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636277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 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 师:(展示奥运赛场的视频)美国著名运动员卡尔刘易斯以9秒99的速度夺冠,卡尔刘易斯是数届奥运短跑冠军,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但卡尔曾经和一个中国作家会晤时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你比我更强大。这个人是谁呢?这是在一个文人相轻的传统中,却得到异口同声颂扬的人!就是中国的传奇作家史铁生。关于史铁生,同学们了解多少,谁来谈谈? 生1:我知道他是一个双腿残疾的作家,但却写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师:什么优秀的作品,能够列举一些吗? 生1:我知道他的代表作品是遥远的清贫湾,还有我与地坛等。 师:好,说得不错。知道史铁生名字的含义吗? 生(齐声):不知道。 师:要知

2、道,作家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常常影响到我们对他们作品的认知。作为当代最有思想的作家之一,史铁生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把课文默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要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厚情感和哲思。 师:好,都读完了。我提一个问题,平常一篇散文,你们如何阅读? 生2:一般先是抓住文章的标题,把握住话题和整体。 师:好的,就依你的方法,你觉得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如何把握整体? 生2:

3、我与地坛,应该是写地坛和我的关系,或者说是地坛对我的帮助和启示。这从第一部分很容易看出来。但第二部分好象是写“我与母亲” 师:说得不错,但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呢?这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解决了它我们就可以一马平川。现在给同学们一段时间,请你们认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从不同的层面说出道理。 生3:我觉得这两章是紧密联系的,从内容上来看,前者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后者地坛成为背景,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也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多的地方,“车辙”和“脚印”的重合就是一个证据。 生4:从主题思想上来说,地坛帮“我”解决了要不要

4、生的问题;母亲帮“我”解决了怎么生的问题。他们都给“我”生的启示。 生5:从构思上来讲,地坛是“物”对作者的启示,而母亲是“人”对作者的启示。我们甚至可以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而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地坛。 师:说得精彩!还有哪些高见? 生6:我觉得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追寻,第二部分是解答。我觉得这样理解,特别简捷,思路也特清晰。 师:有道理。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侧面鸟瞰了文章的全貌,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思路进入课文更直接有效? 生(很多人):最后一种。 师:好,那就最后一种,路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无论如何艰难,你们也要走下去,对不对?十五年来,史铁生在地坛里苦思冥想,上下求索,那么,作者追寻的问题究竟

5、有哪些? 生7:史铁生追寻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我的身体是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也就是我该不该去死?第二个问题是,既然生命是苦痛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出生?第三个是,我应该怎么去活?这是作者的心魂。 师:作者追寻的结果如何?引用文中的话,谁来说说? 生8:对第一个问题,作者思考了多年,终于领悟到“死是一种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对于死,应该顺其自然。 师:第二个问题的感悟是什么? 生9:第二个感悟是,“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也就是说,“我为什么出生”,这是一个无须思考的问题。 师:那么,现在剩下的最

6、后一个问题,也是文章的核心问题,“我应该怎样去活?”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命运的冷酷、残忍、不公。 生10:对于这个问题,第一部分作者没有给我们清晰的解答,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师:具体来说说。 生10:比如,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小生命活跃其间。还有夕照的灿烂,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 师:说的不错,我现在再回到文章的切入点上来。作者为什么把自己人生的追寻,放在地坛里来完成?就是说,我与地坛有什么联系?地坛在我的追寻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能起这样的作用? 生11

7、:我认为作者和地坛惺惺相惜。从“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作者强调两者的近,不仅是距离上的,还有缘分上的,甚至还有命运上的。 生12:我认为地坛是作者的人生上的导师。他用自己的历经沧桑,荒芜并不衰败来开导作者,提高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13:我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同病相怜。有共同的遭遇,所以,作者才会有共鸣,才会因此想通很多问题。 师:好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提炼出了以下关键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人生导师。下面请同学们为它们找出依据,当然还可以补充新的见解。 生14:作者花费很大的笔墨来写地坛的破落,我觉得是大有深意的。地坛剥蚀、坍圮、淡褪、散落;而我残疾、没

8、工作、没出路。地坛荒芜冷落,而我失魂落魄。两者之间确实有一种宿命。 生15:我想补充,地坛在喧嚣的都市,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冷清的宁静的背景。我觉得这个背景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这种情绪正好和作者的心境相吻合,二是在安谧、沉寂、荒芜的园子里,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另外,作者对地坛、对地坛的景物的解读,实质就是对世界对生命的解读。 生16:还有,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什么时候?应该是地坛破落的时候,应该是我残疾无路可走的时候。该来了,为什么该来?自己因为双脚残废,而心情悲凉,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来调试自己的心绪,而园子正好处于一个荒芜冷落的境地,也需要人的陪伴。所以说,史铁生和地坛的相遇,可以

9、理解成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这或许是一种缘分,一种宿命! 生17:地坛尽管荒芜了,但作者说:“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我觉得这是作者借地坛来说自己。地坛在岁月的流逝中显出永恒的一面,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欣赏到人类前进的步伐与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吸和歌唱,在不屈中获得尊严,在苦难中享受幸福,在虚无中创造价值,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师: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化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这一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肉体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死是目的,生便是

10、过程,所以,史铁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到: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里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他曾经和友人说,“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锻炼之地,便有了一种猜想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经这里!我们途经这里,那就是我们可以期待一个美好的世界,比如说极乐

11、世界。”史铁生对死的向往,不是意味着对生的淡漠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生18:我不这样认为。史铁生向往死,并不等于他淡漠生。相反,当他认定死只是所有人同样的结果,他更加自觉地追求过程的美丽,更加强调过程投入的姿态。 生19:我的理解是史铁生对死的向往,还能表明他的冷静和豁达,他把自身的残缺和痛苦昭示给我们,但他又能艰难执著的对待生,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打个比方,比如,人之战与蚁之战,人和蚁都能为了自己的群体,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但人与蚁还是有区别的,人知道勇往直前是死,而蚁觉察不到死,所以,人和蚁的境界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能够清醒的洞察未来,那以后的选择,才更为可贵。 生20:我觉得作者把“

12、死”看成一个节日,大有深意。想一想,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够面对呢?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有没有哪个同学注意到,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首先,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前面说过,史铁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但他们见面的时候,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因为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说,“后来知道,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

13、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在这里,史铁生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而且还有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他们更需要同情和抚慰。因此,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 师: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

14、,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史铁生的个人问题,演变成众生的共同问题“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从“平常心和非常心”的关系来看史铁生的写作,所谓的“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内在的痛苦外化,在具体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给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我与命运的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在根本上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是看轻生命的残酷和伤痛,而是把这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融入一个更大也更恢弘的所在之中。这个“所在”就关系到了“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

15、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弘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史铁生表现出了自我形象:他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在融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了死生的时间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个体的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关于怎样活着和怎样自我救赎的困扰,也终于为生命的永恒欲望而洗涤。 师:史铁生是救赎了?我们呢?同学们能不能谈谈你们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苦难的? 师:怎么不愿意说,那我先说。有一年,我眼睛受伤了,为了早好,需要双眼包扎,而且,每天都要用针深深地扎进眼球里面去,整整十五天,我都是一个真正的瞎子。一开始,我痛苦到了极点,可能变瞎的危险时时压迫着我,我体会到了一种绝望的无奈。后来,我逐渐找回了自我,我想到还有很多真正的瞎子,我曾经关注过他们吗?他们不是更加凄惨吗?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生21:那还是非典的时候,爸爸出差去了,然后滞留在外地,妈妈是高三教师,吃住在学校,以示和学生共同战胜危机,我们放假了。我哪也不能去,哪也不敢去,很多时候,我感觉到世界好象遗忘了我。可是,想到那些病魔折磨的人,想到那些与魔鬼打交道的医生,我咬咬牙,最终,还是信心百倍的坚持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