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实务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6082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实务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市政实务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市政实务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市政实务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市政实务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实务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实务习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K411010 城市道路工程的结构与材料1K411011 城镇道路的分类与分级二、城镇道路分级城镇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为区域交通服务,兼有服务功能支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类(一)按结构强度分类,分为高级路面和次高级路面。高级路面包括水泥砼、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等材料。次高级路面包括沥青贯入式碎(砾)石、沥青表面处治。(二)按力学特性分类。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其特点对此如下:分类特点破坏形式代表路面柔性路面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沥青路面刚性路

2、面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水泥砼路面1K41101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一、结构组成(一)基本原则(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二)路基与填料1.路基分类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三种形式。2.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料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三)基层与材料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基层分为基层和底基层。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3.常用的基层材料(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教材错,应为材料)(2)嵌锁型和级配型。级配砂砾、级配砾石均属于柔性基层。(四)面层与材料1.

3、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和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中、下面层。2.沥青路面面层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路面。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路面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温拌沥青混合料。添加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沥青贯入式。宜用于城市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沥青表面处治。作用:防水、磨耗、防滑或改善碎(砾)石路面作用。二、结构层与性能要求(一)路基(2)性能主要指标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控制。(二)基层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2.性能主要指标1)基层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要求。2)不透水性好。(三)面

4、层(2)面层。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影响。3.路面使用指标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噪声量。1K411013 水泥砼路面构造特点一、构造特点(一)垫层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设置垫层。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二)基层1.基层的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

5、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三)面层1.面层砼通常分为普通、钢筋、连续配筋、预应力砼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3

6、.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快速路、主干路应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者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5.抗滑构造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二、主要原材料选择(一)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7、,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二)粗骨料应采用碎石、砾石、破碎砾石。(三)宜采用粗、中砂。使用机制砂时,应检验砂浆磨光值,不宜使用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砼面层。淡化海砂不应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六)胀缝。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撰写笔记进行下载。 1K411014 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一、结构组成与分类(一)材料组成1.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有的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拌合而成。(二)基本分类1.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基本分类组成1材料组成及结构连续、间断级配2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密级配、半开级配、

8、开级配3公称最大粒径特粗、粗粒、中粒、细粒、砂粒4生产工艺热拌、冷拌、再生(三)结构类型1.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矿物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粘结作用为辅构成的。特点: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沥青贯入式)2.按密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构成的。特点: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沥青砼)3.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序号 结构形式特点代表1悬浮-密实结构较大的黏聚力,但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AC2骨架空隙结构嵌挤能力强,内摩擦角较高,但黏聚力也较低A

9、M、OGFC3骨架密实结构综合以上两种优点。嵌挤锁结作用,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也较高SMA二、主要材料与性能(一)沥青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1.粘结性。定义: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指标有二个:(1)常用的是条件粘度(2)60动力粘度(绝对粘度)作为选择性指标。对高等级道路,夏季温度高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当需要满足高、低温稳定性时,应优先考虑高温性能要求。2.感温性感温性定义:沥青材料的粘度随

10、温度变化的感应性。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表征的另一指标是:针入度指数(PI),它是应用针入度和软化点的试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3.耐久性耐久性即抗老化性。通过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测定耐久性。通过水煮法试验沥青和骨料的粘附性,反映其抗水损害能力,等级越高,粘附性越好。4.塑性定义: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一般认为,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在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要求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5.安全性定义:确定沥青加热熔化时的安全温度界限,使沥青安全使用有保障。有关规范规定,通过闪点试验测定沥青加热点闪火的温度闪点,确定它的安全使

11、用范围。(二)粗集料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3.粗集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5.粗骨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有较大值。(三)细集料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2.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应采用机制砂)。(四)矿粉(教材错误,应为填料)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成,且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2.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沥青路面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五)纤维稳定剂1.木质纤维素2.不宜使用石棉纤维三、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一)AC型沥青混合料。(二)改性沥青混合料。1.改性沥青

12、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3.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三)SMA1.SMA是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3.SMA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1K411015 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二、再生剂技术要求与选择(一)再生剂作用3.再生剂主要采用低粘度的矿物油。三、再生材料生产与应用2.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旧沥青的粘度、再生沥青的粘度、再生剂的粘度。(二)生产工艺2.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3.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

13、。4.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1K411016 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形式表格中,加筋土挡墙是柔性结构。二、挡土墙结构受力静止、主动、被动土压力三种定义区别:三种土压力中,主动最小,静止其次,被动最大,位移也最大。撰写笔记我的题库 | 答疑板 | 查看笔记 | 学习记录 | 我要纠错 | 意见簿 | 计算器 | 论坛 课件形式: 知识点测试 关闭返回学习继续播放温馨提示关闭亲爱的学员,您好!您当前的Flash版本过低,建议您下载高版本,点击下载进行下载。 二、土的性能参数(二)路用工程土主要性能参数1.含水量W2.天然密度3.孔隙比e4.液限: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教材没有,在此补充)5.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6.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表征土的塑性大小;(液限: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7.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8.孔隙率n9.土的压缩性指标。(三)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强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