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59338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汕头市谢易初中学 谢培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掌握读懂文章的基本方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2、过程与方法:(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学会批注。(2)品读精彩片段,掌握“多感官描写”、“以声衬静”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学习红军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赏析文中精彩的语段,理解生动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难点:品读精彩片段,掌握“多感官描写”、“以声衬静”的写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思考: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教师搜索相关视频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2、、激情引入,观看视频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红飘带,永远铭刻在地球上,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老山界华南之巅,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如果没有红军战士踏过的痕迹,老山界将在众多的名山大川中隐没身形。幸而,长征的跋涉,让红军战士记住了它,让我们这些后人记住了它。毛泽东有词云:“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一个小视频,再重回老山界,重探红军的踪迹。(视频1分44秒)。(设计意图:充满激情的引导语能感染学生,为课堂学习奠定感情基调。小视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对红军翻越老山界有了初步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会批注1.浴火重生的红军是怎样翻越老山界的,我们来看看课文是

3、怎么写的。学习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这三方面来学习。围绕这三方面,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2.班长读任务:(1)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2)文中哪些内容令你感到震撼?作者怎么写的?为何要写这些困难呢? 3.请大家边默读课文,边标划重点词句,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我们重温一下批注符号。 做批注的常用符号 1精彩的语句: _ 2表示关键段落:( ) 3表示重点字词: 4表示有疑问之处:?5表示应摘抄和背诵的:先自学,然后再小组讨论。(预设自学时间3分钟,小组交流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读懂“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这是本节

4、课主要的教学思路。而学会批注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三、交流探讨,捕捉细节1.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谁先能概括回答:红军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吃饭难、爬山难、睡觉难、处境难)2.同学们认同吗?那么,文中哪些内容令你感到震撼?作者怎么写的?为何要写这些内容呢?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指出在哪一段,然后读出句子,再分析。(设计意图:不限制学习的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说明:以下四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呈现,不拘泥于原计划的顺序。重点讲爬山难和睡觉难。)(一) 爬山难生汇报后出示:第12段 满天

5、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1) 在学生回答后小结品析词语的解题思路。以 “奇观”一词为例。(“奇观”是指雄伟美丽又罕见的景象。这里指山路上红军手中的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奇观”不仅表现了山路的曲折、陡峭,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红军的赞叹之情。解题思路:解释词语+内容理解+思想感情。)(2)出示第12和18段:第12段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

6、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第18段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思考:作者反复强调“火把”有什么作用?(说明天黑行军,一手拿着火把,攀爬山崖困难重重。) 山高、山陡、山险,红军还要手拿火把,背着沉重的装备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们用短促、有力的语气齐读12、18段。(3)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怎样把这样的景象描写地更生动呢?(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如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多么像火龙飞天呀!)(4)第25段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

7、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正侧结合写山陡。) (5)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红军攀爬这座老山界是不易的,然而他们的哪些言行令你感到震撼?((14)“不要掉队呀!”(15)“不要落后做乌龟呀!”(16)“我们顶着天啦!”(17)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不要掉队呀!”是什么人说的话?(前面的人鼓励后面的人。)“不要落后做乌龟呀!”语言有什么特点?(幽默、风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顶着天啦

8、!”话里蕴含什么感情?(不畏艰辛的豪迈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一路上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我们来分组读这三句话,读出豪情壮志。老师引读: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二)睡觉难(1)作为红军一员的我,在半夜露宿的时候又面对着怎样的情形?学生汇报后出示:第20段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这是写红军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红军的担心。但这是没有办法的)第21段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9、。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引导思考:红军战士也是人,也会害怕,但他还是横着心躺下去,哪个词十分重要?(横着心)为什么要这样写?(横着心是下定决定、不顾一切的意思,这个词表现红军英勇无畏、意志坚定、严守纪律。)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酣然入梦”的意思是?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畅快地入睡。红军特别疲劳,那时候什么也没想,一倒头就睡;把生死置之度外、随遇而安。) 齐读20、21段,表现红军由有点害怕到无畏的感情。(2)半夜睡觉忽然醒来又面对什么情景?第几段描写这情景?出示第22段: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

10、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一段哪些内容令你感到震撼?作者怎么写的?为何要写这些内容呢?(a)从视觉的角度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b)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从听觉的角度突出了半夜的什么特点? (美丽、庄严、奇

11、伟。寂静。)(c)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声衬静,角度巧,效果好。)(d)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想象一下,这些可能是什么声音呢?(远、近、大、细;比喻、拟人、排比。谈话声、风吹山谷的声音、断断续续的水流声、风吹树叶的声音。)(e)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有何作用?(表现了山的高大险峻,这样更突出了翻山的艰难。突出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小结:老师也是这样理解的,欣赏到这么优美的夜色,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声音,既要有美好、寂静的环境,更要有以苦为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我们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往往要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

12、析。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的!(三)吃饭难(指名读出重点句并简析,师点拨,生有感情地朗读精彩片段。)第2段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第23段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第8段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红军自己忍饥挨饿,有坚强的意志。红军大方地把米送给瑶民,说明红军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人民的子弟兵,红军的宗旨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第28段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

13、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四)处境难(1)学生汇报后出示:第29段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2)把“叹息”改为“轰鸣”可以吗?理解最后一句的含义。(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追问:谁可以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红军)所以这句话衬托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豪情。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

14、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这个过程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表现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直抒胸臆,总结学法如果你能穿越时空遇到红军,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小结:看来,红军的精神已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之高、山之陡,也看到了天之黑、天之寒。然而在这样危险的境遇中,红军战士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和冲天的豪情。这是令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我们是从哪三方面来学习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从“写什么”我们明确了故事情节, 从“怎么写”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15、从“为何写”我们明确文章主旨,体会了红军的精神。其实,每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阅读、探究。 (设计意图:设计说话的环节抒发学生对红军的感情,进而学习他们的精神;课堂总结注重学习方法的概括。)五、课堂练笔,以声衬静1.朗读古诗,感受寂静美。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运用“以声衬静”的写法写几句话。出示: 静极了,只听见 。 (示例:乡村的小巷静极了,只听见公鸡偶尔“喔喔”叫。今天的教室静极了,只听见窗外嘀嗒的雨声。客厅里静极了,只听见墙上的时钟哒哒地响。夜静极了,只听见远处的公路上隐约传来的摩托车的轰鸣。)(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以声衬静”的写法。)六、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结束语: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能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许多同学能踊跃发言。相信红军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精神,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能激励着你,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布置作业:1. 从读懂一篇文章的三个角度阅读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的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 增进对长征历史的认识。2.运用这节课学到的写法描写早晨的操场。(多感官描写、以声衬静) (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