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糖测定注意事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61434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糖测定注意事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糖测定注意事项1. 本法所用的氧化剂碱性酒石酸铜的氧化能力较强,醛糖和酮糖都可被氧化,所以测得的是总还 原糖量。2. 本法是根据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Cu2+量一定)消耗的样液量来计算样液中还原糖含量, 反应体系中Cu2+的含量是定量的基础,所以样品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以免样液中 引入Cu2+,得到错误的结果。3. 次甲基蓝也是一种氧化剂,但在测定条件下氧化能力比Cu2+弱,故还原糖先与Cu2+反应,Cu2+ 反应完全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才与次甲基蓝指示剂反应,使之由蓝色变为无色,指示到达终点。4. 为消除氧化亚铜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使之

2、与 Cu2+o 生成可溶性的无色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5.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否则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 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试剂有效浓度降低。6.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 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成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 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 氧化而增加耗氧量。7. 滴定时不能随意摇动锥形瓶,更不能把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来滴定,以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溶液 中。8. 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一是

3、本法对样品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 液的消耗体积与标定葡萄糖溶液时消耗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 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使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知道样液大概消 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续 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1分钟之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9. 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是反应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反应液的碱度直 接影响二价铜与还原糖反应的速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测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溶液碱度越 高,二价铜的还原越快。因此,必须严格控

4、制反应液的体积,标定和测定时消耗的体积应接近, 使反应体系碱度一致。热源一般采用 800w 电炉,电炉温度恒定后才能加热,热源强度应控制在 使反应液在两分钟内沸腾,且应保持一致。否则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就会不同,引起蒸发量不 同,使反应液碱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入误差。沸腾时间和滴定速度对结果影响比较大,一般沸 腾时间短,消耗糖液多,反之,消耗糖液少,滴定速度过快,消耗糖量多,反之,消耗糖量少 因此,测定时应严格控制上述实验条件,应力求一致。平行试验样液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0.1ml。 10测定时先将反应所需样液的绝大部分加入到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与其共沸,仅留1ml左右 由滴定方式加入,而不是全部由

5、滴定方式加入,其目的是使绝大多数样液与碱性酒石酸铜在完 全相同条件下反应,减少因滴定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测定精度。1、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因含有少量脂溶性成分,如脂肪酸、高级醇、固醇、蜡 质、色素等与脂肪混在一起,故称为粗脂肪。2、用于食品中脂肪测定的有机溶剂通常是无水乙醚或石油醚。乙醚的沸点低,溶解脂肪的 能力比石油醚强,但乙醚中含有约2%的水分,会使水溶性的糖类等非脂成分同时被提取,因此 应采用无水乙醚作提取剂,待测样品也需预先干燥。石油醚与乙醚相比,具有较高的沸点,吸 收水分少,使用时允许样品含有微量水分,这两种溶剂可以直接用作脂肪提取剂,也可以混合 使用。3、所用的无水乙醚

6、不应含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烧烤时可能有爆炸的 危险。乙醚中过氧化物主要是在贮存过程中缓慢氧化形成的。在使用前,可按下列方法检查是 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取一定量乙醚,加碘化钾溶液,用力摇,放置1mi n,若出现黄色,则表明 有过氧化物存在,需经处理后才能使用。处理方法为:在乙醚中加入亚硫酸钠,用盐酸酸化, 振摇,静置分层后,弃去水层,再用水洗至中性,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进行蒸馏。蒸馏时可 放入少量无锈铁丝或铝片,蒸馏后,再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取上层清液使用。4、检查样品中脂肪是否提取完全的方法:观察提取筒中溶剂的颜色,一般测定脂肪的食品 样品会含有少量色素,当提取溶剂无色时可认为脂

7、肪已经提净;也可以用滴管取提取筒内乙醚 一滴滴在薄纸片上,对光观察,若无油迹则可认为提取完全;一般样品提取需要6-12h。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时的注意事项抽提法是经典的测定物质中粗脂肪含量的方法,它的精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量法。抽提法具体方 法为:用脂肪溶剂将样品溶解,使样品中的脂肪分离,然后用反复抽提的方法将脂肪彻底抽提出来, 再进行重量测定。测出的重量就是脂肪的重量。而根据这一原理,现今已经有很多厂家研发生产了相 关的仪器,女n粗脂肪测定仪,它就是利用抽提法的原理,将索氏提取器合成到仪器中,称为专门的脂 肪测定仪。本脂肪测定仪能够对食品、粮食、乳制品等物质中的脂肪含量进行测定,这里测出的

8、脂肪 包括游离脂肪酸、磷脂酯、固醇以及芳香油等物质,因此也就做粗脂肪。(1) 样品应干燥后研细,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紧密,不能往外漏样品,否则重做。(2) 放入滤纸筒的高度不能超过回流弯管,否则*不易穿透样品,脂肪不能全部提出,造成误差。(3) 碰到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处理,等其干燥后联通滤纸一起放入提取器内。(4) 提取时水浴温度不能过高,一般使*刚开始沸腾即可(约45C左右)。回流速度以每8-12次/ 时为宜。(5) 所用乙醚必须是无水乙醚,如含有水分则可能将样品中的糖以及无机物抽出,造成误差。(6) 用于样品测定脂肪,可按下式计算原来样品脂肪的含量.脂肪() =( W1-W0

9、)/W *(100-A)脂肪()=物的耐盐性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Zhang和Blumwald (2001)、Zhang 等(2001)报告的转AtNHX1基因番茄可耐200mmol/L的氯化钠,并把吸收的钠盐积累在叶片 中,而果实的品质不受影响。这些研究预示着在提高植物耐盐性方面,离子的选择吸收和跨膜运输的基 因工程是植物耐盐性种质改良的有效途径。A-100克样品水分的含量(克).(7) 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而且还可以避免乙 醚挥发在空气中,这样可防止实验室微小环境空气的污染。如无此装置,塞一团干脱脂棉球亦可。(8) 如果没有无水乙醚可以自己制

10、备,制备方法如下:在1000毫升乙醚中,加入无水石膏50克,振 摇数次,静置10小时以上蒸馏,收集35C以下的馏液,即可应用。(9) 将提取瓶放在烘箱内干燥时,瓶口向一侧倾斜45C放置使挥发物*易与空气形成对流,这样干燥 迅速。(10) 样品及醚提出物在烘箱内烘干时间不要过长,因为一些很不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在加热过程中被 氧化成不溶于*的物质;中等不饱和脂肪酸,受热容易被氧化而增加重量在没有真空干燥箱的条件 下,可以在100-105C干燥1.5-3小时。(11) 如果没有乙醚或无水乙醚时,可以用石油醚提取,石油醚沸点30-60C为好。(12) 使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切忌用直接火加热。应用电热

11、套电水浴,电灯泡等.一、抽提试剂的选择无水乙醚:将乙醚放入分液漏斗,先以 1/5 乙醚量的 KOH 溶液洗涤 2-3 次,以除去乙醇,然后 用盐酸酸化,,加入1/5乙醚量的FESO4或NA2SO3溶液,振摇、静置,分层后弃去水溶液,以 除去过氧化物,最后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CACL2或无水NA2SO4脱水,并进行重蒸馏。 二样品粉碎度样品粗细度要适宜,试样粉末过粗,脂肪不易抽提干净;试样粉末过细,则有可能透过滤纸孔 隙随回流溶剂流失,影响测定结果。 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但也不要包得太紧影响溶剂渗透。放人滤纸筒时高度不 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

12、误差。 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滤纸一起烘干,再 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乙醚若放置时间过长,会产生无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故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并除去过氧化物。检查方法:取6 mL乙醚,加2 mL 10 %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l min后,静置分层。若水层出现黄色, 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应处理后再用。去除过氧化物的方法:将乙醚倒人蒸馏瓶中,加一段无锈铁丝,收集重蒸馏乙醚。 提取时水浴温度不可过高,以每分钟从冷凝管滴下80滴左右,每小时回流612次为宜,提取过程 应注意防火。 抽提是否完全,可凭经验,也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 挥发后不留下油迹表明已抽提完全,若留下油迹说明已抽提不完全。 反复加热可能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质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质量作为恒重。 食品中的游离脂肪一般都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抽提而结合态脂肪不能直接被乙醚、石油 醚提取,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解等处理,使之转变为游离脂肪后方能被提取,故索氏提取法测得的只 是游离态脂肪,而结合态脂肪测不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