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63130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一)事业单位的性质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它们不 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 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来源多为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 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企业单位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公司等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 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 单位按照所有制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

2、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 企业单位。(二)事业单位的宗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 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 文化、卫生等活动。事业单位的特征(一)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提供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 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 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

3、服务费用。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 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 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三)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 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 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 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 心地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应根据事业单位的三个特征,对以前被界定为事业单位的, 有计划、分阶段通过改革逐步还原其

4、应有属性。同时,在宪法和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重新统 一规范目前存在的各种公益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的法规和政策,实现政府“有所为,有所不 为”和提供公益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目标,促进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关为 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需要出发,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程的实际,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 人、人员自主择业、行政机关依法管

5、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完善适合各类事业 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建立人 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 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制素 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喝站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作 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 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 在学习、工作和日

6、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 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事不分。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对事业单位 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 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二是管办不分。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 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

7、办”的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 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环境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 督管理。三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对公益事业的投 入存在地区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同时,对投入效益监督不够,难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 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 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改革的措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 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

8、位管理的创新等,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 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明确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切实保证政府与事业单位在 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分开:如何收回和整合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实现行政职能 的有机统一,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 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二是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承 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出去;如何从财政投入、税收政策、资 产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方面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公益

9、属性;如何进一步落实事业 单位的用人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聘权、经费设施使用权、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三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如何实现 政府管理职能和出资举办职能的适度分离;积极探索管办分离有哪些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 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 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如何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公 益服务责任,举办相应事业单位。五是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一方面,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政策平 台,

10、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社 会公益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完善有关收费标准、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政策, 规范社会力量的公益服务行为。总之,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巳着手展开,但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风险性较大。因此,从操作过程看,有两个方面显得特别重要。第一,应当注重总体规划、 统一推进和综合协调。至目前为止,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还主要是由部门和地方自主推进的, 改革的内容、重点、方式、目标并不完全相同。这一方面有利于探索经验、减少风险,有利 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带来偏离改革方向,损害全局利益 和不利于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等问题。从现在起,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应该从主要是由部门、 地方自主的分散推进转向主要由中央统一部署、领导组织的自上而下推进。第二,应当注重 统筹兼顾、平稳衔接和合理配套。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既面临着长期形成的传统思维观念的挑 战,又面临着众多人员分流、复杂债务处置等沉重历史包袱的制约。因此,要充分考虑历史 基础,在制定改革屋和政策措施时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体现过渡性,同时推进各 项配套改革,做好必要的保障工作,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平稳有 序地推进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