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培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617276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履虫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草履虫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履虫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履虫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履虫的培养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5 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这一节,按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必须要有 活的草履虫培养液以供实验所需。但由于环境污染、城市建设等多种因素,使得我们老师在课前准 备活体草履虫时,显得有点困难,或是不易(特别是位于大城市、大都市的学校)。因此,草履虫的 采集、培养和保种,对于任教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来谈谈相关方面的操作。一、所需材料、工具可乐瓶、矿泉水瓶或是烧杯等透明容器;稻草(最好是当年新稻草)或是玉米芯、玉米粒、桔 杆等;纱布;吸管(最好是微吸管);显微镜二、采集方法一:凡是不流动的,富含有机质的水域内都生活着草履虫。比如说长有水草(或有较多落 叶)的池塘、稻田

2、等。采集时要注意,取水面上层水源,采集后可当场用肉眼对着光源进行观察, 凡呈乳白色,一个个到处乱窜的小点(很小的一点,针尖那么点),那就是草履虫。方法二:若是位于大城市的学校,可能在周边确实找不到适合采集草履虫的水域,还有一种方 法可以比较方便的获得草履虫。草履虫在环境恶劣时,会分泌一层粘液把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让自己处于休眠状态。由于这一特性,使得稻草根部会粘附有大量的草履虫包囊。根据这一特点, 取若干当年新鲜稻草(越新鲜越好,时间久了,稻草根部的草履虫包囊可能已经死亡了。),在稻草 根部剪下十厘米左右,剪短放入烧杯中(稻草长度不要超出烧杯的高度),注入清水。在烧杯口用双 层纱布盖住,扎

3、紧(目的是为了防止空气的中其他微生物进入),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后就会有草 履虫出现。三、培养1初级培养:根据容器的高度,将新鲜干稻草剪成若干小段(应不超出液面高度),放入采集到含草履虫水源 的容器内,容器口用纱布(双层)扎紧,若是像试管之类小口容器,管口可用脱脂棉封住。将容器 放在墙角、床脚边等有光线,但又不会被太阳直射的地方,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培养出大量的草履 虫(将水样取出用肉眼观察,可发现水体呈云雾状)。经过初级培养后,一般就可供学生实验使用了。虽然初级培养简单、方便、快捷,但也有不足 之处:从池塘里取来的水源中,不会只含有草履虫一种,往往还有其它的原生动物,为提供营养而 添加进去的稻

4、草也极有可能附着有其它原生动物。这就对实验的观察带来了干扰和影响。为了排除 干扰,顺利完成对草履虫的观察,可在初级培养的基础上提纯,进行二级培养。2.二级培养:(1)培养液的制取玉米粒(最好是玉米渣)若干,放人烧杯,加水适量(玉米粒和水的比例大约10 0:1 )煮 沸1015min,放凉,补足失去水分。玉米培养液就制好了,倒入干净的容器内,待用。(2)草履虫的提纯经初级培养后,将水样取出,倒入干净的敞口容器内,放在暗室。在容器口上方102 0 cm 处,放置一盏灯(如下图所示),使草履虫向水的上层聚集。经一昼夜光照,从液面下1Cm处,在容器壁上已经形成一圈“白线”的地方,用微吸管取液。滴一滴到

5、载片上,经镜检证实水滴中只含草 履虫,无任何其他微型生物时,就可用一个新的干净滴管吸玉米培养液,将载片上的草履虫吹入早 已准备好的玉米培养液中,放置在2024C环境中继续培养一周左右,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起来。若水样中有少量其他微型生物,可在载片一端先滴一滴牛肉汁,在另一端再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水样,两滴间距2cm左右,用解剖针从肉汁一端引一条线到含有草履虫的水滴上(如下图所示)。两滴连结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由于草履虫对牛肉汁敏感性很强,会发现草履虫游到牛肉汁滴的 速度也快。然后迅速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检查,在确认牛肉汁滴内没有其他微型生物时,迅速 用吸水纸切断连结线,用纱布擦干另一侧的水滴,

6、用干净滴管把含草履虫的牛肉汁吹人玉米培养液 中。放置在2024C环境中继续培养一周左右,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起来。四、保种 对于不易收集到草履虫的地区和学校来说,可以将实验后多余的草履虫培养液进行保种,以便 来年再进行培养。保种有多种方法,方法一是每隔三五天,就往培养液里滴加1-2 滴的牛奶或是豆 浆,以提供草履虫生长所需的营养,并定期补足水份,这样的话,随时都有活体草履虫供实验所需 针对初中教学来说,一年中,真正用到草履虫做实验的日子并不多,可以用第二种方法进行保种。 第二种方法是把实验后多余的草履虫培养液收集起来,住里加入适量的稻草杆,容器口用纱布扎紧 放在通风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液干涸,只剩下干稻草。这时,在这些干稻草上就会附有 大量的草履虫包囊。等到来年再次做该实验时,只需重新再按本文描述,又可以制得新的草履虫培 养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