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57368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 九、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物质交换 尽管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瓷器就在欧亚非旧大陆上贸易和流通,但在这之前,并未踏进美洲大陆还有大洋洲群岛,即使在欧亚非大陆,由于欧洲的路途遥远,中国的瓷器从未真正满足过欧洲人的需求。但自15世纪末到16世纪,这一切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这一改变是由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1497圣诞节前夕,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这意味着其只要穿过马六甲海峡就可以进入中国南海,直接登陆中国直接进行贸易。这也意味着中国和欧洲的

2、遥遥相望的历史结束了,这两个强劲地区的人们终于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和贸易了。还有一条航线是由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开辟的,他从1492年开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他的后来者,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又从1519年10月开始,花了一年的时间,到达美洲大陆,穿过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由大西洋进入了太平洋,这是欧洲人以往未知的海域。1521年3月,船队到达了菲律宾,在菲律宾的不远之处就是台湾,以台湾为跳板,很容易到可以到达中国沿海的泉州、厦门等港口,与中国进行贸易。 这些新的交通网络联接了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水手的水手们通过不断的探险,终

3、于寻找到了通往亚洲市场的新航路,并建立了联接世界各大洋的贸易路线,开始和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新航路不仅促进了欧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亚洲的直接联系,而且便利了东西半球以及大洋洲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在大约1500年至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世界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欧洲的商人利用这些新航路的便利创立了真正的世界经济体系,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其他各种商品,包括瓷器都可以到达遥远的异地市场。从1500年至1800年的欧洲人虽然征服了菲律宾和许多印度尼西亚岛屿,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最多利益,但这绝不能证明他们是近代早期世界事务的主宰者。因为面对强大的政权,如中国、印度

4、、西南亚和安纳托利亚,甚至岛国日本,他们都毫无威慑力可言。但无论如何,欧洲人“终于将马可波罗所形容的富饶中国,以及那里数不清的新奇事物,拉到唾手可及的近距离内。”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民族也在探索着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只有欧洲人把东、西半球和大洋洲的土地与人民联系在一起,是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以及绕经好望角前往印度航线的成功,将“寰宇”的范围推向全球规模。世界各地的人都开始身陷与日俱增的交换活动,包括商业、科技和智识。“寰宇”的范围转型扩大,其中一项影响的后果便是亚洲商品可在欧美两洲取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瓷器成为一项真正具有世界性身

5、份的商品。所谓物质文化的“全球化现象”。自此时开始,中国瓷器的纹饰、色彩和形制,得到了真正的全球化式的首场展示。因为16世纪之前,中国瓷器虽然大量销往亚非大陆,但却很少现身欧洲,屈指可数的几件珍品受到物主高度爱惜。因此,1497年,当达伽马自葡萄牙出发,展开他绕过非洲前往印度的划时代之旅时,葡萄牙王曼努埃尔一世千叮万嘱,交代他务必带回两样西方最渴求的物事:一是香料,二是瓷器。 1514-1516年间,葡萄牙大帆船第一次在广东沿海靠岸,自1540年起出现于福建,1542年之后靠泊日本。1543年,西班牙人到达东亚诸海,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从那时开始,欧洲人终于可以直接从中国人那里得

6、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美丽的青花瓷器。当时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文化和思想的革命运动,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启蒙和文化资源,欧洲遥望着东方的伟大帝国中国,充满着想象与向往:国家盛行读书,讲究礼教人伦,让中国成为欧洲向前发展可以参照的一个先进标杆。但在16、17世纪交通的不便,文字语言的不通,使东西方的相互了解充满了神秘的猜测。当16世纪中国大量美丽的青花瓷开始输入到欧洲,装饰着美丽华草图案和木刻版画中的戏曲故事的青花瓷,使欧洲人对中国这一遥远的国度有了更直观的形象认知。所以欧洲人说,青花瓷是中国送给欧洲文艺复兴的最好的礼物。十、全球化陶瓷贸易的首次登场葡萄牙和西班牙由于航海上的优势,使他们在地理

7、大发现的早期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佼佼者,葡萄牙人占领了澳门,以那里为据点与中国做瓷器生意,并固定在印度转口装船,一次载运瓷器高达六万件。其与中国建立直接贸易关系之后,每艘船装上20万件瓷器更成常态。1世纪晚期,其他国家的投资人开始组织自己的探险队去开拓亚洲市场。跟随葡萄牙进入印度洋的国家中,荷兰和英国最为出色。英国和荷兰的实业家们开始建立起了全球性的商业网络,英国商人集中在印度,在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建立商埠;而荷兰则广泛活跃在开普敦、科伦坡和巴达维亚(现在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建立商埠。比起葡萄牙即西班牙前辈,英国和荷兰的商人有更快捷、更廉价、装备更强劲的船只,使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有竞争优势。

8、英国及荷兰的商人们很快就取代葡萄牙及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即: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个体商人募集的基金支持了公司的启动,並为公司装配船只和海员,提供贸易所需的商品和资金。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仍然是私人所有的企业。政治上畅通无阻使公司代理人可集中精力于有利可图的贸易。1 如果翻开中国的陶瓷外销史,我们可以看到自明万历天启以后,荷兰殖民者步葡萄牙、西班牙后尘,大搞贩卖中国瓷器的行当,他们以印尼的巴达维亚(雅加达)为据点,在中国国沿海一带釆购瓷器,或者由中国船舶将瓷器直接运到巴达维亚,再由东印度公司转运东南亚各国及西亚、荷兰本国。

9、数量之巨,出人意料。1602年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印尼各岛的明瓷总额在四十二万件以上。仅1636年一年里,从巴达维亚运到爪哇万丹齐里彭、亚帕拉、第加尔、贝加龙干、桑丹、答里、安汶、苏门答腊詹卑、英德拉哥里、西巴里巨港、苏门答腊西海岸和亚齐、婆罗洲、苏加丹那、马塔甫拉和文郎马神等地的瓷器,总数约达三十八万件,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根据东南亚的需要向中国订购瓷器。 当时的英属印度公司也不遑多让,在伦敦仓库储放了大量存货。十年之后,一艘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载走高达40吨(约等于五十万件),1721年又有四艘船各载了21万件。根据当年一份销货单显示,1732年某艘瑞典商船一口气运了499061

10、件中国瓷回航。另一艘瑞典船“歌德堡号”更厉害,1745年装了70万件,连同丝绸、茶叶、藤器、珠母贝和香料等,来回航期足足两年,全程四万公里,却不幸在母港歌德堡近在眼前的距离处沉没,惊传一时。1777至1778年的航季期间,荷属、英属,连同其他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总共二十二艘船舰,从广州运走了697吨,约合870万件瓷器。当时的欧洲人到中国来经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购买瓷器,他们之所以特别喜欢载送和购买瓷器,是因为瓷器既重又不透水,是最实用的压舱货,可提高船只在波涛汹涌大海中的稳定度。1672年英属东印度公司驻越南代表回报伦敦总部:“此地以粗瓷压舱,极有道理”,全都是运往菲律宾、泰国的现成船货。

11、其不仅可以压舱,还可以和其他的货物混装,如“各式有用的中国瓷器,特别是盘碟之类,可以装得很紧密。再买一些大中小各种尺寸的碗、大到可以种橘子树的中国大花盆、种小树小花的小盆你买来的任何中国容器,都把它们装满西谷、米、椰子、淀粉或其他利润更好的货品。”其实不仅是可以和各种食物一起混装,尤其重要的使其可以跟茶叶混装。如荷属、英属东印度公司都用铅衬的箱柜运茶以保新鲜,再把茶箱放在装瓷的条板箱上方。瓷器可保茶叶干燥,茶叶则提供减震缓冲以减低瓷器破损。由于瓷器又如此如此的种种与其他货物混装的优点,所以几乎所有来中国购物的船只都会购买上一些美丽的各色瓷器。同时也构成了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去欧美大陆的许多旧房

12、子里或到一些家庭里,都会看到几件祖上流传下来的中国瓷器,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在市场上的出售量有多么的巨大。十一、世界瓷都景德镇 在17至18世纪的时代,可以说没有那座城市有景德镇在世界的知名度高,即使没有到过景德镇,但是它的名字是随着它所生产的瓷器而传遍世界的。景德镇掌控了全球瓷器市场,不仅仅因为产品精良,也因为生产规模与组织先进;它代表了在蒸汽带动的机器年代来到之前,手工艺产业的最高峰,大规模集中制造生产最壮盛的成就。殷弘绪笔下的景德镇夜间景象全城犹如一座熊熊燃烧的巨炉并不只是幻象错觉,而是如实反映每日生产运作的真实景象。虽然广东、福建沿海数百座窑也产制了相当数额,供应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13、但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却大部分是来自于景德镇,这也是景德镇在欧洲知名度高的缘由。当时为了获得中国景德镇的瓷器,欧洲大量的银元被流入到中国,当时的欧洲人还没有独立生产瓷器的能力。于是景德镇就成为急于掌握中国陶瓷技艺的欧洲人的探访之地,他们需要在这座城市了解到中国的制瓷秘密。 于是,1698年,法国耶稣会派遣一位叫殷弘绪的教士,来达中国景德镇昌江边的一所教会担任传教士。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有关景德镇陶瓷生产方面的技术资料,而殷弘绪的确不辱使命,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说明他的上级早就就看出他极具打探分析的才干。当时的殷弘绪,对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背景一无所悉,而且因为瓷器史向来未曾引起过中国文人阶层的重

14、视,所以当地没有任何书面文献可供他搜集,所以他只能去亲自去实地考察,他靠着“出入窑坊之间,自己用眼睛观察、亲口询问参与工作的基督徒”,很显然,他也赢得了许多非基督徒的帮助,包括店东、瓷商,甚至几位官员,尤其是当时的督窑官唐英。通过考察他获得了惊人的陶瓷知识,他把这些观察到和学习到的知识如实地记录下来,写成一封封长信向中印传道事务部的司库欧里汇报景德镇的制瓷方法。1712至1722年十年之间,殷弘绪写过多封长信,些信函很快就收入耶稣会士中国益智奇闻书简,全书三十四卷,是第一部可供欧洲人广泛取得中国相关知识的巨著。这份资料后来又收入中华帝国全志,作者赫德曾任路易十四的专职司铎;伏尔泰和其他多位哲学

15、家大力推崇中国,就是深受此书影响。 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纪录,景德镇瓷器“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过手72,也就是说有32道工序,这在18世纪来说,如此分工细致的流水作业线是非常先进的,殷弘绪看到如此的场面他在信中写道:“看到这些器皿如此快速地经过如此多人之手,真是令人惊奇。”在元代时期,景德镇一代又一代不识字的画工,为了应付来自伊斯兰国家的青花瓷订货,他们一笔笔忠实地描摹着那些复杂美丽的植物图案,还有那些看不懂的阿拉伯书法,这份经验累积到了16至18世纪派上了用场,通过长期的训练,使他们有能力依样画葫芦。当时的来样非常复杂,有在欧洲贵族订制的瓷器餐具上仿绘那些各种不可解的家族纹

16、章,还有来自伦敦或巴黎的各行各业行会,诸如贩鱼业、屠宰业、糕饼业、家禽业、砌砖业和裁缝业的各种行业的纹章瓷器。面对外来的订单,景德镇的画工除必须解读一大堆令他们困惑不解的各家族,各行业的纹章瓷的图像外,还要面对罗马神话、圣经故事、欧洲当前的时事等各种画面的绘制。因为需要特别制作处理,所以,这些饰有西式图案的瓷器价格不菲。广州的荷兰商人转告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董事群:“欧式画面或人物会比中国本土纹饰贵上一倍。”面对这些来自欧洲不同国家和阶层所需要的瓷器,景德镇工匠们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此时,中国所面对的市场不仅有欧洲,还有东南亚,西南亚、东亚,北非、东非等,但景德镇已经没有精力再接受这些比欧洲次一等的市场的需求,因而这些市场的需求就让位给了福建及广东一带沿海的窑口。在这里我们依旧看到了文明的反复利用的过程,本来印刷术是来自中国,但从15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术在欧洲盛行起来,印书商们在不同国家的首都汇集了各方专才:画工、手稿饰工、雕工、金工、金属工以及学者,共为同一种产品效力,最后在全欧创造了所谓的“知识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