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58897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教育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数学教育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数学教育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教育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教育生活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导读:幼儿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材料时,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察看、分析、比拟和判断。经过这个寻找、分类过程,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示例:排序材料,幼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当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才可能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可见幼儿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开展的过程。一、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

2、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时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比方:生活中的图形,孩子们会发现车轮是圆形的,椅子面是梯形的,门是长方形的,气球、鸡蛋是椭圆形等;生活中的分类,帮忙老师整理图书、玩具等;生活中的数字,自己家的楼层、 号码等;生活中的对应关系,午餐时分发碗、勺等;生活中还能分清大小、高矮等等。又如:每天早上穿衣服、晚上脱衣服时一件一件的数,让幼儿渐渐学习数数;或念有数字的儿歌给孩子听,如:1234567,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就这样边念边数手指,在学习加减法上,不要让幼儿去记什么公式、表格,而是

3、在吃橘子时,让幼儿先数一数,看看共有几瓣儿,然后再边吃边数,少了几瓣,还剩几瓣这样的训练。所有这些既能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也非常合乎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充沛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二、幼儿学习数学材料的生活化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中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根底,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新奇乖僻的操作材料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选择现实中自然物品作为数学材料更能让幼儿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省去了做教具和学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所

4、以我们采用了下列几个观点:1、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活动冲突,引导幼儿寻找材料我们要把数学教育内容按大纲要求生活化,创设活动冲突。如:中班幼儿学排序,我们利用幼儿喝水、洗手、入厕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方法,怎样解决这些不推挤的问题,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的说男孩、女孩分开去,还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的好方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褒扬了说出排队方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带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

5、友一起玩排队游戏。不能带的物品可以画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从帮忙解决问题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2、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也是教学思维的过程幼儿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材料时,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察看、分析、比拟和判断。经过这个寻找、分类过程,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示例:排序材料,幼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当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才可能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可见幼儿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开展的过程。3、要求幼儿相互交换自带材料帮忙幼儿多角度理解教学关系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种类

6、繁多,包含的关系数学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要利用幼儿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地交换操作,可用材料极其丰盛,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前面所提到的请幼儿回家寻找排序材料,我们班27名幼儿带来的材料千奇百怪,各有特点。我们引导幼儿发展了包括量的正逆排序,数的正逆排序等活动。如量的排序:按大←→小,所用材料有:纸盒、套娃、象棋子、布娃娃等;按高←→矮,所用的材料有:小动物玩具、布娃娃、大树卡片、还有小朋友自己等。数的排序:按l&lar

7、r;→10,用小木棒、拼插玩具等。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察看指导中。4、记录操作结果,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升华由于材料多,所反映的数学关系也多,完全由老师安顿谁与谁交换,谁玩谁不玩某种材料是不适宜的,也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同时,每个幼儿的操作结果,都由老师去记录也办不到。为了使整个过程不至于杂乱无章,教师可作一些原那么性安顿,但主要精力是引导幼儿自己记录。示例,要求幼儿记录:看谁排序办法多?看谁分类的办法多?看谁的算式多?要求幼儿操作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办

8、法可由自己选择,这样一来,幼儿发明出许多有效的记录办法。如有的幼儿在使用大树卡片时操作一次画一棵数的符号,并把排序办法也画出来;用小木棒时排序一次画一根小木棒,也把自己排序的办法画出来。但有的幼儿遇到用玩具恐龙、汽车、大象卡片等难画的材料排序时,用老方法画图记录费时又费事,怎么办呢?老师看准机会启发幼儿能不能把记录变简单一些,有的幼儿说用圆圈代表恐龙,有的说用线条代表汽车,有的说用数字代表大象卡片。教师请幼儿比拟三种办法哪种最简单最快,幼儿马上明白了前两种用符号代替画图虽然简单,但要画的符号仍然很多,又简单又快当然是用数字来记录了。这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幼儿在自己操作喜欢的材料中自然形成的,

9、其中抽象数字1、2、3、4的实际意义幼儿也明白了。这正是我们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开展的落脚点。三、数学在幼儿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幼儿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增强幼儿运用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我们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带幼儿上电影院,让幼儿自己买电影票、找座位,运用单数和复数的知识;可以让幼儿自己上商场去购物,运用简单的计算办法并作好记录;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让幼儿自己整理衣柜;可以让幼儿记录下家人的生日、自家的 等等。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生活与经验,幼儿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倡导充斥生活气息的幼儿的数学教育。【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