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615359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1 病人的准备做血液检验项目检验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1214小时,采血的前一天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饮酒。饮酒后血中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谷氨酰转肽酶亦较不饮酒者为高。甚至可将这三项作为嗜酒者的筛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病人,在试验前3天给予适量的碳水化学物饮食,有利于取得正确的结果;做I131吸收试验者,在试验前一个月停服一切含碘的药物和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类。强烈肌肉运动可明显影响体内代谢。短暂的变化是血清非酯化脂肪酸迅速下降,继而渐渐上升而恢复;丙酮酸可因运动而增加达到180%,而乳酸则

2、可增至300%。受到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CK的峰值在11小时后可达运动前的一倍,持续60小时之后才恢复至原水平,故一般主张清晨取血。采血前15分钟宜休息,不可作过大的运动。 药物:药物对临床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分析方法的影响,药物本身或它的代谢产物可能对化学测定的任何步骤产生干扰。干扰可以由于药物的物理性质,如药物本身有色或能发出荧光;或由于它的化学性质,如强还原性,与蛋白质结合及对酶的抑制等。(2)药物可以通过它的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改变系列参数。在采集标本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上策,如某种药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

3、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作为调查参考值的对象,最好选择不服任何药物者。药物对血、尿等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些药物可使体内某物质发生变化,例如ACTH、胆盐、氯丙嗪可使胆固醇浓度升高;肝素及甲状腺素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药物也可以干扰测定中化学反应。后者又随方法不同而异即使同一药物由于所用测试方法不同,也可引起“正”“负”两种相反的变化。例如抗坏血酸可干扰Trinder反应,使酶法测定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用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比真值低,而抗坏血酸可使尿糖酶法测定结果偏低。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使血中AST、CK、肌酐、总蛋白升高;白蛋白、胆红素降低。因此为了得到正确结果,必须事先停服某种药

4、物。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体位:体位影响血液、体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以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立位,血浆蛋白质、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可因此浓度增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亦增加。以上为病人准备的基本影响因素,如措施不当,注意不够,常可引入误差而难以发现,结果是病人花了钱,却得不到预期的结果,甚至延误病情诊疗。总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另外,在临床检验中,基于光化学比色法的临床生化测试,要求血液标本新鲜,及时送检,并且血清无溶血、无血脂混浊。另一方面,

5、虽然现在临床免疫分析中普遍采用特异性高的ELISA法,但同样必须除外来自血液标本本身的非特异性干扰。只有这样,得出的测试结果才比较可靠,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2 采血时间 时间对人的影响可分为线性和周期性两种。线性因素主要是年龄影响,青春期和老年期不同阶段,实验室指标亦不同。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较高,儿童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大约是成人的2倍;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逐渐增加。周期性影响主要指昼夜节律和女性的月经周期等。例如,血红蛋白在6点18点较高,而在22点24点最低,变化幅度可达815%。血液生化检验一般要求早晨空腹安静时采血。因为体内的各种化学成份受许多因素调节:如饮食后大量

6、葡萄糖及脂类物质吸收入血,使血糖和血脂上升,游离脂肪酸及无机磷降低;运动后会使乳酸、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血糖降低;昼夜变化大的成份有皮质醇、血清铁、胆红素等;日间变化大的主要是代谢废物成份如尿素、尿酸等;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等。所以,做血液生化检验时应掌握好采血时间。但是,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糖、钾、钠、钙、血气分析、淀粉酶等项目。但在输液时采血应避免送检项目受输液成份的影响,如在补钾、补糖、补碱等情况下抽血送检,则对血钾、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项目均有影响。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小时。早晨空腹采血可以避免饮食

7、的影响,因为基于正常健康人群调查而建立的“正常值”(或称“参考范围”)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为了解有昼夜节律性变动的指标,应定时采血,但过度空腹达24小时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小时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会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变化。除了急诊或其它特殊情况外,一般主张在禁食12小时以后空腹采血,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会有所增加。在高脂餐后24小时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饮食使血浆尿素、血氨和尿酸增加,尿总氮排出增多,但不影响肌酐含量;富含嘌呤的饮

8、食可以使血及尿中尿酸增高;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以上种种情况说明在作某些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3 采血部位 成人一般取肘部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儿常用颈部静脉、股动脉或前囟静脉窦;刚出生的婴儿可收集脐带血;尸体解剖者取心脏血;血气分析一般采动脉血;检验只需微量全血时,成人从耳垂或指尖取血,婴儿从大脚趾或脚跟取血。输液病人采血应避免在输液的同一侧上肢或下肢采血。采血部位不当,这是临床常见的采血问题。输液病人在不能停止输液的情况下静脉采血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也就是说要在对侧手静脉采血。如同时两只手都在输液,可以采脚端。实在不行也可以在滴注位置的上游采血。由于指尖血是

9、末梢血,因此没什么影响。由于临床常用手部输液,而静脉是从远端向心脏回流,所以同侧的肘静脉总是在滴注位置的下游,因此同侧采血都有问题。至于影响的大小与输注液体、输注方式以及待测项目有关。烧伤患者采血应避免穿剌炎症或水肿部位,以免影响结果。4 采血操作及送检的注意事项 41 采血器械:采血用的注射器、试管必须干燥清洁。注射器及针头不宜用酒精消毒。目前多用一次性注射器及真空负压采血管。 42 采血操作:必须按无菌操作,采血部位皮肤必须干燥,止血带不可缚扎过久,抽血时速度不可过快,以免血细胞破裂,采血后应卸下针头再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试管内。 43 防止气体逸散:采集血气分析样本,抽血时注射器内不能有

10、空泡,抽出后立即用小橡皮密封针头,隔绝空气。因空气中的氧分压高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动脉血;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时,盛血标本的容器亦应加塞盖紧,避免血液与空气接触过久,影响检验结果。 44 防止分解及自身变化: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因血液中有些化学成份于离体后极易分解,使其含量改变,如血糖及酶类测定,时间过久,血细胞酵解可使血糖下降,酶活力变化等。有些化学成份在细胞内外相差悬殊,离体时间过长,细胞内外浓度会发生变化,影响测定结果。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电解质等。 45 防止污染:有些检查项目要求极严格,其采血器具及标本容器必须经过化学清洁。如血氨、铜、锌、铁等项目,因其含量极低,稍有污染即影

11、响结果。作淀粉酶测定时,要防止唾液污染,因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污染后会引起假性淀粉酶升高。 46 防止溶血:作各类生化检验,要防止血细胞破裂溶血,因溶血引起细胞内外浓度改变,可使钾、胆红素、氯化物、无机磷、ALT、AST、LDH等升高,钠、钙、AKP等降低,溶血对某些实验的反应过程干扰:如血红蛋白可直接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使脂肪酶降低。溶血可影响呈色反应终点为红色的实验,如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的重氮反应、尿素的二乙酰肟法等。 5 抗凝剂的选择 生化检验大部份项目都采用血清,但有些项目需用血浆或全血,采集的血液必须加入抗凝剂。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亦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

12、确性。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51 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于钾、钙及血气分析等项目的测定;同时对LDH、丙酮酸激酶、AKP、ACP和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 52 肝素:具有抗凝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溶血等优点,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多种生化常规项目的测定,是生化检验项目中最常用的一种抗凝剂。 53 氟化钠:氟离子能结合钙而抗凝,但抗凝效果较弱,数小时后又可出现凝固,故常用氟化钠与草酸钾组成混合抗凝剂来作为血糖测定的抗凝剂,它可抑制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但氟化钠对许多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故不适合酶的测定,对酶法测定

13、的胆固醇和脲酶法测定尿素也有干扰。54 乙二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C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标本采集注意事项随着检验方法日益完善,高精档次的自动化仪器的大量应用,以及检验的科学管理和检验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明显降低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干扰,而分析检测前的各类影响或干扰因素相对增多。现代检验医学对检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广大就诊患者也必需了解留取标本的基本知识,遵照嘱托,配合检验人员,以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临床检验常见的标本一般包括血液(指血、

14、静脉血)、尿液、粪便、脑脊液、胸水、腹水、前列腺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这些标本收集的时间、方法和保存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血液标本 尽量避免生理因素的影响,有些生理因素,如吸烟、进食、运动、情绪波动、妊娠、体位等均可影响血液中某些成分的变化,有些甚至还有昼夜变化。采集血液标本的条件应尽量一致为宜,如无法避免,应说明在标本上注明该因素。1外周血 一般选取左手无名指内侧采血,该部位应无冻疮,炎症,水肿,破损。如该部位不符合要求,以其他手指部位代替。对烧伤病人,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由于部分血液常规检测(如白细胞计数、分类等)受生理因素影响波动过大,比较时宜条件尽量一致。出、凝血功能的检测项目(如血

15、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或凝血时间等)的检测,不宜服用抗凝、促凝药物,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2. 静脉血 除涉及各种止血和血栓检测等项目需采用抗凝静脉血血浆外,目前绝大多数检测项目的分析检测可直接采用静脉血的血清。在血清检测项目中,有些(如血糖、血脂等)受饮食及昼夜因素影响较大,一般以清晨空腹血标本为宜,有些在血中衰变较快(血清酶活性测定如ACP活性等),04贮存活性减弱也不一,这些项目的检测必须及时而快速,有些(如肌酸激酶等)受运动等因素影响较大。抽血时避免溶血的发生也十分重要,尤其涉及血钾、无机磷、LDH等的测定。采血部位不当。这是临床常见的采血问题。输液病人在不能停输的情况下静脉采血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也就是说输液病人要在对侧手静脉采血。如两只手同时都在输液,可以采脚端。实在不行也可以在滴注位置的上游采血。由于指尖血是末梢血,因此没什么影响。由于临床常用手部输液,而静脉是从远端向心脏回流,所以同侧的肘静脉总是滴注位置的下游,因此同侧采血都有问题。至于影响的大小则与输注液体、输注方式以及待测项目有关。因此切忌在输液的同侧静脉抽血做各项检验。 如需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本,一般应先注入干燥试管,其次注入血培养瓶,最后注入抗凝管,动作要准确迅速。抗凝管及血培养瓶需轻柔地颠倒混匀数次!3. 动脉血(常用作血气分析) 采血部位多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动脉痉挛易产生气泡和溶血。取血器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