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白化妆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62701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美白化妆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美白化妆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美白化妆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美白化妆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美白化妆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美白化妆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美白化妆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美白化妆品摘要:近年来, 人们普遍使用美白化学物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形成, 以达到皮肤美白的目的。本文介绍化妆品的美白原理。论述了美白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以及美白化妆品配方卫生安全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美白活性成分分析。最后预测了美白化妆品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美白化妆品 原理 配方设计 成分 发展方向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外在的形象,以美好的形象在各种活动和场合下增加自信,同时在美好的外表下,更加追求皮肤健康,以健康的皮肤和美好的形象展现人们对高端生活的追求。因此,美白类化妆品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其市场占有率很大。美白类化妆品从物理性的遮盖美白到物理性和化学性剥离,再到干扰和

2、阻断黑色素正常的新陈代谢,发展到“协同效应”美白。美白产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在发展,但上述美白途径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皮肤伤害,使皮肤衰老加快,甚至破坏了皮肤原有的防御功能,让皮肤更加敏感和易受伤害。因此,现在的美白类化妆品,应该追求的是天然的、无害的和绿色的,不仅使皮肤健康美白,在增加皮肤的外观的同时增强皮肤的弹性和韧度,让皮肤更加白皙通透。现代美白类产品研究趋向于天然、无毒害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提取物。在改善血液循环和改善皮肤的通透性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不破坏皮肤黑色素正常新陈代谢的情况下,加速黑色素细胞代谢过程,缩短黑色素细胞的生理周期,不让黑色素过度沉积而形成色斑,并且增加皮肤

3、的血液循环,使皮肤真正达到从内而外的健康白皙。11.美白原理2 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而黑色素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数量直接影响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也是产生黑色素的决定因素。在皮肤代谢循环过程中,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二羟基吲哚酸(DHICA)氧化酶作用下经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中间体逐步转化成为真黑色素。当黑色素过速增长和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另外,黑色素细胞接受到存在于细胞外部一种称之为“内皮素”的物质,就得到了加速制造黑色素的信息,而且酪氨酸酶也被激活,皮肤就变黑了。皮肤不同区域产生的内皮素多少不同,皮肤

4、就会产生颜色深浅不一,从而产生色斑。2.美白配方的设计3配方的关键在于把握美白祛斑的作用机理,对美白功效原料进行合理复配,选择乳化体系,选择必要的附加原料等。2.1配方的一般要求设计美白产品,就要考虑美白的作用和效果。对于美白化妆品,首先要符合国家化妆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检测指标的要求。还要考虑配方中使用的原料种类及配比问题。功效成分如果选用单一的美白活性成分,美白效果就不太明显,多种成分复配才能功效显著。另外,乳化体系的选择、防变色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油相的选择与复配等,均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外观和效果。2. 2剂型的选择美白配方可选用的剂型比较多,一般有膏霜、乳液、液态(油、水)、凝胶、面膜、面贴

5、(纸巾、布)和泥膜等。配方师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剂型。可以单一配制,也可系列化。系列化产品之间的合理组合,能提供给肌肤完美的净白过程,同时在防晒、祛皱、嫩肤和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其在美白肌肤的同时,保持皮肤滋润和健康。 2.3功能性原料的选择 用作美白祛斑功能性的原料很多,有物理的、化学的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物理美白剂也称物理遮盖剂,如氧化铁、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等。用到皮肤上会产生表观的白感,是一种假象变白,有时还会堵塞毛孔和皮脂腺等,易引起皮肤疾病(如皮肤的局部炎症和粉刺等)。 天然植物提取的美白剂有:曲酸及其衍生物、氢醌、熊果苷、果酸、维生素原B3 (烟酰胺)、维生素C

6、 及其衍生物、蛋白分解酵素、薏仁、桑葚、芦荟、甘草萃取液、黄芩根提取物和桑白皮提取物等。各成分在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使用时要科学选择与合理搭配。使用较多、比较安全和效果较好的美白剂有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抗坏血酸熊果苷磷酸酯和植物提取液等。化学美白剂是通过皮肤吸收起作用,大概能起以下几种作用: 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主要抑制或降低皮肤色素中间体(色素源)、黑色素的产生,如氢醌和熊果苷等; 还原皮肤色素。主要是将已产生的皮肤色素中间体(色素源)还原消除,抗氧化游离基和抗衰老,如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维生素P 等; 色素还原和酪氨酸酶抑制双重功效。如抗坏血酸熊果苷磷酸酯类,可以

7、起到双重美白的功效; 增加角质细胞黑色粒子的降解、失活和促进和促进表皮及时剥脱等,如果酸、曲酸及曲酸酯类、皮肤死皮剥脱剂等; 增白皮肤。如一些中草药类,选择性破坏黑色素细胞、抑制黑色质粒形成和降解剂等。因此,在选择美白剂时要考虑这几种因素。既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也要考虑对已形成的色素、色斑的淡化和还原。加入适量的皮肤增白剂(中草药提取物)效果更明显,有的配方中加入软化角质和皮肤死皮剥脱成分。有规律地去角质能使美白成分更有效地渗透吸收,体现了深层净化结合美白调理的护肤概念。另外,组合配方的美白效果要能够测定。 2.4乳化体系的选择美白化妆品的乳化体系一般选择O / W型,它与皮肤的亲和性比较好

8、,而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乳化剂一般选用液晶型乳化剂,做出的产品肤感好,能较好地吸收;做出的膏体漂亮,并对活性物保持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配方师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乳化剂来组建配方。 2.5油性原料的选择油脂的选择要考虑选择惰性的、不易氧化的油脂。油脂须不含杂质或杂质含量很低,因为油中的杂质对美白成分的稳定性也有影响,易引起产品氧化和变色等。因此,加入适量的螯合剂和抗氧化剂将有利于产品的稳定。 2.6保湿剂的选择美白产品要有较好的保湿性,保湿效果好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渗透、吸收和增强美白效果,同时,使皮肤细胞保持丰满和滋润,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选择保湿剂要考虑效果和成本。普通的保湿剂,如甘油

9、和丙二醇等价格低,保湿效果一般;较好的保湿剂如氨基酸保湿剂、海洋多糖保湿剂、芦笆胶油、吡咯烷酮羧酸钠及复合保湿剂等,保湿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成本比较高;高级的保湿剂,如透明质酸;复合长效保保湿剂,如AMC 等保湿效果很好,但价格较贵。建议将这几种保湿剂复配使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供好的效果。 2.7增效剂的选择 添加一些保湿剂、角质软化剂和促渗剂等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起到增效作用。另外,加入一些抗坏血酸络氨酸酶抑制剂和维生素 B3 等,对皮肤的美白也存在增效作用。 2.8其他辅助原料的选择 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可以有效阻断黑色素产生的外部引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白保护作用,并且可防止皮肤晒伤

10、,预防产品变色等。 软化角质剂、色素祛除剂的加入,可以减少表皮层的黑色素浓度,加速表皮色素细胞的更新。 美白活性成分的加入量较高时,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适当地加入抗敏剂可以消除皮肤产生的炎症。 保湿、嫩肤剂的加入,在美白的同时能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在配方中适量加入抗氧化还原剂、色泽保护剂、防腐剂和香料等。对于以上成分,配方师可以选择性地添加,做到产品稳定、效果较好即可,但同时还要考虑成本的限制问题。3.美白成分的卫生安全评价2 根据黑色素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常用美白化妆品的主要作用靶点是酪氨酸酶、黑素细胞和黑素的转运代谢途径,几种常见的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如下。 3.1含汞化合物含汞

11、化合物是较早用于祛斑、美白的成分,如氯化亚汞、氯化氨基汞等,具有快速美白的“功效”。但其毒性大,而且容易在体内沉积,造成人体中毒,特别是大量或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因此我国及许多其他国家将汞列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但是由于该类成分具有祛斑见效快的特点,至今国内一些祛斑产品仍在违规使用。3.2氢醌氢醌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具有凝结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凝结酪氨酸酶中的氨基酸,使酶冻结而失去催化活性;另外氢醌在一定浓度下可致黑色素细胞变性、死亡。但是氢醌对皮肤有较大毒性,刺激性大,长期接触能引起细胞病变,导致各种疾病。一般认为氢醌的用量 5%,就有可能导致皮肤“白斑”现象,并

12、可致敏。出于安全问题考虑,我国新版(2002 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氢醌禁用于祛斑美白产品。3.3熊果苷熊果苷是氢醌的重要衍生物,具有安全性高、美白效果明显等特点,是重要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够在不具备黑素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多巴及多巴醌的合成,从而遏制黑素的生成。对于化妆品用熊果苷,其质量评价的关键是纯度。而且与氢醌相比,虽然熊果苷的安全性好的多,基本没有刺激性、没有过敏性,对黑素细胞的毒性也明显降低,但使用高浓度同样会让正常皮肤脱色。3.4曲酸及其衍生物曲酸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酶作用下发酵、提纯而成,其美白机制主要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又能抑制DHICA 氧化酶

13、活性,阻断二羟基吲哚聚合,而且曲酸无毒,刺激性最小,是一种少见的能同时抑制多种酶的、安全性又好的单一美白剂。但长期使用曲酸仍然会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增加卵巢细胞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畸变的概率,引起皮肤病变。因而,近年来含曲酸的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由于曲酸对光、热及金属离子不稳定,而且皮肤吸收性较差,人们开发了大量的曲酸衍生物来改进它的使用性能,如曲酸双棕榈酸酯,维生素C 曲酸酯等。3.5维生素C(Vit C)及其衍生物Vit C 由生物发酵制备得到,对除去后天性黑色素沉积有明显效果,并且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美白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途径:一是使氧化性黑素还原

14、为无色的还原性黑素;二是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对于其安全性评价,目前普遍认为Vit C 是维持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但过量摄入对人体无益,甚至有害,而作为化妆品中添加成分,由于Vit C 水溶性不稳定和不易被皮肤吸收等缺点,近年来其衍生物应运而生,常用的有维生素C 磷酯镁、维生素C 棕榈酸酯等。3.6果酸类果酸主要成分是- 羟基酸,它主要是通过渗透至皮肤角质层,促进老化角质层中细胞间的键合力减弱,加速细胞更新速度和促进死亡细胞脱离等来达到改善皮肤状态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产品中,广告宣传其具有抗皱、去斑、防衰老等功效,但其长期安全性问题尚未定性。而且- 羟基酸会引起使用者对太阳光,特别是对太

15、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更加敏感,会导致晒伤甚至皮肤癌。高浓度果酸能严重破坏皮肤角质层细胞之间的粘着力,造成表皮层严重脱落,因而容易引起皮肤红肿、过敏甚至溃烂。因此,果酸产品,特别是高浓度果酸产品对皮肤存在不安全性。我国规定化妆品中- 羟基酸含量不得超过6%,产品pH 值不得小于3.5。4.需要解决的问题3 4.1吸收问题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决定美白效果的好坏。加入促渗成分、保湿成分和软化角质成分等有利于美白成分的吸收。4.2渗透问题 促渗剂的应用,保证了美白活性成分深入表皮和真皮层发挥功效。超微的活性成分结构有利于渗透吸收。汽巴公司研制的美白活性成分包裹了纯维生素C的超微载体,平均粒径为70 nm,其渗透吸收性比一般的脂质体包裹物要好,美白效果也明显。4.3使用效果问题美白效果的快与慢是消费者急切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见效快,市场上有瞬间美白的产品、时间比较长的美白产品。但是根据皮肤的代谢周期,快速美白有可能反弹程度大,而且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和损伤。配方设计师要考虑活性物的加入量和种类,应该使美白效果较好和安全性较高相结合。4.4抗光敏问题包括使用美白产品造成黄脸或皮肤白后又很快变黑等问题。需要分析原料成分,在配方中结合一些紫外线吸收剂、物理遮盖剂较好,还要注意在白天使用防晒霜或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 4.5刺激皮肤问题必要时加入适量的抗敏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