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原因与建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59957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原因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挑战杯原因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挑战杯原因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挑战杯原因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挑战杯原因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挑战杯原因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原因与建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人老龄化原因一、社会环境的整体原因1、中国社会老龄化严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是,中国老年 人口规模巨大、发展迅速,以60岁作为老龄 化标准,预计2026年将达3. 04亿,2039年 将高达4亿人,若以65岁为标准,我国老龄 人口从1953年7月1日的2 504万增加到 2005年11月1日的10 045万人,增长3. 01 倍。按照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 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 67 %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1. 04%。在人口结构的宏观层面,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整个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进一步造成建筑工人的老龄化。3、社会对建筑工人存在歧视2、城乡二元户

2、籍制度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农村籍户口建筑工人被贴以“农民工”的标签,他们虽 然从事建筑工人的工作,但身份仍是农民,这一 基本属性决定了他们不能享受城市市民的同等 待遇,其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其社会保障状况 令人担忧。另外,由于建筑工人的底层劳动者的 身份,他们得不到足够的社会尊重。这一因素成 为新的劳动力进入建筑业的壁垒之一,导致建筑 劳务用工老龄化。建筑工人属于底层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对其存在歧视。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建筑劳务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工作不太体面,加上其社会保障不 甚健全,建筑工人的生活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不愿从事建筑方面的

3、工作。使得缺乏“新鲜血液”补充建筑工人群体,加剧了建筑工人老龄 化。4、社会保障制度原因建筑工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人群体不断壮大,但往往处于 体制外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是新市民,但解决其就业、子女教育却困难重重他们是新兴 的工人阶层,但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医疗养老等却缺乏保障。在这种长期以来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情况下,建筑工人得不到最基本的社会保 障权益,维权困难。于是,大量的既有建筑工人退出建筑工人这个群体,年轻人也不愿从事 该行业,使得建筑工人老龄化日益凸显。5、惠农的政策原因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使中国的农村政策有了重大的改变,国家加强

4、了对 农民增收问题的关注,极大的调整了农民的积极性、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有 时收入甚至比外出务工还要多。因此,大量的农民 不再愿意进城务工,而进城务工的农民是建筑工人 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样在人力资源的源头上加剧了 建筑工人老龄化。二、建筑行业本身原因1、建筑行业发展遇到瓶颈在未来几年,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饱和,房地产去库存,房产市场的遇冷以及服务业的发 展,很多年轻的劳务人员会从建筑市场流出,向环境较好、工作轻松的服务业转移,建筑市 场的平均用工年龄可能会更高,老龄化现象也更加严峻。2、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筑生产具有规模大、工种工序多、施工环境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导致建

5、筑业从业 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大。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生活设施简单,文化 娱乐设施缺乏,工人住宿条件、饮食条件、医疗条件较差。因此,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 阻碍新的劳动力进入建筑业的又一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差,钢筋工、泥瓦匠等户外施工的工种,在夏季四十多度的温度下往往仍需坚持工作,工作内容大多是重 体力活;漆工、管道工等室内作业工种,往往需要接触多种有毒的建材,对身体会造成不利影响。业余文化生活缺乏,根据深入工地现场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大部分业余时间靠看电视、休息 睡觉、喝酒、打牌来打发。这些活动根本无法真正满足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有些反而容易使他们走上歪路甚

6、至犯罪 道路,成为建设健康和谐社会的隐患。生活卫生差,按有关规定,建筑工地的厨房、宿舍和厕所都要达到一定的卫生标准,然而实地调查来看,建筑工地 上的生活卫生设施比较差,娱乐设施很少、卫生间的卫生较差,几乎不提供浴室的热水等。生活设施配套差,按有关规定,建筑企业需向从业人员提供标准的宿舍、食堂、厕所、洗澡间,建立保健室、吸烟 饮水处、职工学习活动室等设施及配套装置。然而现实情况是,除了基本的宿舍、食堂和厕所外,有部分设施没有 配备到位。安全状况差,工地内重型器材、危险性较大的器材较多,稍有不慎,就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此类事故在工地数见 不鲜。工作时间长,建筑劳务用工人员普遍每天工作时间为8至12

7、个小时,通过对多个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情况确实如此。 超出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明确提到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作时间。医疗条件差,中小型工地内往往不设置医务室等医疗设施,建筑工人的安全、健康意识薄弱,各种安全隐患层出不 穷。一旦发生事故,受伤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艰苦的工作环境让很多年轻人远离了这个行业。相比其他的行业,建筑行业比较苦。同 时,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他们从小没吃过苦,基本干不了建筑行业的活。三、建筑工人自身原因1、年纪大的人出于生存及其他需要a. 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极少数高龄建筑工人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子女不尽赡养义务, 如果不在建筑工地上打点零工

8、挣点钱,很难生存下去。b. 子女上学部分年纪较大的建筑工人往往有多个子女,而部分子女正在 上学,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出于供子女上学的需要,这些人选 择进入工地工作。c. 为子女减负另外一部分年纪较大的建筑工人,有多个子女,且子女都已 成家,但出于减轻子女生存压力的考虑,选择外出务工。这些高龄建筑工人,往往不具备其他技术能力,只能选择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2、年轻建筑工人的特征年轻建筑工人主要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建筑务工人员,他们一般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年轻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是很少从事脏苦累活,因此,不2、年轻建筑工人中多数接受了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有一定学习能力,己摆脱传统养家糊口的

9、观念,对从事的职业有更高的要求,在工资待遇方面,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想法明显不一样,年轻人在工资和待遇的权衡上,更偏向于工作轻松、环境更好的工作,因此不愿进辛苦的建筑施工行业。3、年轻建筑工人可供选择的行业较多,目前,各行业对劳动力都有较大的需求,年轻建筑工人就业机会较多,他们自然会选择劳动强度小、工作环境好、比较体面的行业,而不愿进入条件较差的建筑施工行业,他们大多愿意在餐饮、娱乐等行业,还有流向南方的工厂。同时,由于建筑行业缺乏年轻的女性从业者,不方便年轻的男性建筑工人出于寻找伴侣。 此外,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尤其是一些未婚男青年,如果想找到伴侣,那么必须要有一份 体面的工作;而建筑行业地位低

10、、环境差,如果年轻人来干这个,不大好找伴侣。所以他们 大多不愿从事建筑行业。3、工作的不确定性太大 建筑行业对于普通工人而言,除了辛苦以外,更重要的是,从事建筑工作没有保障、没 有前途。通常情况下建筑工人是做一天活,算一天工钱,遇到刮风下雨天,就挣不到钱。有 时到了年底,出现拖欠工资还有可能拿不到工钱。目前大部分工地上的工人工资都不是按月 发放,而是集中在每年中秋、端午和春节三个节日发。一旦遇到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就 不能及时拿到工资。对于来自农村的建筑工人来说,情况更为严峻,如果遇上水稻、小麦收割的时节,不少 工人就要回乡,这个时候赚到的工资就更少了。解决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一、

11、社会制度方面1、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转移,也是阻碍建筑工 人换代的原因之一。应通过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籍建筑工 人的身份发生根本性转变,成为真正的建筑产业工人;同时,通过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促 进劳动力在城乡的合理流动,以利农村的富余年青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解决建筑用工老龄 化问题。政府应及早从待遇、福利等角度规范用工市场。2、提高建筑业劳动力工资水平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筑工人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是劳动力市场供 求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 这一必然趋势的前奏。目前工资水平仍然是建筑工 人择业的

12、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建筑业企业应审时 度势,根据市场规律,及时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工 资水平,提高建筑工人社会经济地位,增强行业工 资竞争力,从而增强行业吸引力,才能在劳动力竞 争中获得优势,保证企业劳动力的持续供给,缓解 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a. 加快完善社保异地转移制度等政策措施,方便建筑工人参保,调 动建筑工人参保的积极性。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增加城市留住建 筑工人的吸引力。b. 加强行业政策引导,将缴纳社保人员数作为评价建筑劳务企业规 模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促使建筑劳务企业为建筑工人缴纳社保。c. 加强对建筑工人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让农民工了解参加保险能 进积建极筑采工取人措参施保推, 给

13、自己带来的好处,提高农民工参保积极性,引导农民工选择有社 进建筑筑工人后会保障的企业就业。顾之忧。d.加强监督检查,劳动保障监管部门应该不定期地对建筑总承包企业以及劳务企业办理社会保险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建筑企业为建筑 工人建立社会保障。e.加强建筑工人工资支付监察,督促建筑企业定期为建筑工人结算 工资,维护建筑工人工资权益。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建筑工人的就业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其社 会地位,吸引新生代农民加入建筑业。政府应主动承担建立完善建筑工人社会保障体系的责 任,逐步建立和完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和工伤赔偿制度;积极探索和尝试建立失业最低 保障金制度,通过国家、企业、个人

14、三方共同出资,有条件地逐步建立建筑工人的养老和医 疗保险制度;逐步把建筑工人及其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卫生 防病、法律服务和治安管理工作等,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从根本上解决 建筑工人的后顾之忧。二、建筑行业自身1、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2、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备的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体系,为建筑业源源不断输入年轻的技能型人才,同 时为从业的建筑工人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提升建筑工人整体素质。(1) 准确定位,实施建筑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借鉴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经验, 将现有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主阵地,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即为建

15、筑业培 养具备中等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 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实施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工程。建立建筑用工培训费用合 理分担机制,区分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按受益程度不同,由政府、建筑企业和劳动者 个人共同分担。依赖现有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劳务用工输入地的各类成人学校、 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多样化的培训形式,考虑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不同,开展分层次培训; 在时间上可根据工人工作时间特点,安排持续的夜校培训、短期集中脱产培训、假期或周末 培训等。3、改善建筑业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 服务的均等化,使包括建筑业农民工在内的外来务工人员能享受 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生活待遇。施工企业可依托建设工地民 工学校,配备文化用品和文体活动设施,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教育 和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不断满足农民工业余文化 生活的需要,体现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4、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目标是不断提高建筑 施工科技含量,提高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和机械化水 平,并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预制构配 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实现建筑产品工厂化和产 业化生产。通过建筑业转型升级,施工上可从现场浇筑向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 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能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