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62741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与营养-南昌大学考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概念:营养素,必需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 ,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等六类。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它是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对成人来讲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如果饮

2、食中经常缺少上述氨基酸,可影响健康。它对婴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不同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通过将不同种类的事物相互搭配,可提高限制氨基酸的模式,由此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即根据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计算出的其他氨基酸的相应比值。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

3、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这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其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为植物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谷类食物的赖氨酸含量最低,为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2、如何进行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的食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各种食物,其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等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含量、被消化

4、吸收的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全面地进行评价。常用的指标有:(一)蛋白质的含量 虽然蛋白质的含量不等于质量,但是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所以蛋白质含量是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般使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再乘以由氮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就可得到食物蛋白质的含量。(二)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不仅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映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x100/食物氮。该计算结果,是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考虑粪代谢氮,这种消化率叫做表观消化率。

5、(三)蛋白质利用率 1. 生物价: 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生物价=储留氮x100/吸收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2. 蛋白质净利用率: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因此,它把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都包括了,因此更为全面。计算公式如下: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x生物价3. 蛋白质功效比值: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蛋白质功效比值=

6、动物体重增加(g)/ 摄入蛋白质(g)。 4. 氨基酸评分: 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该方法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质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是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氨基酸评分= 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mg) 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mg)除上述方法和指标外,还有如相对蛋白质值;净蛋白质比值;氮平衡指数等。五、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发生,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蛋白质缺乏常有热能不足,故称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临床表现有水肿型和消瘦型两种。反映体内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常用指

7、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运铁蛋白等。六、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因此,注意蛋白质互补,适当进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推荐的RNI值在1.01.2g/kg体重,按热能计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热能的10%14%。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怎样的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预防和治疗?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也可说是由于蛋白质及热量供应不足引起的病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8、。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以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4、用示意图说明正常人体内的蛋白质代谢概况1、什么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有哪些?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实物供给的脂肪酸。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事实上,n-6n-3系列中许多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人体可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这些脂肪酸。

9、 2、EFA、胆固醇对人体有哪些生理功能(益、弊)?必须脂肪酸EFA主要的生理功能为:1 必须脂肪酸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特别是参与线粒体及细胞膜磷脂的合成。EFA的缺乏可以导致线粒体肿胀,细胞膜结构、功能改变,膜透性、脆性增加,EFA缺乏出现的鳞屑样皮炎、湿疹与皮肤细胞膜对水通透性增加有关。2 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体内胆固醇要与脂肪酸结合才能在体内转运进行正常代谢。EFA缺乏,胆固醇转运受阻,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在体内沉积而导致疾病。3 动物精子形成与必须脂肪酸有关。膳食中如果长期缺乏EFA,动物可出现不孕症,授乳过程也发生障碍。动物实验证明EFA缺乏动物生长发育受阻。4 必须脂肪酸是合成前列

10、腺素必需的前体。前列腺素是一组与必须脂肪酸有关的化合物,系由亚油酸合成。膳食中EFA缺乏,组织形成前列腺素能力减退。5 必须脂肪酸对X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新生组织的生长需要EFA。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中摄取的脂肪酸为必须脂肪酸(EFA)。膳食中必须脂肪酸是亚油酸(18:2n6)和亚麻酸(18:3n3)。本品含较丰富的必须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后者在脂肪酸组成中高达近30。胆固醇对人体的生理功能1合成人体激素,如类固醇激素、性激素的原料;2合成维生素D3的原料;3合成胆汁酸的原料。3、脂类在机体内是如何被吸收和代谢的? 正常人一般每日每人从食物中

11、消化的脂类,其中甘油三脂占到90%以上,除此以外还有少量的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一些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食物中的脂类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被消化,这是由于口腔中没有消化脂类的酶,胃中虽有少量脂肪酶,但此酶只有在中性PH值时才有活性,因此在正常胃液中此酶几乎没有活性(但是婴儿时期,胃酸浓度低,胃中PH值接近中性,脂肪尤其是乳脂可被部分消化)。脂类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肠中进行,首先在小肠上段,通过小肠蠕动,由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使食物脂类乳化,使不溶于水的脂类分散成水包油的小胶体颗粒,提高溶解度增加了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及吸收。在形成的水油界面上,分泌入小肠的胰

12、液中包含的酶类,开始对食物中的脂类进行消化,这些酶包括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辅脂酶(colipase),胆固醇酯酶(pancreatic cholesteryl ester hydrolase or cholesterol esterase)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食物中的脂肪乳化后,被胰脂肪酶催化,水解甘油三酯的1和3位上的脂肪酸,生成2-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此反应需要辅脂酶协助,将脂肪酶吸附在水界面上,有利于胰脂酶发挥作用。食物中的磷脂被磷脂酶A2催化,在第2位上水解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胰腺分泌的是磷脂酶A2原,是一种无活性的酶原形成,

13、在肠道被胰蛋白酶水解释放一个6肽后成为有活性的磷脂酶A 催化上述反应。食物中的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胆固醇及脂肪酸。食物中的脂类经上述胰液中酶类消化后,生成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这些产物极性明显增强,与胆汁乳化成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这种微团体积很小(直径20nm),极性较强,可被肠粘膜细胞吸收。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盲肠。甘油及中短链脂肪酸(=10C)无需混合微团协助,直接吸收入小肠粘膜细胞后,进而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长链脂肪酸及其它脂类消化产物随微团吸收入小肠粘膜细胞。长链脂肪酸在脂酰CoA合成酶(fattyacyl CoA synth

14、etase)催化下,生成脂酰coA,此反应消耗ATP。脂酰CoA可在转酰基酶(acyltransferase)作用下,将甘油一酯、溶血磷脂和胆固醇酯化生成相应的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酯。体内具有多种转酰基酶,它们识别不同长度的脂肪酸催化特定酯化反应。这些反应可看成脂类的改造过程,在小肠粘膜细胞中,生成的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及少量胆固醇,与细胞内合成的载脂蛋白(apolipprotein)构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通过淋巴最终进入血液,被其它细胞所利用。可见,食物中的脂类的吸收与糖的吸收不同,大部分脂类通过淋巴直接进入体循环,而不通过肝脏。因此食物中脂类主要被肝外组织利用,肝

15、脏利用外源的脂类是很少的。 脂类的水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胆固醇等,都不溶解于水。它们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水溶性微胶粒后,才能通过小肠粘膜表面的静水层而到达微绒毛上。在这里,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从微胶粒中释出,它们通过脂质膜进入肠上皮细胞内,胆盐则回到肠腔。进入上皮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大部份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若干乳糜微粒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当囊泡移行到细胞侧膜时,便以出胞作用的方式离开上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然后归入血液。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而不入淋巴。4、脂类有哪些生理功能?脂类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提供热能(二)构成机体的组织成份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的完整性十分重要(细胞膜的结构)(三)保护机体,维持体温(四)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五)调节生理功能1、营养学上是怎样将糖类 分类的?2、什么是膳食纤维?对人体有何生理功能?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