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59667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2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

2、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3植被随纬度(从南到北)和海拔(从平原到高山)的增加而发生的演替变化是( )A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阔混交林 针叶林 苔原荒漠B苔原荒漠 针叶林 针叶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针叶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草原 荒漠D苔原荒漠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针叶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4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5如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B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Cb点时甲的数量下降主要是由天敌的减少引起的Da点时甲的数量上升主要是由食物增加引起的6下图表示四类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B、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C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D、构成一个生态系统7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乙中的8右图不某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9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

4、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 A乙 B丙 C丁 D戊10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11大气污染是指()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时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12我国部分城市(地区)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衣剂,含磷洗衣剂主要添加了三聚磷酸钠,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原因是A三聚磷酸

5、钠会引起白色污染B三聚磷酸钠会与硬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堵塞下水道C三聚磷酸钠会造成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坏D三聚磷酸钠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13右图显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已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4右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A酸雨B“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C臭氧空洞D森林锐减1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

6、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C. 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D.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16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0306090120150180血糖浓度(mg/dL)7512511090757575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C1

7、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17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 数量时间(d)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A生物可能是生产者B生物可能以生物为食C生物紧随生物的出现而出现D生物可能是捕食者18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种群数量时间BAA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19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

8、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20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 )A、1、2、3 B、5、3、4C、3、4、2 D、2、1、5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1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地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9、但人类的许多活动,却对群落的自然演替产生负面的影响。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回答问题。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己有一半被挖尽,另外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物种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

10、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4)下列哪项是以上群落演替的趋势(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5)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A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方向 D永远进行,无终止(6)在我国西部

11、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22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1)地点:池塘(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3)调查项目:非生物因素。调查的成分有:_。生物成分。(4)调查报告: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试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则图中的_,调查的成分有_;_,调查的成分有_;_,调查的成分有_。23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

12、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右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机构上具有 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释放出 被植物利用。(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 。24在温带的某淡水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矽藻等),每年可见到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表示一年四季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养料、光、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6分)(1)请分析浮

13、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的原因。(2)为什么秋季密度高峰值比春季低?(3)若在某年春末夏初,该湖受到N、P等物质的轻度污染,造成湖中无机养料含量的改变(如下图),请在下图中绘出该年浮游植物密度变化曲线。25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被测植物气孔密度(个m2)每个气孔面积 (mm2)甲植物135218272乙植物334162426丙植物577136556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关系,与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关系。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行道树种。(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有特别说明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