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62209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新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必修1-5)必修1沁园春长沙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2.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

2、沁园春长沙。3.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

3、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拓展: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

4、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17纪传体: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实际上,

5、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贯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

6、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爵位: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寡人: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

7、权独尊之义。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3.古代对男子、女子的称呼男子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父(读第四声)-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8、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须眉-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女子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称。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拙荆-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粉黛-古代美女代称。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姥-古称老妇人为姥。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乎。娘-古代指母亲,少女或泛指妇女。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

9、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2.卿: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2)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3)君主称臣民;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4)古代夫妻互称: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5)姓。3.足下

10、:古代下称上,或同辈朋友之间的敬称。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麾下、膝下;在下:自谦词)4.邑:1.通称诸侯的封地;2.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小则获邑,大则得城”5.仆:称自己的谦词。鄙人、敝人、愚6.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世沿之,多于路旁亭舍或在野外临时设立帷帐,备酒肴送别行人,故也称祖帐、祖送、祖道等。7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8.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汉承秦制,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子太傅、少傅,古官秩二千石。”属官

11、有太子门大夫5人,庶子5人,洗马16人,舍人、太子中庶子、太子御骖乘、护太子家等,可知中庶子确无掌管车马之职。在秦、汉以后,中庶子一直是太子宫官,职掌侍从太子,与皇帝身边的侍从相似。南北朝时期仍称中庶子。隋代太子官署有门下、典书二坊,各设庶子,门下坊为左庶子,典书坊为右庶子。唐代改称左、右春坊,以比朝廷的门下、中书省,有左春坊左庶子与右春坊右庶子;高宗时一度改成左右中护,不久恢复旧称。后代沿置。清代无官署而仅留官名,并且官无职事,只用以备翰林官的迁转。清末废置。)郎中:宫廷的侍卫。(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

12、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9.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10.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11.封邑制度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采邑”、“食邑”。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12.五音:古

13、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变徵声调悲凉。六律:律本为定音竹管,后指古代音乐专门名称: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子八类。雅乐: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俗乐:与雅乐相对。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廷宴会中也用称为“燕乐”。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歌曲名,被认定为高级音乐。后来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歌曲名,被认定为通俗音乐。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12.九宾: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

14、宾客上殿。鸿门宴1.司马迁,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2.史记,是由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都依照史记体例,都是纪传体。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是断代史。4.古代“座次”安排:(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如: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5.古代坐姿与礼节【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