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635961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券商风险防范与管理近年来,风险管理一直是热门话题,无论是政府当局或主管领导还是宣传媒体或企业内部,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加以关注。有关风险防范的文章也屡见不鲜,分别从风险的类型、成因、 特点及防范措施加以论述。 这一切对于加强风险掌握,健全证券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风险防范方面的五个核心问题来探讨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如何构筑风险规避和掌握体系,以利券商稳健发展。内部风险掌握制度及其严格执行风险防范制度当然重要,但再多再好,不严格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大凡证券公司都会有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制度,这不仅是监管机关与主管部门的要求,而且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1. 证券公司的内部掌握制度。

2、(1) 重要会议制制度,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议等会议制度。证券公司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和证券经营机构,对手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证券公司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证券公司依据实际状况,明确并有效行使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并在公司高层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架构。(2) 分支机构管理制度。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一些券商分支机构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已成为引发市场风险的隐患之一,因此建立管理有序、经营高效、运行安全的分支机构管理制度非常必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证券公司实行一级法人制,故对分支机构的行为担当全

3、部的民事与刑事责任。分支机构的风险将直接关系到相关券商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应当建立资金管理、交易清算、人事支配、业务发展和信息检索等掌握防范网络及风险掌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分支机构的动态数据和静态资料,以利准时把握各分支机构的经营动态,发觉问题准时采取对策。(3) 资金管理制度。流淌资金是证券公司的“血液” ,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必需坚持安全、流淌和效益性原则,其核心是规范公司资金管理,增加资金一体化运作能力,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详细做法是通过资金计划管理和对各分支机构及业务部门的检查监督来实施的。(4)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规范公司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充分发

4、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其中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努力增收节支, 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确保公司资金财务安全、完整和增值,从而加强会计分析和财务风险的防范。(5) 自营业务管理制度。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一项重要业务,也是证券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从事证券投资获取收益,是一项高收益同时又是高风险的业务。为此应建立集中领导、科学决策、分级管理、准时反馈的自营决策机制及有序、高效、规范的运作机制,切实防范和掌握自营风险和政策风险;组织特地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掌握委员会,对自营业务的决策和操作过程进行准时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充分发挥资金、财务、稽核部门对自营业务的监督作用。(6)

5、 经纪业务管理制度。主要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营业部在严格执行不从事自营、不向客户透支、不做融资业务的“三不”规定外,其主要风险在于网点设置、机构规模等经营策略不当,经办人员、操作人员过失给客户造成损失和电脑通信设备故障等隐患。为此,应首先建立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和营业部的三级风险掌握机构,并对营业部的风险程度(基本无风险、有风险但较小、风险较大需要亲密关注 )进行分类监控; 其次, 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 加大信息系统投入,对各营业部进行实时监控;第三,加强稽核审计的力度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措施。最终,对要害岗位实行不定期检查, 防止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作案, 给公司造成损失。(7) 证券承销

6、及资产经营业务管理。目前国内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各类有价证券的发行承销、上市推荐、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承销风险、违约风险, “过度包装”而产生的违规风险, 证券公司内部必需建立 “统一领导、 专业分工、集中管理”的体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和风险掌握委员会领导下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掌握小组,健全与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8) 稽核审计制度。按规定证券公司必需建立独立的稽核部门,配备业务素养较高、不低于公司在册人数1% 的专职稽核人员,对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业务、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精确性和效

7、益性进行检查监督。同时,以开展定期审计和必要的专项审计作为补充。(9) 电脑通信系统管理制度。为适应证券业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保障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必需建立和健全证券公司电脑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这关系到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当开展。若由于技术及管理等原因造成故障,则会影响到公司的信誉、客户资源的流失突发各类风险事件。为此,决不能掉以轻心。(10) 风险掌握机构设置制度。 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 准时规避与化解风险, 必需设置特地的风险掌握机构,从组织措施加以落实。详细有风险掌握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公司整体业务战略及风险管理及掌握政策由其审批;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公司投资银行

8、业务的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评审和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证券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确定自营业务的投资原则、规模、计划,进行重大投资决策,并制定防范和掌握风险的措施。2 .执行制度比编制条文更重要。有了规章制度不等于就能防范风险,再好的制度若不严格执行等于一纸空文。纵观各类风险案例,每一个均与明知故犯的冒险心理、利益驱动的投机心理、不易暴露的侥幸心理和人看人样的从众心理有关。巴林银行、山一证券、百富勤的风险管理制度面面俱到,然而也难逃灭顶之灾。由此可见,执行制度比编制条文更为重要,证券公司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执行制度的检查监督上。同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守章法, 则制度等于虚设, 其结果仍旧是

9、管理无序和高风险;有些组织和个人遵章守法,而另一些则可不遵守,其结果可能要比大家都无法可依更坏。所以风险防范一是要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执法,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查,违章必究。3 .风险防范是对证券公司全体员工的要求。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并非仅仅是公司老总、部门经理、风险掌握委员会的事,应当是对全体员工的要求。公司出了事, 效益滑坡是小事, 弄不好某项业务暂停甚至公司要倒闭。因此有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1) 证券从业人员的品德比才智更为重要。证券从业人员的智商相差不大,基本的要求都在一定域值范围内。为了增加个人自律力度和有效规避瞬间风险,选人特殊应将品德素养列为首位。因为体能不良

10、可比为“残品” ,智力较差可视为“次品” ,而品德上有问题则是个“危急品” 。特殊是对与金钱和虚拟货币打交道的证券业危急性尤大。因此在证券业不宜片面强调三高 (高学历、高智商、高标准) ,而忽视了品德上的高素养。(2) 证券公司必需稳健经营,不能冒风险。证券市场的组织和个人, 应摒弃不违规、 不冒险赚不到大钱的错误熟悉。市场参与者的短期行为,极不利于处于初始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成长;而市场的大幅震荡又会促进市场参与者的浮躁和短期行为,从而形成高风险性循环。所以证券公司及全部市场参与者,应当谋求稳步发展,稳健经营,不为暴利所诱惑,这是符合市场整体的最大利益。(3) 规范、自律,协助社会掌握社

11、会风险。我们经常听到业内人士,特殊是证券公司的老总以及某些主管、监管部门的官员慨叹: “现在要做成一件事, 搞好一个项目, 真难!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被威逼恐吓的社会风险有时简直是冒着身家性命,丢官掉饭碗的风险来工作。 ”遗憾的是这并非危言耸听,因此有些人退出了,有些人回避了,有些人认为“冒着高风险应当获得高回报” ,趁“乱世”闯过“原始积累”关,下一步就可自由选择了;当然其中也有或为组织或为个人而落马的。所以,假如证券市场的从业者把这块阵地当作事业来做的话,就先请从我开头,从自己做起。大家都自律了,再一起来帮助政府掌握社会风险。(4) 关心爱惜、帮助员工,规避事业风险。据统计,我国证券从业人

12、员平均年龄在25 岁左右,平均学历高,社会经验少,四周诱惑大,经受考验少,除了少数业务骨干外,从事的均是娴熟工种的简洁劳动,因此“吃青春饭” 、 “没啥奔头”的思想较为流行,人员高流淌成为普遍现象。这是证券公司潜在风险和员工违法犯罪的动因之一。因此,证券公司各级管理者,必需为员工谋求长远利益,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社会保险是必需的,同时加强员工轮训,供应发展机会,鼓舞高层次、高品位的社会价值取向,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有效规避事业风险。业务发展总体定位目前证券业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获利简单、收益丰富,故不要迫使经营者去冒风险。一个证券公司的兴衰及防范风险能力,除了社会基础、市场

13、机遇、人员素养、体制机制等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股东会、最高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和最高执行机构的经营班子在业务发展方面的总体定位正确与否。1 . 证券业所谓“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深沪股市 1993 年 2 月曾创历史新高 (沪指 1550 点,深指 368 点 ), 后因几大政策因素影响一路下挫至 1994 年初的沪指 750 点,深指 220 点; 1994 年 7 月曾创下历史新低(沪指 333 点, 深指 94 点); 因 1994 年 7 月底 “三大政策”的利多影响, 9 月底沪指反弹到 1045 点,深指反弹到 224点; 1996 年 12 月中旬沪

14、指曾从年初的 524 点升至 1258 点,深成指从 900 点升至 4522 点。 1995 年 5 月 17 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后几百亿游资杀入股市,股指狂涨三天。 1996 年 12 月 16 日, 股指 3 日就暴跌 30% 。 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另一方面的确造就了小部分“暴利”获得者。然而“暴利时代”绝不可能“天长地久” ,只能是“曾经拥有” 。2 .业务发展定位应遵循的原则。(1) 保值重于增值。证券公司与其他企业相比,资产的保全显得更为重要。迄今为止,很少有金融企业因其资产增值率低而倒闭,相反,因片面追求增值而导致破产者倒是时有所闻。现实告

15、诫我们:高回报必定伴随着高风险。因此,稳健的证券公司是从来不用血本去博取高风险高收益的。依据资料显示,美林证券1993 年的各类收入中,利息及股息收入占 42.8% , 佣金收入占 17.5% , 属于高风险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 18% 。(2) 安全、流淌重于效益。证券公司必需转变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甚至唯一目标的观念。一国的金融证券业,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其主要功能在于保证全身各器官运行的安全、 通畅、 有效, 本身并不做功; 在分类管理的状况下,证券公司在性质上属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主要功能亦不在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且这种追求在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对社会经济全局的运行也是有害的。(3) 风险管理不能消退风险。证券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证券公司处于证券业的中枢,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担当相应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假如寄望证券公司通过风险管理来达到消退风险的目的,无异于要求证券公司不要从事证券业务,这就使其陷入了生存危机中。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