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63787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化学老师教育心得通用范文5篇 为自己的幻想而主动的奋斗,会工作而不懂得闲聊,人要学会富有想象和有对现实的思索。那么关于相关的心得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老师教化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老师教化心得1 中学化学学问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学问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很多学问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埋怨学习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

2、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探讨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起先是胜利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留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复习旧学问导入,或者依据学生心情,结合老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留意力,将学生的心情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心情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留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应当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

3、课的吧。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许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状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起先运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ppt展示):18XX年未运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 1978年起先运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假如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假如不运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学生惊羡。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运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爱好。 (ppt展示):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

4、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说明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胜利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须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育学生酷爱科学的情感,增加学习化学的爱好。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肯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爱好。为接下去的新课推动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试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埋怨化学试验枯燥,单一,很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试验的印象总离不开试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试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留意事项,清点试

5、验用品,事先给出试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试验现象一堂试验课就此结束。 新课程强调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学问进行主动发觉,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很多学生探究试验,并将原来许多老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老师在探究试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变更,增加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学问点时,教材中的试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试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

6、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试验变更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变更对化学试验的固有印象:“化学试验很危急,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试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洁的改进试验,让学生体会到事实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改变,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很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爱好,事实上在教材中很多学问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学问转化成学生感爱好

7、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学问点时,根据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夫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觉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觉没有人偷盗却少许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缘由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供应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试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夫,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

8、酸铵,还同时运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运用的肥料多,收成肯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觉,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缘由吗? 学生通过动手试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特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假如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夫运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运用的留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运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学问,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须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四、联系校内生活,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学是探讨物质本质特点,物质之间关系的学科,部

9、分化学概念存在探讨对象抽象,微观,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假如老师能够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动身,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校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信任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大有好处的。 案例四:讲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课时,分析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探讨对象是分子原子这些微粒,比较抽象,老师可以从学生校内生活角度入手,提问学生:做操时,一班有50个同学,二班有45个同学,大家人与人间隔相同的距离后,哪个班占的面积较大?学生立刻回答:人数较多的班级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得出确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之一为颗粒数目。这时老师再分别请上个头差别较大的八位同学,让八位同学分为两组,个子较小的四人一

10、组,个子较大的四人一组,然后让两组同学背靠背紧靠在一起,提问:“哪组所占的空间较大?”学生回答:“个子较大的那组。”从而得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其次个因素:物质颗粒本身的大小。这时,老师再让两组学生分站教室四个角落,再问:“哪组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差不多大。”从而得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第三个因素:物质颗粒间距。此时,老师就可向学生说明,气体的状况类似于刚才第三种站法,及四名学生分站教室四角,这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在计算体积时,就可以将人本身的个头大小忽视。因此,确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而不是气体分子颗粒本身大小,而确定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从而得

11、出结论:在肯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mol。 通过联系学生每天经验的校内生活,发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不仅身体动起来,思想也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就简单的多。 化学老师教化心得2 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干脆确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干脆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

12、理性学问,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相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驾驭。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按部就班的引入概念,并特殊留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详细到抽象,从特别到一般,由个别的详细的现象动身,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许多,引入的方法也许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识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试验手段,展示

13、试验事实,为学生供应丰富的感性学问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试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驾驭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学问依靠法:通过复习旧学问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簇新感,并以主动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

14、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相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精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供应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精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肯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相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擅长捕获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供应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肯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刚好补充给学生,再如

15、,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刚好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相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精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开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白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开简洁的问题困难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须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说明。再犹如系物的是:结构相像,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说明结构相像。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精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留意好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