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学模式初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59954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本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教学模式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本教学模式初探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 张希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逐步发展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我校在各级课改专家手把手地指导下,在人本教学领域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师生不断地努力,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本人通过学习大量的校内外人本教学理论,通过“实践失败再实践再失败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深入体会了人本教学。下面通过“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从人本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的侧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复习提问无难度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头,复习提问的内容应该是无难度的问题,是前面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

2、本节课的研究需要的学过的基本知识。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应该复习提问的是:()若,则()有两个不等实根、(),这时和的解集是什么?() 若,则()有两个相等实根、 (),0 0的解集各是什么?()若,则()无解00的解集各是什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只需提出问题即可,不用教师解答,也不需要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学生直接举牌回答上述问题就可以了,目的是达到恢复记忆,这是本节课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应该指出:学生主动举牌回答问题是以给学习小组加分为前提的,不然就会出现会而不答的情况,就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二、解决略有难度的问题在这一环节过程中,相当于让学生

3、直接带入公式解题,或者就是让学生直接应用基本知识解题,所以这类问题对于不同的同学可以理解为没有难度或者略有难度。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给出下列问题:例1、解不等式(1)(2)0 (3) 0 (4) 例2、解不等式(1) (2)0 (3) (4)0 例3、解不等式(1) (2)0 (3) (4)0 对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讲解,由于学生在学案上提前做了,所以只需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答案,个别同学有问题同组同学互相提醒一些就可以了,教师巡视一下,向学生明确一下答案的正确性就可以了。有时也可以用投影仪展示一下学生的正确答案。三、解决有些难度的问题

4、这类问题已经有一些同学可以做得很好,也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可以说是“你会我不会的问题”或“我会你不会”的“窗户纸”问题,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的问题难度加大了一点。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给出下列问题:例子:解关于的不等式1、,2、,3 、解决这种难度的问题,首先要给学生时间自悟一下,尽管有些同学提前做了;然后在给学生时间交流和讨论,各学习小组先达成共识;最后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汇报成果的方式,可以是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也可以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讲解,将思维过程展示给全体同学。当然,有时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能不完整,这时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它小组同学也

5、可以提出质疑,然后进一步完善思维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简要总结拔高,进一步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四、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新问题,有一些是高一高二时研究过的,也有一些是新问题,其中有一些同学能解答,许多同学还不能很好地解答,但还是有一些思路的。例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逆向思维例1、解下列各题(1)已知不等式0的解集为2或,解不等式(2)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求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搭阶设台。对于这个例1,教师可以提问: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何时“取中间”,何时“取两边”?为什么例1(1)中不等式0解集“取两边”了呢?让学生在小组内

6、交流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后,再汇报和展示。教师做好适时恰当地评价和总结后,进一步拔高,提出新问题。例2、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R或空集的问题(1)对一切,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3)已知不等式无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些问题,仍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最后让学生汇报、表现和自我展示。当然了,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学生的表现可能欠佳,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后提出质疑,完善前面学生的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问题,即进一步拔高。问题:1、若例2(2)中“定义域为R”改

7、为“值域为R”,问题又如何解决?2、在例2(2)中若将底数2改为,问题又如何解决?通过教师搭阶设台,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通过学生汇报表现,在原来问题答案的基础上,使得新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五、有必要提出的高难度问题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高考试题,班级内很少有同学会做,更谈不到能做得全对,这类问题尽管是某省高考题,但是超出了我们学生的能力,在班级内讲了也是白讲,收效甚微。这类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思考题,是个别同学通过钻研后掌握的问题。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这一环节时,给出下列问题:1、解不等式:2、解关于的不等式:3、2009年江苏卷设为实数,函数.(1) 若,求的取值范

8、围;(2) 求的最小值;(3) 设函数,直接写出(不需给出演算步骤)不等式的解集.其中问题1和2给解决问题3搭阶设台。教师要将答案给学生。就像各地教师的感觉那样,人本教学理论的实践很不轻松,常常出现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或课上会而不表现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首先教师要设计既有研究价值,学生垫垫脚又能够得着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取成功感;其次,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制定和学生座位有关,和期末评优有关等切实可行的“给小组加分”政策,让学习小组通过发言,通过有价值的表现获得加分。实践证明,形成这种比学赶帮超的态势至关重要,它给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给小组加分” 促进学生课前预习思考,促进学生课堂上主动发言;教师提出好的问题,台阶搭得好,提高了学生研究和主动回答问题的欲望。在贯彻人本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坚持”才能成功,才能学会人本教学。必须不断地“学习感悟实践”,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运用好人本教学理论,才能让人本教学理论真正地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地把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