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环境创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61159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环境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术环境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术环境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术环境创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术环境创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环境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环境创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功效,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环境创设也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在积极尝试美术区域活动,如何更好地创设好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是我们积极在探索的。我们活动室中的美术区域环境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个性发展时刻都受到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美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不容忽视。规程指出:“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2、”、“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而环境的创设又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有不仅肉眼看得见的墙面布置,隐性的心理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活动室的空间环境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那么我们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把活动室的美术区域环境创设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以促使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以新纲要理念为指导,以师生共创为切入口,力求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室环境,使活动室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产生互动,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

3、的发展。我们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美术区域材料A、 为孩子提供多种不同材料满足美术活动形式多样性的需要。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作品的形式可以分为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等等,其中每种形式又能进一步细化,如绘画可以细分成素描、水粉、水彩、国画、版画、壁画等。我们在美术区域活动中也积极的采用了绘画、剪贴、泥塑、工艺等多种美术活动让孩子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如此多的美术种类就意味着材料的提供也应具有多样性,因为不同的美术种类所使用的创造材料是不同的,这些物质材料特定的物质特性在人

4、们的感受中各不相同,它构成了美术语言的生理和和心理基础。如在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来表达对秋虫的喜爱,孩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头做出自己喜欢的毛毛虫。于是,孩子们有的用水粉画出了可爱的毛毛虫,有的用彩泥捏出了七彩的毛毛虫,有的用硬纸版剪成的小圆订成了看似平面又具有凹凸感的毛毛虫,还有的拿数个橘子用牙签组合起来做成了颇有立体感的毛毛虫,当各种各样的毛毛虫就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孩子们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制高点。因此,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形式本身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同时,一种美术形式有时可选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产生不同效果,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B、将专业化与生

5、活化的材料相结合,丰富美术区域活动的材料。既然是美术区域活动,当然少不了一些专业美术材料,如纸类有素描纸,宣纸,卡纸,吹塑纸等;笔类有蜡笔,水笔,毛笔,铅笔、排笔等,都是美术活动中常见的专业工具。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区域中为孩子提供生活化的材料能产生一种专业材料不能达到的效果。生活化的材料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并更好的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应用到生活中去。首先:可以根据季节的特点提供自然元素的材料。如在秋天的主题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捡树叶拼画,孩子们兴致盎然的利用树叶的天然造型拼出了金鱼,蝴蝶,狐狸,小姑娘等等;秋天水果都熟了,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孩子们用水果做成了老鼠

6、,小人,毛毛虫等;其次: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孩子变废为宝。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和家长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孩子对自己收集的材料格外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索,摆弄废旧材料,充分展开想象力,大胆进行造型。C、提供富有层次性和动态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同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里特质具有差异性,那么孩子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表现的对各种美术活动的喜好和动手能力的强弱也必定存在差异。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无论是性格活泼还是不善言语的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7、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首先,材料的提供要有有层次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使落后的孩子越落越远同时阻碍一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发展。要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教师应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再次,材料的提供要有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的调整、补充材料,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二、充分地利用美术区域活动的空间环境。A、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

8、境。我们在开展美术活动以前,不是盲目的自己创设各种空间环境,而是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以主题中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注重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在我们开展的主题“秋天到了”的墙面布置中,孩子们对于秋天的昆虫很是感兴趣,也特别喜欢制作,所以我们就利用柜面专门布置了一个秋天的场景,让孩子们把自己做好的秋虫自己装饰到环境中,不仅提供的环境让孩子有参与的兴趣,而且柜面也利于孩子的操作,几次美术区域活动下来,我们的柜面上已经是一个热闹的秋虫大聚会了。B、科学、合理的

9、划分区域。区域间的间隔在活动中是很重要的,如何合理、科学的安排、划分区域让我们老师也费了很多心思,在活动中也不断调整,以求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空间环境来设计各种区域角。比如由于受到班级环境的限制,半圆形的玩具橱柜较长,无法移动,但柜面高度适合儿童站立作画,而且那里光线充足,也有利于水粉作品的晾晒,因此我们把水粉画、版画的材料放在半圆形的玩具橱柜柜面,便于幼儿自由创作;班级里的钢琴占了很大的地方,如何能合理利用不让它浪费呢?我们动了许多脑筋,后来把钢琴也做为一个区隔,钢琴的后面用大的卡纸装饰好,让幼儿从废旧的书报杂志里剪贴与秋天有关的一些图片,在卡纸上拼贴成一副有故事情节的画,这样一来,不仅合理利

10、用了钢琴边上的空间,也让幼儿有了一个安静操作的地方。又如美术区域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把各个区域所需的一些公共材料如彩纸、水笔、蜡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分类摆放在专门的可以灵活移动的材料柜里,并放置于各个区域的中间,以便各个区域的幼儿需要时拿取方便。C、空间的利用。对于美术区域活动来说,大部分的操作是需要在桌面、柜面上进行的,那么墙面和地面、垂吊该怎么安排和利用呢?这是我们遇到的难点。墙面还好,大家一般利用废旧材料把墙面装扮成和主题有关的情景,幼儿在操作时可以把自己作好的作品自由添加到墙面的环境中,如在秋天的主题中,我们用废旧的报纸做成了秋天的大树,孩子们利用各种美术技法装扮出来的树叶

11、就添加到了大树上和地面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的落叶飘飘的景象。孩子们还把用彩纸、毛线、橘子皮制成的菊花装饰在大树的下面,更增添了美感。对于地面其实是不方便幼儿进行美术的操作的,但一个班级就那么大,需要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地方,所以我们想到可以把剪贴和水粉挤画这几种侧重于玩的放在地面上让幼儿操作,效果还挺好,幼儿在地面的随意性更大一些,也更有乐趣。对于垂吊,由于我们班级的顶都较高,不适宜孩子们操作的时候垂吊作品,所以我们就采用把幼儿的作品作为垂吊的装饰,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装饰出的教室环境,心情是愉快和自豪的。如我们最近的主题新年到了,就把孩子制作的各种新年小礼物垂吊到班级里,每个家长都感叹环境的

12、美丽,孩子们心中也是喜滋滋的。三、积极创设美术区域活动的心理环境。A、创设轻松和谐的游戏环境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我们非常注重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每当孩子在活动中犯错时,我们不是一味地进行批评,而是和颜悦色地进行引导,不给幼儿压力,让幼儿在我们老师鼓励的眼神中,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中。这样,幼儿受到老师的鼓舞只会更加努力,同时也保护了幼儿的心理。为了营造一个更舒适的游戏环境,我们就在幼儿游戏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进行游戏,如:在最后一个主题冬天中,结合新年,我们就放了新年好这音乐,这音乐对幼儿来讲,非常熟悉,幼儿可以一边跟着音乐轻轻哼唱,一边忙着手里的

13、小制作。只要你一踏进活动室,看到的是幼儿在音乐声中玩得是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这样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B、创设互动的墙面环境。活动室的墙面是孩子每天看到最多的地方,是吸引孩子注意力最有效的手段。墙面环境的创设随着教师的观念不断转变而悄然变化着,不像以前过多地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那样是幼儿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零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氛围。首先,环境与教学互动新教材的学习活动内容都是以主题形式出现的。我们认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自己的意

14、愿和想法来设计主题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具有更深的教育意义。其次, 环境与师生互动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教室环境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教室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例如:中班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产生了把活动室变成“家”的愿望。孩子们与教师商量后,决定把半间教室变成“家”。教师和孩子搬来了五颜六色的积木,共同拚搭,终于完成了一个厅、卧室、厨房、厕所齐全的小“家”。C、创设开放性为主的游戏环境。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

15、用的情境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游戏材料的多元化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考虑到:仅为幼儿提供现在的操作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操作材料的多元化,材料的摆放位置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对于中班的幼儿,我们则多提供各种类型的低结构材料,以环境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如:在表现表达区制作“昆虫的一家”时,教师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十分的丰富,有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回形针、牙签、牛奶盒、一次性圆盘、即时贴、各种颜料的纸等,允许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法,在教师创设的自主环境中,幼儿探索、想象的需要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满足。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16、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心理环境的创设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幼关系和生生关系应成为心理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由传统的权威转化为与幼儿平等的伙伴式;其次,教师的指导方式由指挥式、命令式转化为与幼儿的交谈式与商榷式;再次,教师的教导行为也由直接干涉与介入转化为心理暗示与启发。只有当教师的观念转化为行为,才能自觉地创设高度心理自由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幼儿需要时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更应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出现,去倾听、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幼儿的距离。活动中,教师始终要以开放的心态,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儿,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并时刻作出表率,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指责、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让每位幼儿从心底里感到自己是受同伴和教师欢迎的,这样才能在幼儿群体中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乐于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