同志文学”等新的合成词汇。38(28分)房产租赁业古已有之,最初只是零星发生,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发达的市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京城地价高昂,“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就连大多数官员都要赁房而居。依照宋代官员管理办法,政府不负责他们的住房,需要个人解决。欧阳修曾道出他来京城汴梁为官的寒酸:“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唐晔宋代的房产租

6、赁业材料二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英国是最早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国家,其廉租房制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隋琛琛国内外廉租房制度的比较与借鉴材料三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涌现了包括外国人、外国公司在内的大批承租主体,与之相应地出现了一群不事劳动、专赖房租收入为生的“包租公”、“包租婆”。百度百科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宋代京城大多数官员要赁房而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官员外当时还有大量工商业者需要租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2)英国廉租房制度在19世纪中期、

7、20世纪40到70年代两个时期都有较快的发展,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时期说明理由。(8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大量外国人、外国公司在北、上、广租房的主要原因。(6分)(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房产租赁业变迁的认识。(4分) 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材料二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美国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

8、SA。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中国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材料三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相比,它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6分)(2)

9、以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为出发点,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8分)(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10分) 广东省东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DCCDAACBDBB38(28分)(1)第一小问原因:地价、房价高昂;政府不解决官员住房;官员任职流动。(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第二小问原因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活跃);城市的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北人南迁;出现大量流动人口。(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得6分)(2)时期:

10、19世纪中期。理由:经济:工业革命完成,经济的发展为廉租房制度提供物质保障;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4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政治:代议制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促使政府对住房困难群体更加关注;工人运动产生的影响。(2分)思想: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2分)时期:20世纪40到70年代。理由:政治:二战对建筑的严重破坏(2分)经济:二战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廉租房的投入和建设;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特别是住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廉租房制度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6分,每点2分)(3)国内: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全球化的

11、深化,跨国公司的扩张等。(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得6分)(4)认识:房产租赁业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等的产物;是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解决流动人口、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切实重视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通过立法和市场等手段解决他们的安顿问题。但保障性房产租赁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营利性房产租赁业又容易滋生惰性。(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4分)(以上答案均为参考答案,若考生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记分)命题思路:该题属于典型的社会史,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方式考查宋代经济、近现代英国阶段特征、现代中国经济等。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历史现象

12、、论证历史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渗透历史学科的人文关怀。39(24分)(1)新东西:代议制、间接民主;民主范围的扩大;权利分割与制衡;实行政党政治;(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得6分)(2)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东西”:国家干预经济(2分);社会福利制度(2分);(如果答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成立工会;实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等,可各得1分)。分析材料一的局限性:材料一中美国的看法只看到了新政政策中有利于工人、农民的内容,但对整个新政的目的、性质、结果认识不足。(2分)中国的看法虽然看到了美国经济干预政策和经济存在的问题,但没有看到新政已经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也没有看到新政的效果和

13、作用;(2分)(“看到了”和“没看到”各占1分,只有两方面都兼顾了才是完整的“分析”)(3)1978年以前的评价:认为李鸿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3分);1978年以后的评价:认为李鸿章主持了洋务运动,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提出中体西用,将学习西方大规模付诸实践,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物(3分)。转变的原因分析:1978年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较为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每点2分,任意答两点即4分)(以上答案均为参考答案,若考生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记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