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608413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课祝福祥林嫂是不幸的:新寡又迫嫁,丈夫却病亡,守子且艰生,幼儿又惨死。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祥林嫂,本应得到些同情,却备受嘲弄、侮辱和伤害。新寡再嫁丧夫,成为阻碍她平等生存、正常生活的一座大山;儿子惨死狼口,又成为别人一遍一遍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对于她的伤口,不仅撕开来看,而且再撒上一把盐。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就在这家家“祝福”之中,在这天地圣众歆享牲醴赐福人们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封建礼教的铡刀下!美字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赏美文“树人”需要鲁迅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

2、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

4、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烦厌”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

5、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运用角度“社会的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课外运用】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只有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节选自拒绝冷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寒暄(xun) 踌蹰(chu) 朱拓(tu)百无聊赖(li)B讪讪(shn) 惴惴(zhu) 俨然(yn) 少不

6、更事(jn)C间或(jin) 形骸(hi) 谬种(mi) 沸反盈天(fi)D正月(zhn) 驯熟(xn) 炮烙(po) 咀嚼鉴赏(j)解析:A项,“拓”读“t”,B项,“更”读“n”;D项,“炮”读“po”。答案:C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皱缩) 间或一轮(偶尔) 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解析:B项,歆享:神灵享用供品。答案:B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伟大的作品正是这样:_它早已广泛流传了,早已深入人心了,_在关

7、于它的解释和说明上都常常有不同的看法,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_后来的研究者常常要对于以前的评论做出一些修正。这是并不奇怪的。_这种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存在,对于它的认识要经过一些曲折和反复,而解释和研究的人又往往要受到许多限制,_是个人的思想和艺术见解的限制,_还有他们的时代的学术水平的限制。选项A无论但是因为由于既又B尽管然而因而因为不仅而且C虽然但是因而因为既又D即使可是因为由于不仅而且解析:从整个语段看,关联的语句是一个整体,处构成让步或转折关系;处所在句子是上文的结果,不是原因,所以用“因而”。可以排除A、D两项。第空“由于”和“因为”在这里没有什么区别,是个干扰项。最后两空紧

8、承前面的语句,应选“不仅”“而且”。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

9、家的极大兴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BC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合语境。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用来形容诚信,属于望文生义,此处可改为“一诺千金”。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涣然冰释:形容嫌疑、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该成语不能用于自然界的冰雪消融。使用对象错误。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小说祝福一拉开帷幕,鲁迅就给读者展示

10、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景画农历新年时祝福的景象。B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南方或北方,无论海内或海外,只要是汉民族,都要过年。C送灶神是在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说这天是灶神升天之日,这天晚饭之后,人们便举行“送灶君”的祭祀仪式。D我们在解读祝福时,可以深切感觉到民俗文化的威力无处不在,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和道德规范。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以在第一个分句加上“在时”,或者删除“鲁迅”二字。B项搭配不当,“过年”不是“节日”,应改为“新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节日”或“过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活动”。C项“这天”指代不明。答案:D6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

11、恰当的一项是()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_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A BC D解析:在所给的语段中,第句话是总说,应放在开始,以便使“这种姿态”承接前文的“非常有操守”;为一组,谈鲁迅对“文人墨客”“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的态度;与构成并列关系;与后文衔接。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一片白云谢志强他欣喜地听着羊

12、圈传来的羊的叫声,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燃起火,蹾上铜壶。水隐约地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去,轻烟暖和着屋子。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出现女儿一张惊惶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他关注着地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1)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别的羊等着你上山吃草呢。”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

13、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用手掰碎糌粑。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传来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充满羊的气味。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叨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坎肩。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

14、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靠近。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了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有一个偌大的影子在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濒临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他卷起羊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他把羊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羊皮。他走近,羊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俩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要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羊皮。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在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