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合唱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58937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燕合唱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张燕合唱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张燕合唱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张燕合唱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张燕合唱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燕合唱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燕合唱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幼儿园合唱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初探单位:河东区第十八幼儿园作者:张燕内容摘要合唱是唱歌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最有亲和力、容易被人接受,通过幼儿唱歌活动特点的分析,运用歌谣特点学习合唱歌曲,学会对歌曲的倾听和模唱学习合唱的简单方法,提高歌曲内容的表达。合唱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音乐的倾听能力、感受力、表达能力,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性情,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幼儿园合唱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初探幼儿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能只关注音乐本身技能的获得,还要更好地挖掘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关于音乐艺术美对人的教育影响,古希腊哲学家心理学家柏拉图有过深刻而中

2、肯的阐述,他特别重视音乐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他指出:音乐能深入儿童的心灵,经久不会磨灭。因此他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他还说:“受过这种良好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歌唱是音乐教育活动之一,是孩子们最直接、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合唱是唱歌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最有亲和力、最容易被人接受,在合唱中没有我,只有我们。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相互配合能力及对音乐的倾

3、听能力、感受力、表达能力。一、教材的选择与分析1幼儿唱歌活动特点的分析根据幼儿声音单薄、气息短浅、音域狭窄(六度八度)的特点,我在选材上注重选一些音域适宜、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因为只有选有趣味性,艺术性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如:小脚、小动物的歌、山谷回音真好听等歌曲旋律优美,前后表现富于变化,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拉拉勾、堆雪人、买菜等歌词简单、节奏明快,音域在八度范围,很适合幼儿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形式进行演唱和表演;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经典的儿童歌曲,如洋娃娃马苏卡、小乌鸦爱妈妈,一些有时代性,如荷塘月色等,我加入一些背景声形成二声部歌曲。2

4、. 运用歌谣特点学习合唱歌曲对于年幼的儿童,歌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歌谣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有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也可以根据浅显内容、朗朗上口的节奏设计动作、组织游戏。如:在进行气息练习时,采用“闻花”、“大苹果”、“小狗哈气”、“大皮球”等游戏,幼儿都非常喜欢尝试着做,尤其在游戏“大皮球”中运用象声词“丝”的长短不同节奏,使幼儿很容易理解,掌握了长短气息呼吸的方法。1)感知节拍与节奏教学中引导幼儿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 。例如:坐滑梯用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清楚地帮助幼儿感觉到节奏的区别。月 儿中的“月儿弯 弯,像只小

5、船,摇呀摇 呀,越摇越 圆”,通过“重轻轻”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了三拍子的节拍特征。2)初步感受与练习二声部节奏 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这种能力应该尽早培养。在朗读歌谣时也可以进行多声部训练,这种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也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例如,使儿童分为两组,其中的一组以“咚咚咚咚咚 咚咚呛,咚咚咚咚咚 咚咚呛”。 作为固定节奏型,另一组儿童朗读歌谣踩高跷,朗读固定节奏型的声部始终伴随,形成二声部。二、用歌曲的倾听和模唱学习合唱的简单方法1.营造倾听氛围倾听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只有在听准确的基础上

6、,才能唱准确。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利用餐前和音乐活动时让孩子们欣赏歌曲,进餐时、午睡前播放悠扬的乐曲和优美的旋律,让音乐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诗一般的画面,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2.轻声入手学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声喊叫”,由此,幼儿的发音器官很容易出现“走音、跑调”现象。我采用从轻声入手,不再是“笑着唱,高兴点儿唱”的要求,而是唱歌前让他们“把嘴象小门一样圆圆的张开、微笑、眼睛睁大、竖起耳朵”,幼儿发出的声音会比较舒适、松弛、好听。一旦新歌进入熟练状态,情绪、情感进入适宜兴奋状态,明亮、美好、富有感

7、染力的歌声马上就会自然出现。接下来就是模唱歌曲了,首先我要求幼儿用耳朵听教师或录音唱,心里默唱;然后幼儿随教师或录音轻声哼唱;最后使幼儿逐步模仿教师或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掌握为止。3.多种形式合唱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音乐教育也是同理,我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喜欢的游戏方法来进行合唱。如:玩“气球撒气”游戏进行气息练习,玩“找音符”游戏,掌握音符的高低,在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时,请幼儿扮演小朋友和回音两种角色,洋娃娃马苏卡时,用娃娃做道具等,采用领唱、齐唱、轮唱、两组同时唱、分组先后唱,边走边唱、二声部唱等形式进行合唱、表演,深受幼儿的

8、喜爱,在玩玩乐乐之中掌握了合唱的本领。三、提高歌曲内容的表达 唱歌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1.良好的范唱教师在范唱时就要从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出发,把幼儿当成亲切的听众,像幼儿一样怀着极大的热情,富有感情地唱幼儿喜欢的歌曲,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这时教师要离开琴,走近幼儿,和幼儿面对面地唱歌,把唱歌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地表现出来,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使幼儿与教

9、师一起唱歌。2. 形象的表现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歌曲优美、舒缓,有的歌曲活泼、欢快,有的歌曲朝气蓬勃,有的歌曲雄壮、有力而且在不少歌曲中,段与段、句与句、甚至上句与下句之间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认真细致地体验每一首歌曲的感情性质,准确分析歌曲的结构,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洋娃娃马苏卡和小乌鸦爱妈妈,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好听的故事,使幼儿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

10、情节,便于理解歌词和演唱时的情绪表达。歌曲堆雪人生动描写了小朋友在下雪天堆雪人、做游戏的欢快情景。歌词富有童趣、拟人化强,如用 “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 描绘出小雪人的形象。另外,三拍子活泼、欢快的节奏特点更增加了雪人的可爱及孩子们堆雪人时的愉快情绪。我们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仔细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细心体味一个空拍、一个附点、几小节旋律以及每一句歌词的内涵。3练习的形式在幼儿进行练习、巩固的时候,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我善于观察孩子的情况,及时总结,并在音准、节奏、感情处理、速度和力度等方面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同时注意个人、小组、集体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预防孩子歌唱疲劳,又可以使孩子养成注意

11、倾听他人习惯,同时满足了幼儿独立表现的愿望,又体验到分工合作快乐。4表现的机会在合唱活动中,我也根据歌曲的内容、幼儿的能力,适当的累加动作因素、语音因素、游戏因素等,还组织幼儿体验领唱、轮唱、分声部合唱等多种形式,增加合唱的乐趣。为家长、各班级、同伴表演,让幼儿将所获得的音乐感受、情感、理解和想象,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音乐的历史和当前音乐教育实践都充分证明音乐教育需要早期实施,通过合唱活动,幼儿的主体地位更为突显、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指导策略更为多样、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幼儿在快乐合唱中,培养了集体意识、相互配合能力及对音乐的倾听能力、感受力、表达能力。幼儿时期是音乐启蒙的良好时机,童年时期形成的“童子功”,无论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还是艺术素养方面的都将使人终身受益。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音乐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2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