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63830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立项评审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记号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匿名申请评审书(2014版)课 题 名 称 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学 科 分 类 基础教育 填 表 日 期 2014年3月10日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14年3月填 表 说 明一、本匿名申请评审书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其它内容须与非匿名表一致。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二、本匿名申请评审书一式3份及电子版1份,打印与复印请用A4纸并于左侧装订,单独装订。封面左上方“登记号”申请人不填。三、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

2、、指导的研究者。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四、填表注意事项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2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学科分类 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选择填写,限报1项。跨学科课题选择主要学科方向填写。例如:A教育政策研究。A. 教育政策研究(含教育发展战略);B. 基础教育;C.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含终身教育、社会教育); D.其它研究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C综合研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最后学历与学位 按最后获得的学历与学位填写。 申请人所在单位属性 限报1项,并在选定栏目内划“”。最终研究成果 A.专著

3、B.译著 C.研究论文 D.研究总报告(必含)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G. 其他六、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咨询。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地址:市区联合路119号,邮编:一、基础数据表课题名称应用EEPO有效教育理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研究类型B应用研究预计完成时间2016年3月31日负责人基本情况研究专长MS-EEPO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年 龄50行政职务校长最后学历大学最后学位学士工作单位性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区市县科研机构(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其他教育机构主要参加者序号出生年月专业职务

4、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11972.6中学高级数学本科21970.11中学高级数学本科31974.1中学高级物理本科41978.11中学高级语文本科51979.4中学一级物理本科学士61987.3中学一级中文研究生硕士71977.7中学高级语文本科学士81979.7中学高级英语本科学士91987.2中学一级信息技术研究生硕士101972.1中学高级数学本科111986.6中学一级地理研究生硕士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时间MS-EEPO管窥著作2013年12月有效课堂研究论文国家级刊物2012年12月三、负责人

5、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以校为本构建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省级课题2012.7东北三省完成四、研究阶段及预期成果阶段性预期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12014.4-2014.7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报告22014.8-2014.10文献综述论文32014.8-2015.8有效教育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著作42014.8-2015.12实施有效教育的体会及典型教学案例论文与教学设计52014.8-2015.12符合学校实际、科目实际的有效教育方式、方法论文62016.1-2016.2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

6、教育案例文集72016.3有效教育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必含课题研究总报告 )序号完成时间最 终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12015.12有效教育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著作2201512符合学校实际、科目实际的有效教育方式、方法论文32016.3有效教育实践研究报告研究总报告五、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的界定、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一、本课题的界定EEPO:是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7、Organizations 的简称,意思是“效率优先,过程优化”,其核心是“有效教育”思想。有效教育:融合东方教育擅长的知识性和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有其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采用一系列新课型方式,充分运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大要素,为学生构建起开放的学习环境,采取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完善构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教学方式: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指有效教育的各种课型方式,包括要素组合式、平台互动式、哲学方式、三元方式、二值体验式等。学习方式:指学

8、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包括5项基础、5种防范、5个速度、5个量化指标、5个关注、5个控制、5个排序、5项思维等。转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课堂,存在诸多弊病,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把“知识性、个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一)以往的五种基本教学方式1、近代以前的“典型结构”:“讲听读记练”。2、夸美纽斯结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3、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二战后教学模式:经典性教学结构(案例教学等)和

9、开放式教学模式(愉快情景方式)。5、“底朝天”的典型结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现困难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论验证。(二)第六种基本教学方式有效教育有效教育把“知识性、个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看,“三性合一”的有效教育,其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可操作性和实际功效都超过了以往的五种基本教学方式,按照基本教学方式的排序,简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的五大板块:1、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式、平台互动式、哲学方式、三元方式、二值体验式。2、学习方式:5项基础、5种防范、5个速度、5个量化指标、5个关注、5个控制、5个排序、5项思维等。3、评价方式: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学科

10、性评价、项目性评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4、备课方式:图文备课式、板块结构式。5、管理方式:单元组管理、E-S管理、逻辑框架管理。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合作精神的产生有效教育认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单元组,不同于时下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形式包括编码分组、空间分组等;有共同的目标,有标识,有口号;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发言人、声控员、计时员等。单元组内要做到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和亲和力。分组和收组迅速,通常在3秒之内完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任务,组员必须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要关注其他组员的感受,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落到了实处。(二)知识性的落实课堂上有效利用各种板

11、卡,可以做到防空讲,强化知识性。板卡不同于平时所用的练习本,板卡方便学生之间交互、传看、展示和评价,能增加对知识的强化次数。(三)个性的产生单元组内成员在分工时就考虑到了每个人个性的差异,完成任务的过程更是促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完成任务时通常要进行表达展示,教师只是引导者,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四)创造性的产生学生利用板卡或单元组采用相应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时,课堂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使他们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四、研究目标在认真学习领会EEPO有效教育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行动研究,达成如下目标:1、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促进教育观念更新,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创建

12、高效的课堂教学。2、研究制定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操作方法,并验证其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推广性,丰富和完善有效教育的方法体系。五、研究内容1、基于EEPO有效教育模式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备课模式2、基于EEPO有效教育模式构建课堂教学组织立体结构的实践研究3、基于EEPO有效教育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4、基于EEPO有效教育模式构建自主反馈的教学评价内容与策略5、基于有效教育环境下的高效能校本研修策略的实践研究6、基于EEPO有效教育的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实践研究7、基于MS-EEPO有效教育哲学方式课型中的思维拓展实践研究8、有效应用平台互动式课型解决初中语文课的“三高”问

13、题。六、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一)研究假设运用孟照彬教授的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创设丰富、生动、直观、有效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单元组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作为引导者,适当点拨,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现超越发展。(二)拟创新之处1、有效教育的首创性有效教育作为第六种基本教学方式,属于最新的教学方式,符合课改精神,是课改的必然产物,并将随着实践更加完善。2、有效教育的实用性各种课型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可以任意组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边缘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和促进学生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