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63186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文化交流史一. 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 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 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 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 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2.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 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 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 神。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 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2、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 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 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 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 容。二. 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雏形期(炎黄一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 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 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 天,女蜗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

3、百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 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 围世界的思考。从黄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 巨大的步伐。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 初,哲学思想又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 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 雏形。2.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 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本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政治上随着王权衰 落,政权下移,由大国争霸演变为七雄并立,由分裂渐趋统一;社会制度则由 奴隶社

4、会向封建社会制过渡。与政治经济相适应,本期思想界异常活跃。孔子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创立儒家学派;诸子继起,各以其说教授弟子,游说诸 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墨、道、法、兵学说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学也有辉煌成就。诗经、楚辞是杰出代表。诸子散文被后世尊 为典范。史学也初露锋芒,其中以孔子整理的古史文献尚书和因鲁国史记二作 的春秋最为著名。左传和国语也是本时期的史学杰作。本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3. 发展期(秦汉一鸦片战争):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车 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统一。汉承秦制,为其后

5、两千 年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 了儒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在哲学上,这一时期经历了天人之学,魏晋 玄学,隋唐中国化的佛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儒学自我批判阶段。其中,董 仲舒的天人感应之学和朱熹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在史学方面,本期的成就也蔚为大观,司马迁的史记,官修的二十 四史,资治通鉴,还有一大批公私史著问世。宗教方面方面的变化也值得注意。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中叶, 道教创立,其后,佛道二教,各有发展,南北朝时佛教光盛,唐朝时道教甚受 尊崇,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并存的局面。文学、艺术、科技等亦成绩斐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6、,每 个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大师,其各篇佳作,名传遐迩,历久常新;书法、绘画、 歌舞等艺术也登峰造极;许多科学技术在当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 做出了杰出贡献。4. 转型期(鸦片战争以来):本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空前大变革时期。 表现在:社会制度一百多年跨越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文化上的变化也剧烈亦数空前。西学涌入,逐渐成为文化主流。近代中国 文化发展的大致历史是:西学东渐f全面引进西学f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f 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 建的斗争中形成了也需要我们加之继承和发扬的革

7、命文化。三. 秦汉时期对外交通的开拓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大事 件?秦代及秦以前,和外国的接触很少,文化交流今天所知者不多。相传殷 朝灭亡后箕子曾入朝鲜,传播了中国的教化。统一的秦王朝声名远播,古代 印度称中国为秦,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里,中国的名称来源于秦字。汉朝国势强盛,张骞、班超先后活跃于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远在 西亚的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植物移 植到中国,大宛(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的名马得以引进,中国的丝绸成为罗 马贵族衣着所用的奢侈品,备受珍视。当时西方对中国的称谓之一即来自丝 字。中国的丝、纸和钢传入印度。印度的佛教在东汉时通过

8、不同渠道传入中 国。佛教在中国历经盛衰,延续至今两千年。朝鲜北部和越南北部,在汉代 都已不同程度地濡染了汉文化,奠定了以后与中国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大事件:1.张骞、班超先后活跃于西域。2.丝绸之路的开通3.黎轩(当 时属罗马帝国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杂技魔术在汉武帝刘彻(前 157前 87)朝廷上表。4.印度的佛教在东汉时通过不同渠道传入中国。四.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大事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个政权需要巩固与发展,海上 及陆路交通条件也有改善,这四百年间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远较秦汉时期发达,而佛教成为中国与许多外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佛教在中国南北广泛传 播

9、。随着佛教的传播,渊源于印度以至犍陀罗的开凿石窟、绘制壁画、雕 塑佛像等佛教艺术,自西而东传入,在新疆、甘肃、山西、河南等地逐渐与 中国传统艺术相溶合,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佛教从中国向东传入高句 丽、百济,由高句丽传入新罗,又经由百济传入日本。在朝鲜、日本流行千 余年的佛教,许多方面都有中国烙印。大批自称秦人、汉人后裔的中国人, 经过朝鲜移入日本,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项技术,促进了日本社会 经济的发展。日本、朝鲜、越南长期使用汉文作为记录工具,而日本这时开 始用汉字表达日语的声音,以后发展成沿用至今的两套假名。北朝经陆路与经济文化繁荣的萨珊朝波斯相联系,波斯人东来经商,陕西、河南、山

10、 西、河北、青海、内蒙古、新疆以及广东等地,都曾发现不少萨珊钱币。中 国织锦采用了萨珊朝流行的联珠圈内对禽对兽图案。波斯商人信仰的袄教, 也传入中国,建立寺庙。据传波斯僧侣曾用空心竹杖把蚕卵偷运到东罗马, 从此蚕丝业传入欧洲。大事件:1.鸠摩罗什、真谛(499569 )等印度、中亚、南亚的僧人来 华并译出许多重要经典。2.法显到印度求得经律回国。3.道安(312385 ) 用中国目录学方法,综理编译佛教经典,提出初步的译经理论。 4.孙吴致力 于海外交通,遣使朱应、康泰到扶南(今柬埔寨)。5.扶南僧人不断携带佛 经佛像来到南朝。五. 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大致情况是怎么样的。1. 指南针:指南针大

11、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然后又 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演变出旱罗盘,再於明代时经日本传回我 国。2. 造纸术: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 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3. 印刷术: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 经以后又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 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 洲各地推广开来。4. 火药: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 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六. 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评价该书在中西

12、文化交流史中的 作用。马可波罗游记,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撰写 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 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 行纪马可波罗游记对 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 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 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 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 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 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 了。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 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 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